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鰭魷科(櫛鰭烏賊科)

櫛鰭魷科

櫛鰭烏賊科一般指本詞條

櫛鰭魷科(學名:Chtenopterygidae)是頭足綱、深海烏賊目下的一科。僅1屬3種。頭部具觸腕囊;口垂片具小吸盤;鰭具後鰭垂;觸腕穗不分掌部和指部,無腕骨鎖;觸腕穗吸盤多於7列,排列較不規則,吸盤無環肌;腕吸盤4列,某些種第1-3腕頂端吸盤多於4列,吸盤無環肌;櫛鰭烏賊內殼具尾椎,深海烏賊無尾椎;鰓具鰓溝,雌性輸卵管1對。

櫛鰭魷科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熱帶和亞熱帶水域。生活在中層水層,白天棲息於500-1000米水層,夜間出現於近表層水域。口球內有喙與齒舌兩個攝食構造,其功能為撕碎食物或將有外殼的獵物如螃蟹等去殼。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Chtenopterygidae
  • 別名櫛鰭烏賊科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頭足綱
  • 亞綱蛸亞綱
  • :深海烏賊目
  • :櫛鰭魷科
  • :1屬
  • :3種
  • 命名者及年代:Grimpe,1922
  • 保護級別:數據缺乏(DD)
  • 中文名:櫛鰭魷科 
  • 外文名:Combfin squid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下級分類,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櫛鰭魷科分類特徵
口膜連線肌絲與第4腕腹緣相連。鰭周生於外套兩側,鰭長約等於胴長;鰭由肌肉質鰭肋組成,鰭肋間有薄膜相連,形成梳狀鰭。背部6腕(第1-3腕)吸盤6列,或某些腕頂端多於6列。觸腕穗吸盤8列不規則列。內臟具大卵形發光器(除加那利櫛鰭烏賊、櫛鰭烏賊),發光器可能具反光器,眼球具大的發光斑(除加那利櫛鰭烏賊)。雌性具副纏卵腺。
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icula
體扁袋狀,後部鈍圓。鰭前緣未至外套前緣。每個口垂片具2列吸盤腕式為4>3>2>1;第1-3腕近端吸盤2列,遠端吸盤至少4列;第4腕具1-2列Z字形排列的吸盤。觸腕穗無邊膜或保護膜;觸腕穗吸盤超過8列。角質顎上顎喙彎曲,顎角約90,翼部延伸至側壁前緣寬的2/3處。下顎喙緣略彎,喙長小於頭蓋長,側壁具不明顯的側壁脊。內売扁平,具勺狀尾椎。肛瓣發達。眼腹側具大的發光器。
仔魚期類似櫛鰭烏賊屬其他種類,但色素沉著不同。左側兩個為胴長較小的仔魚,圓形觸腕具20個不規則排列的吸盤;中間3個為胴長較大的仔魚,外套具7個黃褐色斑塊;右側兩個為更大一點幼體,色素斑增多。
加那利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canariensis
體扁袋狀,後部鈍圓,周寬為周長的43%。鰭長為長的97-99%,鰭寬為長的95%,最長鰭肋為胴長的31-40%,每鰭具28個肌肉質鰭肋。漏斗鎖具直的凹槽。枕骨突顯著,頸皺3個,嗅覺突位於第1頸皺基部。每個口垂片具2-3列,總計16-18個吸盤。腕式為4=2>1=3;第4腕為長的50%;腕吸盤8-14列;第1-3腕近端吸盤2列,中部吸盤8-10列;第2腕遠端吸盤12-14列;吸盤內角質環具5-6個鈍圓的齒;外角質環具3圈同心圓排列的多邊形板齒,由內至外板齒逐漸減小。觸胞穗略微膨大,長度為朋長的30%;觸腕穗吸盤16-20列,近端吸盤6列,中部吸盤16-20列,之後至穗頂端吸盤列數逐漸減少;觸腕穗吸盤內角質環具9個鈍圓的齒,外角質環具兩圈同心圓排列的長多邊形板齒。內殼葉柄游離端長為長的44%,尾椎寬。無發光器。
櫛鰭魷科
加那利櫛鰭烏賊
圓胖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epioloides
體扁袋狀,後部圓,胴寬為胴長的63%-77%。最長鰭肋為長的34%。斗鎖軟骨具直的四槽。各腕長相近,第4腕略長;第1-3腕吸盤4列,約50行;第4腕吸盤2列;吸盤齒系未知。觸腕穗吸盤列數未知。齒舌由5列齒小齒構成。內殼羽狀,葉軸橫截面三角形。內臟具小發光器(胴長19毫米個體內臟發光器2.5毫米x1.75毫米);兩眼腹面各具一大的發光斑(在小個體中,每個發光斑由5個小塊組成)。最大胴長19毫米。
櫛鰭魷科
圓胖櫛鰭烏賊

近種區別

櫛鰭魷科下僅有櫛鰭烏賊屬(Chtenopteryx)一屬,且該屬已知種類很少,僅有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icula)、加那利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canariensis)和圓胖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epioloides)三種。多依據以下四點進行區分:①腕和觸腕穗吸盤列數;②是否存在發光器;③發光器大小;④相對寬度(相對於胴長)。

生活習性

櫛鰭魷科的口球內有喙與齒舌兩個攝食構造,喙是幾丁質構成,每個種的形狀均略有差異。其功能為撕碎食物或將有外殼的獵物如螃蟹等去殼。櫛鰭魷科生活在中層水層,白天棲息於500-1000米水層,夜間出現於近表層水域。在夏威夷附近海域,白天棲息水深600-1000米,夜間出現在200米以上水層,某些種的雄性殼囊內具大的發光器,會發出閃爍的光。

分布範圍

櫛鰭魷科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熱帶和亞熱帶水域。
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icula):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主要分布於地中海
加那利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canariensis):分布於東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南部海域。
圓胖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epioloides):僅有的4尾標本,采自27°07'N、178°16'W,19°30'S、133°15'W和18°02'S、136°17'W附近海域。
櫛鰭魷科(櫛鰭烏賊科)
分布範圍

下級分類

櫛鰭魷科僅1屬3種。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櫛鰭烏賊屬
Chtenopteryx
Appelliöf,1890
櫛鰭烏賊
Chtenopteryx sicula
Hoyle,1885
加那利櫛鰭烏賊
Chtenopteryx canariensis
Salcedo-vargas & Guerrero- Kommritz ,2000
圓胖櫛鰭烏賊
Chtenopteryx sepioloides
Vérany,1851
參考資料:

保護現狀

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icula)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加那利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canariensis)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圓胖櫛鰭烏賊(Chtenopteryx sepioloides)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