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娜佩

歐陽娜佩

歐陽娜佩,是21歲的北華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深圳升逸酒店的實習生。2009年6月13日凌晨3時左右,歐陽娜佩從中興花園旁邊的一棟8層宿舍樓頂跳下身亡。歐陽娜佩跳樓之前有一好姐妹也在相同地方,跳樓身亡,知情者稱,升逸酒店苛刻的管理制度,遙不可及的工作,最終使歐陽娜佩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陽娜佩
  • 性別:女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去世年月:2009年6月13日
跳樓前兆,跳樓而亡,原因初探,延伸閱讀,

跳樓前兆

她被跳樓女同事觸動
歐陽娜佩是北華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大三學生,2009年1月初,受學校派遣,歐陽娜佩等12名學生到深圳昇逸酒店實習。
深圳昇逸酒店約有500名員工,員工宿舍樓在中興花園旁邊的一棟8層宿舍樓。正式報到後,歐陽娜佩等大學生也住進該棟員工宿舍樓,並安排在同一套房間。深圳昇逸酒店公關部賈經理介紹,公司提供有3個不同的實習崗位,分別是水療區、客房部及中餐廳的務員,吉林來的大學生輪流學習。
6月10日晚10時左右,深圳昇逸酒店一名女員工阿麗(化名)一路哭喊,踉踉蹌蹌衝上8樓宿舍樓樓頂。阿麗在圍欄上停留了片刻,就跳了下去。急救醫生趕到查看後,宣布阿麗當場身亡。
悲傷的情緒很快在整棟宿舍樓瀰漫,阿麗的死也深深觸動了歐陽娜佩。不斷有領導打電話過來,詢問歐陽娜佩是否出事。而當時歐陽娜佩趁著混亂偷偷溜出房間,遠遠望了一下阿麗的屍體。返回宿舍後,歐陽娜佩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默默流淚,還自言自語:“她解脫了!”

跳樓而亡

昇逸酒店員工李先生回憶,13日凌晨3時左右,他在宿舍突然聽到“啊”的一聲慘叫。他慌忙起身往外看,只見一名女孩赤身裸體趴在樓下一動不動。李先生以為是女同事被人欺負了,連忙跑下樓去,發現女孩全身都是鮮血,馬上打電話報警。不久,幾名中年男女跑下來,情緒異常激動,摟抱著女孩痛哭流涕。警察到現場時,女孩已氣絕身亡。
事發前的深夜,歐陽娜佩的父親、老師和同學還陪她聊天,一直聊到次日凌晨2時多。之後,她悄悄打開宿舍門,溜到樓頂,徑直跳了下去。她的父親聽到響聲,意識到出事,馬上從樓上衝下去,但為時已晚。

原因初探

工作苦待遇差壓力大扛不下
歐陽娜佩性格內向、和同事較少溝通。6月初,歐陽娜佩突然出現異常,每天發獃,還莫名地大哭大鬧,甚至三天三夜不睡覺。酒店發現後及時控制,對她實行帶薪休假,派她的8名同學進行24小時監護,並通知學校和家長來酒店處理情況。
6月7日,北華大學的老師到達酒店。6月8日,歐陽娜佩的父親到達酒店。在酒店工作人員陪同下,家長和老師帶著歐陽娜佩到康寧醫院精神康復中心治療。經醫生診斷:歐陽娜佩不用住院,只需出院觀察。6月12日,北華大學又有3名老師抵達酒店。6月12日晚上,4名老師和歐陽娜佩的父親一同陪她聊天到13日凌晨1時多,凌晨3時竟出現意外。
歐陽娜佩他們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但昇逸酒店安排他們做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員工作,每天端茶送水、收拾整理內務。而且,昇逸酒店的人手特別緊張,經常是一個人要乾三四個人的事,每天從早忙到晚,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就這么苦幹著,拿到手的待遇卻不到服務員的一半,只有可憐的四五百元。昇逸酒店管理苛刻,稍微出一點差錯就要被罰款甚至除名。
歐陽娜佩多次抱怨稱她忍受不了。她在校區域網路寫道:“一些陰暗的東西在這裡能夠親身看到聽到……還沒有出來時,老師就給了忠告:學校跟社會是兩回事,理論跟現實是有距離的……雖然也試著暗示自己在社會潛規則面前表現得自然大方些,但每每在遇事時,又會因為小小清高的心理,不能屈服……”有人說,由於她與所謂的潛規則格格不入,隨著實習結束的臨近,她的心理瞬間崩潰,最終走了極端。
昇逸酒店稱,公司在等候警方調查結果,從發現歐陽娜佩異常到事發當晚,他們一直控制得很好。

延伸閱讀

瑞典研究發現 工作地點的自殺行為更具傳染性
研究人員發現,假如一個家庭中有成員自殺,那么這種自殺的風險,不管是對這個家庭的男性還是女性來說都會顯著上升。但是這項研究也表明了,假如男性有一個或者更多的工作夥伴在上一年自殺時,他們的自殺風險也會上升。以自殺的人數為基礎,根據統計的情況,可以歸納為這樣的現象,工作場所出的自殺事故比家庭中出現的自殺事故更能推動人們的自殺。
這項研究顯示了人類間兩倍多的自殺可歸咎於“傳染效應”,這種效應有來自工作場所的,也有來自家庭的。
傳染性自殺有前兆 讓快樂的情緒打開他們的心扉
在有關自殺的心理研究中,自殺的傳染性一直備受關注。每一個自殺的人都會直接地影響到周圍至少5個人,使其長時間難以擺脫心理陰影,而且極易產生模仿心理。
但是從大量案例分析,許多人在實施自殺行為時,內心其實充滿矛盾,非常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在自殺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的言行有諸多異常,如常與親友探討關於“活著沒有意思”的問題,或經常獨處,長時間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這些表現都是他們向外界有意無意發出的暗示求救信號。
如果社會能提前捕捉到這些信號,為救助者提供機會接觸美好事物,讓快樂的情緒打開他們的心扉,悲劇原本是可以儘量避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