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界天

欲界天

欲界天,六道中天道的一部分,上面還有色界天和無色界天。欲界天依據所居天人福報大小分為六重:一、四大王眾天(夜叉天),二、忉利天(三十三天),三、善時天(時分天、夜摩天),四、兜率天(知足天),五、化樂天(化自在天),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報越大,同時對欲的貪著也越輕,後者為前者的因,前者為後者的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欲界天
  • 來源:佛教典籍
  • 出處:《長阿含經》
  • 內容:對欲有貪著的天人所居之處
簡介,詳細介紹,

簡介

欲界天,位於六道中的天道。六道,是佛為了攝受並且方便聞法的民眾獲得法益,隨順當時的世界觀方便而分。將人依福報大小分為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人六類。其中天人又分為欲界天人、色界天人、無色界天人。欲界天就是欲界天人所居之處。
欲界天依據天人福報大小又細分為六層。分別為四大王眾天、忉利天、夜摩天(善時天)、兜率天(知足天)、化樂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詳細介紹

四大王眾天
又稱夜叉天,欲界天第一層。經言位於須彌山山腰,須彌山譬喻人對欲的貪著。此處天人對欲的貪著小於人,故而福報大於人道。但夜叉天人依然會因欲貪而造作種種惡業。夜叉天有四天神,分別為持盤夜叉、持鬘夜叉、常醉夜叉、夜叉大將。盤為手執寶器、譬喻身業;鬘為妙發、譬喻意業;醉、譬喻痴行;大將、譬喻嗔行。四天神代表了夜叉天人造就的四種惡業,即因欲貪造就身業、因欲貪造就意業、因欲貪而生痴行、因欲貪而生嗔行。一個比一個欲貪程度嚴重,是個由前向後逐漸發展的過程。佛將人因欲貪所生種種不善念喻為熱惱,將欲貪眾生所處世界喻做火宅。法華經第二卷偈中說火宅里有夜叉食啖人肉,實際就是說的夜叉天人因欲貪而生嗔行。
忉利天
欲界天第二層,帝釋天為此天天神,代表帝釋天裡功德最高的眾生。帝釋天還有三十二天王,分別代表帝釋天裡的其他三十二類眾生。這三十二類眾生功德有多有少,福報也因此差別。
忉利天中心為善見城,善見城中有善法堂,有道路通於忉利天各處。忉利天人於善法堂思維正法,得清淨樂。善法堂北有帝釋宮殿,喻忉利天人自己的法。善法堂東有粗澀園、畫樂園、雜園、大喜園、大喜池。粗澀園代表“財色名食睡”五大欲,到此遊玩代表於此五欲得樂。若於欲貪著重則被纏縛,被纏縛則不得樂。因忉利天人未脫離象徵貪著的須彌山,所以不是所有的忉利天人都能到此園中遊玩,貪著重的則不得遊玩。畫樂園代表五欲以外的世俗諸欲,比如運動、看戲、旅遊等等。於此諸欲中造就種種業,故而身現種種畫色,名之畫樂園。雜園代表世俗以外的欲,大多與聽聞正法後生出的欲有關。比如求佛護佑、覓好齋飯、求好佛像等等。大喜園代表欲得正法之欲,故而能得大喜。大喜池能洗垢污,喻聽聞受持正法後消除煩惱染著。在雜園和大喜園中間有一棵晝度樹,枝條四布,花葉繁茂如大寶雲。樹在佛經中代表法。樹名晝度喻忉利天人心中未生不善念時可修此樹中諸法以度化自身。
夜摩天
夜摩天位於須彌山上空中,已經離開須彌山。因夜摩天人能常念思維善法,能持諸戒善護己業。故雖未徹底斷除欲貪,但不會因欲貪造作惡業。故此天又稱善時天。沒有黑夜,僅以蓮花開合分晝夜。蓮花開,即正念現前,蓮花合,即正念隱。夜摩天天神稱夜摩天王。以善方便,除眾生惑,令住正見,諸所作業,念佛法僧;統領天眾,隨所應度,不失於時,故云夜摩天王。
兜率天(知足天)
兜率天人於欲知足,以知足故,不復生貪念。以“知足”一念斷所有貪念,佛稱之“斷欲貪”。正常情況,要修習正法,至少要做到“斷欲貪”。因為正法是離欲離念離相,假方便依心而修最終離心的,對欲有貪著便會障礙正法的修習。所以佛菩薩通常只向兜率天及以上的眾生直接宣講正法,而對其他眾生則以方便度之。當然,煩惱皆是因緣所生,同樣功德的眾生遇善緣多則煩惱輕,遇惡緣多則煩惱重。煩惱輕重不是能否直接接受正法的絕對標準。
化自在天(化樂天)
此天眾生因能常思維修習正法,攝念正心,斷諸欲貪,修習善業,增長善根。於自身諸欲,不需假以知足念,貪念自然不生。得自在樂。故稱化自在天。但遇到外緣時,仍會被染著至貪念現前,不得自在。
他化自在天
此天眾生為化自在天眾生堅持修習正法故,功德增長。不僅於己身諸欲自然不起貪念。於外緣所遇眾生心念諸貪相亦能不染著,令貪念自然不生。得外緣自在。故稱他化自在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