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大傳》將歐陽修人生經歷劃分為三個重要時期,以歐陽修聯繫民生百事對“道”所作的新解釋為綱領,解讀和評述了他為人、為政、為學、為文的方方面面,《歐陽修大傳》對歐陽修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產生的深遠影響做了準確、全面、系統的評價,饒有新意。
基本介紹
- 書名:歐陽修大傳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324頁
- 開本:16
- 定價:49.80
- 作者:朱安群 徐奔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38264
- 品牌:中國文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歐陽修大傳》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朱安群,1934年生,湖北仙桃人。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第五、六、七屆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古代文學研究會首任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退休。1998—2012年受聘於深圳大學師範學院。著有《文天祥傳》、《黃庭堅詩文選譯》等,主編和參加主編有《四書五經辭典》、《黃庭堅詩詞賞析集》、《中國文學史》、《華夏人文概覽》、《嶺南近代散文作品選注》等。與徐奔合作編寫有《十三經直解·周易直解》、《中華傳世經典閱讀·周易》、《八大山人詩與畫》、《明詩三百首詳註》等。
徐奔,1949年2月生,江西南城人。曾任南昌職業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江西省古代文學研究會首任秘書長,江西師大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江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部特約研究員,第九、十屆江西省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參與主編、編寫的學術書籍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講(明清近代分冊)》、《(金瓶梅)鑑賞辭典》、唐宋詞百科大辭典》、《黃庭堅詩詞賞析集》、《寫作大辭典》、《中國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中國禪詩鑑賞辭典》、《宋詞精華分類品匯》、《四書五經辭典》、《江西禪宗文化》、《禪聯拾趣》等。
徐奔,1949年2月生,江西南城人。曾任南昌職業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江西省古代文學研究會首任秘書長,江西師大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江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部特約研究員,第九、十屆江西省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參與主編、編寫的學術書籍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講(明清近代分冊)》、《(金瓶梅)鑑賞辭典》、唐宋詞百科大辭典》、《黃庭堅詩詞賞析集》、《寫作大辭典》、《中國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中國禪詩鑑賞辭典》、《宋詞精華分類品匯》、《四書五經辭典》、《江西禪宗文化》、《禪聯拾趣》等。
圖書目錄
前言
上卷欲借高樓望兩北——讀書應考和從政準備時期
第一章依依故里情 綿綿母教恩
第二章源遠流長的家族世系 光前裕後的家教傳統
第三章童年少年青年 苦學力學善學
第四章艱難曲折的應試之路 改革考風的初始情結
第五章嵩洛勝境,放情山水 少年俊彥,切磋詩文
第六章涉足政事,即生殷憂 試手創作,初露鋒芒
中卷灘驚浪打風兼雨一坎坷而崢嶸的從政前期
第七章任職館閣,力陳時弊 身履直道,初遭貶謫
第八章貶夷陵,處險如夷 得知交,轉憂為喜
第九章國勢危機與命運轉機 理論精熟與政治成熟
第十章重返館閣任職 力為革弊鼓呼
第十一章身列諫諍謨猷之位 力盡拾遺補闕之責
第十二章促成慶曆革新 展現崢嶸歲月
第十三章奉使河東,為生民請命 勤撰奏草,為君國分憂
第十四章皇帝轉向,新政失敗 群邪構陷,惡運降臨
第十五章轉運河北,按察官吏 代官成德,進退失據
第十六章貶知滁州,寬簡施政 寄情山水,醒醉為文
第十七章移知揚州,名重“文章太守”繼踵前賢,功昭大郡勝跡
第十八章任職潁州,得師友切磋 結緣西湖,有“終焉之意”
第十九章反顧新政,反思得失 痛失高堂,痛悼戰友
下卷野芳雖晚不須嗟——從政後期和歸休時期
第二十章重返朝廷,難展夙願 迭遭挫折,嚮往歸耕
第二十一章出使契丹,歸來直論天災人事 獎掖後進,凝成詩文革新佇列
第二十二章主持禮部貢舉 改革考風文風
第二十三章權知開封府 充任詳定官
第二十四章聞秋聲而感衰 思歸田而興詠
第二十五章痛悼梅堯臣 進呈《新唐書》
第二十六章進人樞密院和中書省 整理《集古錄》與《思潁詩》
第二十七章位列重臣,扶安社稷 本子人情,參與濮議
第二十八章憤青蠅,請知毫州 倦紅塵,嚮往清虛
第二十九章靜觀熙寧變法,尊重實情 暫停青苗鑲錢,體恤百姓
第三十章退休難休,師友過訪 餘閒不閒,著述編纂
第三十一章巨星隕落 風範永垂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上卷欲借高樓望兩北——讀書應考和從政準備時期
第一章依依故里情 綿綿母教恩
第二章源遠流長的家族世系 光前裕後的家教傳統
第三章童年少年青年 苦學力學善學
第四章艱難曲折的應試之路 改革考風的初始情結
第五章嵩洛勝境,放情山水 少年俊彥,切磋詩文
第六章涉足政事,即生殷憂 試手創作,初露鋒芒
中卷灘驚浪打風兼雨一坎坷而崢嶸的從政前期
第七章任職館閣,力陳時弊 身履直道,初遭貶謫
第八章貶夷陵,處險如夷 得知交,轉憂為喜
第九章國勢危機與命運轉機 理論精熟與政治成熟
第十章重返館閣任職 力為革弊鼓呼
第十一章身列諫諍謨猷之位 力盡拾遺補闕之責
第十二章促成慶曆革新 展現崢嶸歲月
第十三章奉使河東,為生民請命 勤撰奏草,為君國分憂
第十四章皇帝轉向,新政失敗 群邪構陷,惡運降臨
第十五章轉運河北,按察官吏 代官成德,進退失據
第十六章貶知滁州,寬簡施政 寄情山水,醒醉為文
第十七章移知揚州,名重“文章太守”繼踵前賢,功昭大郡勝跡
第十八章任職潁州,得師友切磋 結緣西湖,有“終焉之意”
第十九章反顧新政,反思得失 痛失高堂,痛悼戰友
下卷野芳雖晚不須嗟——從政後期和歸休時期
第二十章重返朝廷,難展夙願 迭遭挫折,嚮往歸耕
第二十一章出使契丹,歸來直論天災人事 獎掖後進,凝成詩文革新佇列
第二十二章主持禮部貢舉 改革考風文風
第二十三章權知開封府 充任詳定官
第二十四章聞秋聲而感衰 思歸田而興詠
第二十五章痛悼梅堯臣 進呈《新唐書》
第二十六章進人樞密院和中書省 整理《集古錄》與《思潁詩》
第二十七章位列重臣,扶安社稷 本子人情,參與濮議
第二十八章憤青蠅,請知毫州 倦紅塵,嚮往清虛
第二十九章靜觀熙寧變法,尊重實情 暫停青苗鑲錢,體恤百姓
第三十章退休難休,師友過訪 餘閒不閒,著述編纂
第三十一章巨星隕落 風範永垂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序言
歐陽修,字永叔,中年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縣名)人。生於宋景德四年(1007)六月,卒於熙寧五年(1072)閏七月,享年六十六歲。關於歐陽修的平生功業和歷史文化地位,同時代人就已經論定他是當代韓愈。的確,他的政治文化貢獻,足與韓愈並肩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現在對歐陽修的研究,遠不及韓愈研究的繁榮和深入。自近代以來,直到十年“浩劫”結束,幾乎沒有見到像樣的歐陽修傳記和研究著作。進入新時期,陸續出版了五六種傳記和兩種年譜,填補了學術上的空白,展示了歐陽修研究的新成績。令人仍感不足的是,它們未能突破單線型的研究途徑。人們通常這樣表述: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經學家、史學家,在許多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他在金石學、譜牒學方面也留下了重要的成果,而以文學上的成果最豐,影響最大。雖提到了多種學科,落腳只在文學家,這限制了人們全面認識歐陽修的眼光,而歐陽修本人也是不喜歡單打一地談文學的。即使把上述各單項的成就和榮銜疊加在一起,那也只像一串冰糖葫蘆或是一個拼盤,未能綜合地展現其人的總體形象。未能在一個巨大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網路上對他作為一代文化宗師的光輝業績和深遠影響作整體的定位與全面的評價。
歐陽修是在宋代崇文輕武、國勢失衡、催發神聖憂思的社會條件下成長起來的文化英才。正是他這樣的英才,能在慶曆時期的政治變革中發揮著促進者、支持者、鼓舞者的作用;在宋代的學術丕變中發揮著疑經惑傳、促進流、保持尊嚴的起點。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是為維護社會穩定而推行綱常倫理,歌功頌德,“以愚黔首”。歐陽修在終極目的上,當然也是維護王朝穩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異眾”。他不能像王安石那樣,“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無視一切既成規範,多方面衝擊傳統。他的衝擊力度不及王安石,可貴的是在)十擊中做了先行者。政治上他採取的路徑是批評,是諫諍,是“與天子爭是非”,通過揭示社會的弊端,呼喚改善黎民的處境,以緩解社會危機;學術上對漢唐訓詁之學展開懷疑和反思,創作上扭轉西崑體的華靡、太學體的艱澀,走上“本於人情”、“切於事實”的平易近人之路,都是對當時僵化風尚和陳舊價值觀的抵制和反撥。當時的人文環境是“累年以來,風教廢壞,士無廉恥之節,官多冒濫之風”,“天下紀綱隳壞,皆由上下因循”。所謂因循,就是抱庸俗無聊心態,隨波逐流,無所懷疑,無所擔當,有依例升官的逍遙,無拯救時弊的熱情。處在這樣的一張網中,歐陽修堅守大節,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體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對習慣勢力和庸俗無聊的生存狀態進行抵拒,對社會責任自覺地進行擔當。不少有識之士是拯救受挫走向逍遙,歐陽修卻屢遭困躓,也不道遙,“果敢之氣,剛正之節,至晚而不衰”。。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吸取勇於擔當的熱情因子,來培育抵拒庸俗、無聊的抗體。基於此,我們堅信,為歐陽修立傳,具有垂範世人的意義。
庾信《哀江南賦》說:“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歐陽修怎樣成長為一代文化宗師?在敘述他的生平事跡之前,也該“先陳世德”與“家風”。他真正認識故鄉,深入接觸家族的譜牒世系,是在四十六歲護母歸葬吉州永豐的時候,本書就從這裡開始著筆。
歐陽修是在宋代崇文輕武、國勢失衡、催發神聖憂思的社會條件下成長起來的文化英才。正是他這樣的英才,能在慶曆時期的政治變革中發揮著促進者、支持者、鼓舞者的作用;在宋代的學術丕變中發揮著疑經惑傳、促進流、保持尊嚴的起點。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是為維護社會穩定而推行綱常倫理,歌功頌德,“以愚黔首”。歐陽修在終極目的上,當然也是維護王朝穩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異眾”。他不能像王安石那樣,“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無視一切既成規範,多方面衝擊傳統。他的衝擊力度不及王安石,可貴的是在)十擊中做了先行者。政治上他採取的路徑是批評,是諫諍,是“與天子爭是非”,通過揭示社會的弊端,呼喚改善黎民的處境,以緩解社會危機;學術上對漢唐訓詁之學展開懷疑和反思,創作上扭轉西崑體的華靡、太學體的艱澀,走上“本於人情”、“切於事實”的平易近人之路,都是對當時僵化風尚和陳舊價值觀的抵制和反撥。當時的人文環境是“累年以來,風教廢壞,士無廉恥之節,官多冒濫之風”,“天下紀綱隳壞,皆由上下因循”。所謂因循,就是抱庸俗無聊心態,隨波逐流,無所懷疑,無所擔當,有依例升官的逍遙,無拯救時弊的熱情。處在這樣的一張網中,歐陽修堅守大節,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體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對習慣勢力和庸俗無聊的生存狀態進行抵拒,對社會責任自覺地進行擔當。不少有識之士是拯救受挫走向逍遙,歐陽修卻屢遭困躓,也不道遙,“果敢之氣,剛正之節,至晚而不衰”。。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吸取勇於擔當的熱情因子,來培育抵拒庸俗、無聊的抗體。基於此,我們堅信,為歐陽修立傳,具有垂範世人的意義。
庾信《哀江南賦》說:“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歐陽修怎樣成長為一代文化宗師?在敘述他的生平事跡之前,也該“先陳世德”與“家風”。他真正認識故鄉,深入接觸家族的譜牒世系,是在四十六歲護母歸葬吉州永豐的時候,本書就從這裡開始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