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馬亭(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房鎮鎮歇馬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歇馬亭,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房鎮鎮大高村北國小院內。曾經有一歇馬亭廟,現僅存殘缺的文王殿,該殿為磚石木結構,前後出廊,花廳式,面闊3間,7檁硬山。歇馬亭廟,原是4個院落的小型建築群,現存的文王殿,系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擴建的,清代多次重修。關於歇馬亭,當地傳說:唐大將薛禮征東,路經此地,在大高村歇馬小憩,後人為志此事,就地建起一座亭閣,取名“歇馬亭”。現存乾隆、嘉慶年間重修歇馬亭的兩塊石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歇馬亭
  • 地理位置: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房鎮鎮
民間傳說
(一)
唐太宗李世民系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子,原封秦國公。高祖李淵坐了皇帝後又將其封為秦王。世民自幼聰慧,臨機果斷,軍令嚴肅,不拘小節,並且曾在張店地區留下過蛛絲馬跡。如李世民率領大軍長途跋涉,軍士都很疲乏之時,曾在房鎮鎮大高村北國小校院內歇馬小憩。後人為志其事,築建磚石木結構的歇馬亭。至明朝天啟六年(公元1626)擴建文王殿,至清朝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和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張啟順等人和李承恩等人,又先後對“歇馬亭”予以重修,重修碑至今猶存。
不斷擴建的歇馬亭,最後成為了一座大廟。每年的正月十九,人們都要在歇馬亭舉行廟會,以祈求來年的幸福和平安。廟會十分的熱鬧,有賣吃的、有賣玩的,最有意思的是還有賣小面人的。
歇馬亭的大廟由六部分組成:分為大門、隔牆、前殿、大殿、百子殿和東西走廊。
這裡面最有意思的是東西走廊。東西走廊里畫了很多關於鬼神的傳說,想像豐富、大膽,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大殿是用於供奉神仙和人們求神拜佛的地方。大殿的建築風格很雄偉,裡面有八根十多米高的大圓柱,每根圓柱的直徑有差不多一米。
前殿主要是人們休息的地方,而隔牆上則雕刻了許多精美的圖案,技巧精湛,線條優美。
百子殿在大殿的後方,比較的神秘,沒有幾個人知道裡面有什麼東西,而人們的想像力是無窮的,於是就有人猜想:也許有一些很奇怪的事物吧。
總之,這個廟相當的大,保存的時間也很長,而且香火很旺盛,除了本地人,還有很多人是趕了很遠的路來拜佛或是參加廟會。但是解放後,求神拜佛的人越來越少。在64年的時候,歇馬亭開始拆遷,由於規模較大,直到66年才全部拆遷完畢。後來,在原地又建起了一座學校,歇馬亭就這樣消失了。對於人來說,知道歇馬亭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 張店區房鎮鎮高西村梁榮修、張榮成講述;張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辦公室主任鄧凱等編輯)
(二)
歇馬亭位於張店區房鎮鎮高西村的村北,距村民宅地不到百十米,原貌是一座廟宇建築群,面積約二、三畝大小,有大小宮殿五、六座,全為外青色磚瓦、大理石、內大園木柱結構。其中二殿高約二十多米,室內四角有四根直徑為1米的大紅直圓木,支撐房梁,雕梁畫柱,氣勢確實非凡。解放前,有和尚在此看護守候,解放後曾作為“歇馬亭高小”的校舍,早已不見當年的蹤跡。
關於歇馬亭的來歷,有一個神秘的民間傳說,說是某朝某代某一位皇帝,這一年的秋末冬初時節,要到泰山去封神朝拜,路過此地,天色將晚,原打算趕到般陽府(今淄川城)歇息,但天氣突然變冷,人馬疲乏不堪,於是皇帝決定在此紮營休息,地方官聞知此事,不敢怠慢,立馬急征周圍工匠幾千人,就地施工,趕造宮殿。當時幾千人馬加急勞作,十分疲乏,官員特獎許飲酒禦寒祛乏,從北面離高西村幾里外的一酒店運酒,幾十輛運酒車,輪流運了十幾趟,奇怪的是酒店老闆的大酒缸,隨運隨漲,運了幾十車酒並不見少,而幾千工匠輪流飲酒,輪流施工,幹勁百增,不足三個時辰,一座行宮大院,幾座宮殿平地而起,皇帝一高興,重獎了當地官員和工匠們。皇帝一行人馬走後,特留下和尚在此看護守候,又塑了金身佛像成了廟宇。因皇帝曾在此歇馬休息,後人便稱之為“歇馬亭”,一直到解放前,歇馬亭每月都有廟會舉行,屆時,四鄰八鄉的人們匯聚於此,朝香拜佛,祈求平安;交換物品,互通有無;真是熱門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