《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河渠》是2012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何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河渠
- 作者:何力
-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30日
- 頁數:216 頁
- 定價:29.80
- 開本:16 開
- ISBN:7515003707, 9787515003702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河渠》是2012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何力。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河渠》是2012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何力。內容簡介《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河渠》編輯推薦:拯救消失文明國家工程,圖文全紀錄。1、這不是聳人聽聞!也許你能看到,但你的子孫不一定...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村落》內容簡介:這可能是一次傷感的巡閱,歷史的標本在身邊,我們同它一起老去。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視野,高度的文明自覺,用充滿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從古村落到古城、從古河渠到古橋、從古道到古關隘、從古民俗到古文明,帶你在歷史和民俗的畫廊中詩意行走。一千...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視野,高度的文明自覺,用充滿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從古村落到古城、從古河渠到古橋、從古道到古關隘、從古民俗到古文明,帶你在歷史和民俗的畫廊中詩意行走。一千多幅美圖,權威考古專家的解讀,展現了朝代更迭的頻繁、帝王居所的繁華、百姓生存的智慧。歷史因此而變得鮮活...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民俗》是2012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伯山 / 張 內容簡介 這可能是一次傷感的巡閱,歷史的標本在身邊,我們同它一起老去。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視野,高度的文明自覺,用充滿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從古村落到古城、從古河渠到古橋、從古道到古關隘、從...
消失的中國 《消失的中國》是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容
《中國古代地圖文化史》從文化史的視角來闡述中國古代地圖史,在梳理中國古代地圖發展史的基礎上,打破以往中國地圖學史著作以朝代分期為脈絡、以地圖測繪技術發展史為主線的敘述方式,採用專題圖分類模式,以地圖的繪製、運用為主線,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分天文圖、輿地圖、城市圖、河渠圖、軍事圖、交通圖六大專題,解析...
第一節人類的祖先與中國古文明的起源(1)一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祖先(1)二中國古文明的起源(6)第二節勞動工具的製造和火的使用(8)一木、石、蚌、骨器的製造(8)二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發明(13)第三節採集與漁獵技術及其意義(14)第四節原始農業技術(18)一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生 (18)二原始耕作...
第六篇 河渠水利圖 第一章 黃河全圖 第二章 河源圖 第三章 長江及其他河流水利圖 第四章 運河圖 附表五 河渠水利圖 第七篇 軍事圖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二章 明清時期的“邊圖”第三章 其他軍事圖 附表六 軍事圖 第八篇 其他各類輿圖 第一章 交通通訊圖 第二章 礦業、物產和倉儲圖 第三章 中國古代的...
第六篇 河渠水利圖 第一章 黃河全圖 ……… 679 第二章 河源圖 ……… 705 第三章 長江及其他河流水利圖 ……… 726 第四章 運河圖 ……… 747 附表五 河渠水利圖 ……… 770 第七篇 軍事圖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833 第二章 明清時期的 “邊圖” ……… 839 第三...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在銀川城北北塔附近還有採制硝鹽的活動。眾所周知,銀川平原上凡是與河渠沒有直接連通的湖沼,都不同程度上鹹化而成為微鹹水湖、鹹水湖甚或鹽湖。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建成了比較完整的排水溝系,許多淺水湖泊與積水窪地疏幹了,湖泊面積從以前的約79萬畝下降到1958年約24萬畝,1981年僅剩16萬畝。
清順治二年至光緒十八年(1646—1892年),246年間,碑林中共增加了各種碑刻256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有建城、修橋、棧道、河渠,整修寺觀廟宇、田賦、學規、格言、名人書帖、詩詞、線刻畫等,書法風格多樣,使碑林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 清光緒二十三年(1907年),丹麥人荷爾姆企圖將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運出中國...
是已發現規模最大的古代岩畫之一。花山岩畫是左江流域岩畫群的代表,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發現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岩畫。位於寧明縣城中鎮耀達村明江西岸,是戰國至東漢時期嶺南左江流域壯族先民駱越人巫術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蹟、國內外著名的古代塗繪類岩畫點,已有1800~2500年的歷史,以規模宏大,場面...
劉沛林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古村落的快速損毀、不同區域的古村落進行意象區劃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建立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制度。學術論著 截至2020年12月,劉沛林共出版著作12部,發表論文近200篇。承擔項目 截至2020年12月,劉沛林主持國家自科基金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含重大1項),...
漢武帝曾多次徙民移居朔方、五原、上郡、北地諸郡,並穿鑿河渠,屯田戍守,修築長城、要塞。元朔二年,遷十萬人於朔方。三年(前126年)秋,蘇建修復秦代蒙恬所築要塞,築朔方城。五年,築臨戎城。元狩二年(前121年),徙數十萬貧民居朔方以南“新秦中”一帶。三年,又築沃野城、三封城。元鼎六年(前111年...
我常想,中國能在這個地球生存五千年,沒有亡國,沒有消失,與她同期誕生的幾個古國卻早已不存在了。我們中國靠什麼支撐到現在?我想,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明是富有生命力的。"對這16年的政協委員經歷,胡鴻烈說,這讓他有機會領略祖國的秀美山河,了解祖國的發展和進步。而作為政協委員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也讓他...
12. 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中國古地圖的調查、整理與研究”(批准號:06JJD770002),部級,承擔其中的清代黃河運河圖部分,結題。13. 2007年度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中華輿圖志編制及數字展示”之子項目“中華輿圖志”(批准號:2007FY220300),部級,承擔其中的政區圖、河渠圖和歷史地圖...
境內河渠縱橫,池塘眾多,是典型的水網地帶。所有河流均系感潮河道,每晝夜漲、落各2次。黃浦江(米市渡)最高水位為吳淞零上3.8米;警戒水位3.3米,危險水位3.5米。本縣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年平均氣溫15.4℃,最高氣溫38.2℃,最低氣溫零下10.5℃,無霜期230天。年平均降水量...
在經營營造學社期間,收藏河渠、建築等類圖書,自稱:“河漕為經國大猷,工官之掌錄,幕客之秘籍,方州文獻,臣僚奏議,故家架藏,往往而出”。編撰有《存素堂入藏圖書河渠之部目錄》1冊,著錄有400餘種,是研究中國水利史必備資料。《存素堂入藏黔籍之部目錄》1冊,著錄黔人文獻有400餘種。1953年,他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