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思想文化之哲學研究

歐洲思想文化之哲學研究

《歐洲思想文化之哲學研究》是2010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編者是張一兵。本書是《歐洲一體化與歐洲認同叢書》之一,叢書主編是陳曉律

基本介紹

  • 書名:歐洲思想文化之哲學研究
  • 作者:張一兵
  • ISBN:7500083076, 9787500083078
  • 頁數:360頁
  • 定價:37.00元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3月0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文摘,

內容簡介

《歐洲思想文化之哲學研究》所收入的國際研討會論文,圍繞當代歐洲資本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效應、西方馬克思主義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的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研究的新發展等主題進行了討論。
對資本主義的認識與反思是近代以來歐洲思想文化發展的基底和動力,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代表的激進思想傳統在其中構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此,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出發反思當代資本主義,為我們深入理解歐洲社會歷史和思想文化的變遷提供了一個現實可行的入口。

作者簡介

張一兵(原名張異賓),男,1956年3月生於南京。現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回到列寧——(哲學筆記>的一種後文本學解讀》(2008)、《不可能的存在之真-一拉康哲學映像》(2006)、《丈本的深度耕犁(第一、二卷)》(2O04、2008)、《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1999)、《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2002年第2版)等。

圖書目錄

前言
非生產性勞動與社會反抗的窒息——鮑德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解讀
Lenin,Hegel,and Westem Marxism
The Obs01escence 0f Marxism
D0es Capitalism Need The State System?
Theses On The State
尋找新時代政治的坐標——南希?弗蕾澤的二價正義論
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的比較研究
作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
道德正義和政治正義——羅爾斯和哈貝馬斯方案剖析
論霍克海默批判資本主義的理論邏輯——兼論霍克海默批判的科技倫理觀
歐洲思想又化之哲學研究
歐洲文化之社會文明視野:列寧的分析及其思想價值
試論齊澤克對黑格爾“實體即主體”的拉康化解讀——兼議《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的主題
當代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影響和後果
貨幣的統治與資本主義的倖存——法國調節學派阿格里塔的貨幣哲學觀及其評價
技術政治與技術文化——一種關於技術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
媒介與統治權——西方馬克思主義媒介文化批判的一個維度
民族、空間、時間與資本主義國家——以普蘭查斯為中心
高茲論經濟理性的本質、邏輯布展及其後果——高茲《經濟理性批判》解讀
景觀拜物教評析
“市民社會”與嗎克思的資本主義批判
“經濟剩餘”的幻象——評巴蘭與斯威齊對壟斷資本主義的解剖

序言

改革開放後,國內成立了十幾個歐洲研究中心,大多設定在經濟系、政治系或者法律系,南京大學的歐洲研究中心或許是惟一一個設在歷史系的中心。這多少反映了南京大學在歐洲研究方面的特色。歐洲今日的一體化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共同的歷史基礎上的,因此,探索歐洲一體化的政治經濟的歷史淵源,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因為這不僅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問題,也涉及到觀念、文化與身份認同等非物質因素。這樣的一個寫作任務,由南京大學這樣一個在歷史研究方面富有學術底蘊的大學來完成,應該是十分合適的。即便如此,也因為其學術領域的涉及面太寬,本書的寫作不可能由幾個人來承擔,而只能由一個學術群體來完成。這是本書基本確定為論文集的最初的考慮。
今日之歐洲是現代民族主義的搖籃,也是幾乎一切現代觀念的發祥地。從民族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乃至社會主義,從進化主義到社會達爾文主義,從精神分析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歐洲豐富的思想觀念不僅給歐洲社會提供了發展的動力,也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為歐洲的一體化奠定了其他大陸很難具備的基礎:這就是作為歐洲人的認同。
認同是一種複雜的意識,它並非如同其他意識形態那樣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框架,可以進行精確的界定。

文摘

弗蕾澤既在規範上對承認正義與分配正義的統一進行思考,在社會理論上把文化與經濟的視角統一起來,而且對分配正義與承認正義如何在政治鬥爭和社會變革策略上的統一進行思考。然而,這一任務並不容易。
從理論上說,如果分配的非正義和承認的非正義是由兩個互不隸屬的、共生的,社會主體和非正義現象都是二價性的,任何一方的產生都不能還原為另一方面,那么,“那些力圖克服二價非正義的人們顯然需要兩種不同的要求。一方面,他們需要提出再分配要求,以根除或緩和經濟上定義的階級之間的差別。同時,另一方面,他們又需要提出承認要求,以能夠根除或至少緩和文化定義的階層等級制”。但是,這兩種要求往往在方向上並不一致,“針對政治經濟不平等的再分配措施總是反對在社會群體之間的區分。同樣,針對文化價值的非正義的承認措施總是想提升社會群體之間的差異。”兩者往往南轅北轍,對一種非正義的糾正有可能使另一種非正義狀態更加惡化,這就是所謂實踐和政治層面的“再分配一承認閒境”。但是,弗蕾澤相信,通常我們以為不可調和的診治非正義的政治實踐並非必然陷入承認和再分配的非此即彼的零和遊戲,我們完全可以在意識到“分配一承認困境”前提下,根據非正義的具體類型採取相應的社會變革措施。
創造出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從而形成了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的對峙。蘇俄馬克思主義者也由此而把以葛蘭西、柯爾施和盧卡直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斥之為馬克思主義的異端邪說,甚至斥之為反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直到今天,這場論爭還影響著我們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看法和研究,當然,也妨礙著我們對自身哲學作全面而客觀的反思。為了推進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全面把握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特點,本文擬從分析葛蘭西、柯爾施和盧卡奇批評蘇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論題人手,比較兩者在解答這三個論題上的差別,揭示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同傳統及其形成的客觀依據。
由於本文著重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的比較,不作東西方馬克思主義論戰史的研究,所以,在論述中,忽略蘇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以葛蘭西、柯爾施、盧卡奇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在他們各自的哲學傳統內部所存在的哲學觀點的差別,也不局限於對這一論戰的歷史過程及細節的描述,而是著力扣住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中各自的共同點,分析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之間的差異,與此相聯繫,在用語上,把從普列漢諾夫到史達林時期的哲學家統稱為東方馬克思主義者,而把葛蘭西、柯爾施、盧卡奇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統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只是在突出他們有代表性的觀點時,才會使用他們個人的名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