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蜂幼蟲腐臭病

歐洲蜂幼蟲腐臭病

歐洲蜂幼蟲腐臭病(European foul brood)又稱“黑幼蟲病”、“紐約蜜蜂病”是蜜蜂幼蟲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蜂幼蟲腐臭病
  • 別名:European foul brood
  • 病原中文名:“黑幼蟲病”、“紐約蜜蜂病”
  • 主要為害部位:蜜蜂幼蟲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
分布危害,疾病病原,流行病學,臨診症狀,

分布危害

歐洲蜂幼蟲腐臭病已遍及世界各地。其中東方蜜蜂發病較重,常常是2-4日齡的小幼蟲發病死亡,蜂群患病後不能正常繁殖和采蜜。歐洲蜂幼蟲腐臭病是蜜蜂幼蟲的一種惡性傳染病。

疾病病原

1912年美國懷特首先認為是Bacillus pluto引起歐洲蜂幼蟲腐臭病,1957年英國的貝利重新將病原菌命名為蜂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luton)。1982年貝利將它重新定名蜂房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該菌為革蘭氏陽性菌。披針形,長0.7-1.5μm,不活動,也不能形成芽胞。菌體單生或呈鏈狀,也有成對排列的,並有梅花絡排列的特點。厭氧,在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上形成邊緣整齊,表面光滑,乳白色或淡黃色的菌落。菌落中等大小,直徑約1-1.5mm。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在乾枯的幼蟲屍體裡可存活3年之久。細菌在乾燥狀態和室溫條件下,可存活17個月;在巢脾上或蜂蜜里,可存活一年左右。在40℃每立方米空間含50ml甲醛蒸汽中3小時才能被殺死。
除蜂房球菌外,在致死幼蟲的屍體中還發現多種次生菌,如:無毒力的蜂房芽胞桿菌(Bacillus alvei),革蘭氏染色為可變性(通常為陽性)。菌體呈桿狀,長2-6μm,寬0.5-0.8μm,具周生鞭毛,能運動,能在不過分濕潤的培養基上形成遷移菌落。能形成芽胞,芽胞呈橢圓形,位於細胞一端。在酵母瓊脂培養基上,形成邊緣整齊,具有光澤的中等菌落。菌落直徑為1-3mm。

流行病學

蜂房球菌能在乾屍體及蜜粉脾、空脾中存活多年。蜂群內被污染的飼料(特別是花粉),是病害的主要傳染源。至於病害在蜂群內的傳播途徑,則主要通過內勤蜂的飼餵和清掃活動,將病菌傳給健康的幼蟲。養蜂人任意調換子脾、蜜粉脾和蜂箱也可將病菌互相傳播。在蜂群間主要是通過盜蜂和迷巢蜂而傳播。病害的遠距離傳播則主要是通過出售蜂群和轉地放牧而發生的。
病害多發生於早春氣溫較低的季節,入夏以來,病害就逐漸減輕或消失。雖然到了秋季有時病害還會復發,但畢竟很輕。其次,此病易發生於蜂群群勢較弱和巢溫過低的蜂群,而強群則很少發病,即使發病也常常可以自愈。此病通常感染1-2日齡的幼蟲,潛伏期為2-3天。幼蟲日齡增大,則不受感染;成蜂也不受感染。

臨診症狀

歐洲蜂幼蟲腐臭病通常使3-4日齡的未封蓋幼蟲死亡。幼蟲患病後常作不正常的運動而使位置錯亂,同時,患病幼蟲又可隨時被工蜂清除,這樣就形成了幼蟲錯位和空房相間的“插花子脾”。死亡幼蟲初呈淺黃色,以後逐漸變成褐色。蟲體上可見明顯的白色的背線。若是盤蛆的幼蟲死亡,這種背線呈放射狀,若是伸直的幼蟲死亡,則呈條狀。幼蟲屍體無粘性,但有酸臭氣味。乾枯的幼蟲屍體不延伸,通常乾縮於巢房底部,很容易被工蜂消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