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止齋記
- 館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 類別:行書
- 創作時間:1308年
- 作者:趙孟頫
基本特點,全文,作者,
基本特點
該書通篇字形俊秀飄逸,而筆筆又謹守法度,體現了他極深的行楷功力,乃至後學無法超越。
全文
公受事九郡,務求簡靖。其風概嚴而不猛,待人和而不流。有犯,惻怛以處之,毋貸。故名聲莫不聞,每語同僚,曰:爾來宦途不再,歲經涉萬有餘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閒之地,葺一容膝之齋,其中惟竹與菊是植,終日燕坐,誠可樂也!因顧幕從事段從周曰:子為名其齋。諸君合辭曰:公未也。一笑而罷。他日又謂余曰:我得齋名矣,舉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時,以止扁(匾)齋可乎?子為我記之,余謝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屬望,方期大用,膏澤天下,豈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於我為過,敢有他望,以重其過?其毋愧我。遂不敢復辭,勉為之說。曰:止之,時義大矣哉,嘗考諸艮乾坤之交,三索而成艮。一陽居二陰之上,陽動而上進之物,既至於上則止矣。陰者,靜也,上止而下靜,故為艮。艮者,止也。其象為山,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狀,既曰山,又有安重堅實之意,乃所謂止也。然止有兩義,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如蹇之險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時也。行而止者,謂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於慈,子止於孝,君止於仁,臣止於敬。此即止其所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彖曰: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蓋當止而止,既不失其時;當行而止,又皆得其所,其道安得不光明輝顯哉?由此觀之,止之為義,非特專主辭祿去位,閉門卻掃,與夫高蹈遠引,遯(遁)世無悶之謂也。歷觀前人,處止之義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遠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惡盈好謙而止者,有委心乘化,樂天知命而止者,如漢之留侯與二疏及晉之陶淵明是已。是止也固異,夫知進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萬萬也。然皆非聖人之止也,聖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噫!為能盡艮之,止之之道者,其唯聖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公如處止之道,願以孔子為法,庶無慊於孟氏矣。敢此以為止齋記。至大元年冬十月既望,東平段從周記,吳興趙孟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