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是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有價證券,所以應該按照取得權證的金額記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帳戶。股息入帳是股票派息,指的是資金;紅股入帳是股票分紅,指的是股份;而權證入帳是權證交易清算術語。
權證入帳,在這裡指的並不是交易權證,而是指的股東權益。這是以前認購新股時,你有滬深證券市場多少市值,會在認購前一天傳送可認購新股權證給你,叫權證入帳,目的是告訴你可以一次認購多少新股。又如在股票配股前一天,交易所也會給你發你可以配股的權證,目的是告訴股東,你可以配多少股票。
而現在的權證入帳,應是經過對價分配、派送的以標的股票為標的證券衍生產品,以及公司債券等配套發行的衍生產品,將其按對應的數量,劃分到有權獲得該項權益投資者的證券帳戶。而該項權益的獲得,對於可上市交易的權證,可在其後的交易期內自由買賣,或到期行使權利,買賣標的證券以獲取回報、或行權獲得現金入帳;對於不可上市交易、只能在期滿後選擇行權或不行權的權證產品,只能待到期時,根據當時是否具有行權價值,將可行權的權證進行行權,將帳戶中的權證數量,兌現成現金入帳,以結算利潤。
基本介紹
權證與股票,期指與權證,權證的結算分類,權證的行權結算,中國權證的未來,
權證與股票
權證是一種股票期權,在港交所叫“渦輪”。權證是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行權價)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股票,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持有認購權證者,可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股票,與目前流行的可轉債有權轉換成股票相類似;而持有認沽權證者的權利是能以約定價格賣出標的股票。權證與股票有幾大區別:
期指與權證
其一,定位和功能不盡相同。在香港等成熟證券市場,權證已經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小投資者所喜愛和熟識。而股指期貨設計初衷,是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工具,規避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其次,流通量不同。我國的權證是由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者上市公司發行,權證初始發行數量固定。股指期貨則不同,投資者只要繳納保證金就可以買入或賣出股指期貨契約。從理論上而言,只要存在交易對手,股指期貨的“供應量”是無限的,而且這樣的供應量不傷害第三方,是規範的、相對的、風險可控的。但是,上交所權證創設的無限,與期貨市場上的供應數量、與成熟市場不同名稱、不同代碼交易的再發行,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而上交所認為這是“國際慣例”之外的“中國特色”。
權證的結算分類
以結算方式為標準的權證分類,可以分為實券給付結算型權證和現金結算型權證。實券給付結算以標的證券所有權發生轉移為特徵,發行人必須向持有人實際交付或購入標的證券,而現金結算方式則是在不轉移標的證券所有權的情況下僅就結算差價進行現金支付。
權證的行權結算
行權結算方式方面,權證《暫行辦法》對現金結算方式和證券給付方式作了規定。在現金結算方式中,標的證券價格對權證發行人和持有人都非常重要,規定“標的證券現金結算價格為行權日前10個交易日標的證券每日收盤價的平均數”。
中國權證的未來
由於上交所等權證監管者的利益傾斜,導致其會員券商在中國權證市場無風險攝取巨額利潤,投資者們怨聲載道,中國權證正面臨整體失敗的悽慘境兌況。若要重整中國權證市場,長遠於中國證券的發展,必須得到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如同中國足球一樣的努力!望有識之士們行動起來,不要做中國證券的亡權證奴。在這裡也寄希望於上交所這些專業、有權的部門,不要重蹈中國足球的彎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