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歌聲響處是吾鄉
- 作者:狄馬
- 文學體裁:隨筆集
- 首版時間:2021年9月
- 字數:23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陝北地區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從陝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歌聲響處是吾鄉》是作家狄馬對生養他近50年的黃土地的一次真實、詳盡、深入的記錄和剖析。作者通過對自己腳下那片千百年來戰爭頻仍、苦瘠貧乏土地上頑強生長著的民歌、說書等民間藝術,乃至地方方言,以及各種藝人故事的記述,試圖展現出這片土地上人們與命運抗爭的複雜圖景,追問中國鄉土社會及其承載著的文化的來路與去向,為讀者思考民族文化問題提供一份寶貴的樣本。
作品目錄
民歌 信天游的語言之美 重耳川行記 《審錄》:一部遺失在陝北高原上的歌劇 聽王向榮唱歌想到的 王向榮的那些事 馬子清和她的時代 李光明:唱出人心底的沉默 | 說書 陝北說書:民間敘事文學的活化石 陝北說書的風格流變 賀四與他的“走場說書” 老調子已經唱完 聽書記 | 方言 《水滸傳》里的陝北方言 陝北話里的古詞之謎 | 歷史 橫山,一個王朝的西北牆 老腰鼓的歷史、現狀及未來 到定邊看長城 重遊石城記 | 人物 塞上名士王雪樵 王向榮:從羊倌到歌王 郭慶豐和他的視覺藝術 郭勝利畫作中的愛與憐憫 |
後記 |
創作背景
《歌聲響處是吾鄉》收入的22篇文章,都是與作者故鄉陝北有關的歷史文化、民間藝術方面的散文隨筆。這些文章寫作的時間跨度很長,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03年寫下的《賀四與他的“走場說書”》,最晚的則是2021年寫的《塞上名士王雪樵》,前後歷經18年之久。除了寫作時間長,寫作目的也不一致。有的是為報紙雜誌的專欄寫的,有的是為學術刊物的論文集成寫的,有的則是採訪後率性而為的。作者認為,歷史是與人類的尊嚴和情感緊密相連的偉大記憶,它的構成除了官方的文獻、志書和考古發掘的文物古蹟外,還應當包括個體的吶喊、吟唱和歌哭。正是有了這些關乎個體生命存亡、苦樂憂患的點滴記錄,才構成了一部真實的歷史。這就是作者寫這些文章的初衷。
作品鑑賞
《歌聲響處是吾鄉》是狄馬遊走陝北,於邊行邊吟中寫下的藝術哲思。作者懷著對故鄉的神往、對故土的膜拜,深入當地鄉村,執著地走進了一座民間文化的樂園。隨著探訪的深入,狄馬欣喜地發現,廣袤的黃土高原宛如一個碩大的“藝術搖籃”。秧歌、老腰鼓、勞動號子以及各種風俗小調,激越的嗩吶、意蘊深長的酒麴,各類瀰漫著黃土氣息的民間藝術珠聯璧合,共同構成了多元、開放、進取的陝北文化。其中,陝北民歌大膽率直、敢愛敢恨的風格,完全打破了漢語文學“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審美傳統。陝北說書則完整保留了明清以降北方鼓詞系統的講唱曲目和表演形式,被譽為“民間敘事文學的活化石”。而老腰鼓堪稱古時軍陣演練的民間孑遺,混合了一些薩滿教文化的殘餘,一直演變流傳到現在。至於陝北方言,至今還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辭彙,人稱“聽見古代”。這些搖曳在黃土高原上的陝北文化,蘊含著鮮明的地域特色,飽蘸著濃烈的西北風情,彰顯著陝北人粗獷、豪邁的性格。
狄馬在書中熱切追溯著陝北文化的來路,對其未來的發展之路,亦表達出深切的憂思。採風中,他發現以黃土高原為代表的陝北文化,尤其是那些土生土長的陝北民間文化,在當代語境下,正日益發生著深刻的蛻變。信天游,山里人唱得少了。嗩吶,傳統曲目早已被換成現代流行歌曲。腰鼓由“敬神”改為“娛人”。酒麴從頌讚歷代英雄好漢,變為了歌頌凡夫俗子。這些漸次出現的文化現象,發人深省,也為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在表達對陝北文化強烈關注的同時,狄馬也專門辟出一個人物板塊,對那些民間文化中的佼佼者和非遺傳人予以宣介。他們中有陝北民歌歌王王向榮、陝北說書的集大成者賀四、描摹黃土風情的油畫大咖郭慶豐等。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9月24日,《歌聲響處是吾鄉》入圍2021年9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
2021年11月4日,《歌聲響處是吾鄉》入圍10月文學報好書榜。
相關活動
2021年9月24日,《歌聲響處是吾鄉》新書首發暨讀者分享會在西安舉行。作家狄馬,“西部歌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陝北民歌”傳承人王向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陝北民諺”傳承人王六(王建領),與讀者分享了那些在黃土高原上傳承千百年的文化與故事。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歌聲響處是吾鄉》 | 2021年9月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978-7-201-175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