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耀輝

檀耀輝

檀耀輝(1916年-1990年),男,漢族,安徽省望江縣人,發酵釀造專家,在我國發酵界享有盛譽,民國3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歷任浙江大學、南京工學院及無錫輕工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

長期從事微生物學、發酵工藝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對傳統發酵產品及新興發酵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套用,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微生物學會委員,中國釀造學會常務理事,著名的微生物學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檀耀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90年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職業:發酵釀造專家
  • 出生地:安徽省望江縣
教育背景,工作經歷,任職情況,研究方向,主要著作,主講課程,獲獎情況,

教育背景

1931年-1934年,安徽安慶初級中學,學生;
1935年-1938年,安徽安慶六邑聯合中學,學生;
1939年9月-1940年7月,貴州貴陽大夏大學數理系;
1940年9月-1944年7月,浙江大學農化系,本科生。

工作經歷

1944年-1952年,浙江大學執教(期間1946年6月-1946年12月 國民黨資源委員會貴州遵義酒精廠兼任技術員,1948年8月-1949年1月 杭州清華中學兼任化學教師);
1952年-1958年,南京工學院食品工程系,講師;
1958年-1979年,無錫輕工業學院,講師;
1979年-1986年,無錫輕工業學院,副教授;
1986年-1990年,無錫輕工業學院,教授。

任職情況

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工系發酵教研室主任;中國化工學會會員;江蘇省食品發酵學會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學會常務理事;政協無錫市第六、七屆委員;江蘇省微生物學會理事;江蘇省輕工業學會理事;輕工業部發酵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微生物研究所學術顧問;中國微生物學會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輕工業出版社編委;江蘇省自然科學研究人員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專業考核組成員;《中國釀造》雜誌編委;《微生物學報》編委;《江蘇調味副食品》雜誌顧問;《食品工業叢書》編委會編委;《中國調味品》編委會委員等。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發酵、微生物釀造。
1、L-賴氨酸菌種選育和發酵法生產L-賴氨酸工藝的研究;
2、L-蘇氨酸菌種選育和發酵法生產L-蘇氨酸的研究;
3、檸檬酸高溫發酵菌種的選育及發酵工藝條件的探索
4、對釀造調味品的研究

主要著作

1、《酒精工藝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1年
2、《微生物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3年
3、《釀造微生物學基礎》 檀耀輝、趙玉蓮 江蘇省微生物科技情報站印
4、《酵母工藝學》(俄文)合譯
5、《新版發酵工業》(日文)合譯
6、《微生物學》(第二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0年
7、《酒精與白酒工藝學》 姚汝華主編、檀耀輝主審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0年
8、《乳與乳製品的微生物學》 傅建生譯、檀耀輝校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56年
9、無麩制曲試驗總結 檀耀輝、張蓮珍等 院《科學研究彙編》N0.6 1960
10、賴氨酸生產菌種黃色短桿菌XQ782生理生化特性和發酵生產的研究檀耀輝、張星元、杭文榮《中國調味品》No.9 1984年
11、釀醋微生物及生物化學 檀耀輝《江蘇調味副食品》N0.1 1983年
12、關於提高醬油的質量和產量問題的幾點看法 檀耀輝《江蘇調味副食品》No.4 1983
13、提高液態發酵醋的風味 檀耀輝《江蘇調味副食品》No.4 1984
14、醬醪發酵的微生物學 檀耀輝《華北調味品通訊》No.5 1979
15、提高醬油質量的理論與措施 檀耀輝、趙雲蓮 《上海調味品》No.4 1979
16、米麴黴高產菌株的幾種保藏方法的比較試驗檀耀輝、趙雲蓮 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學會微生物育種技術討論會參考資料
17、無錫市2000年發酵工程發展戰略的初步構想 檀耀輝“無錫發展戰略”討論會材料
18、用紫外線及氮芥誘發黑麴黴變異的研究 檀耀輝、王承珍、姜錫瑞
19、 賴氨酸菌種選育機理的研究——黃色短桿菌藥物抗性株的選育檀耀輝、張星元、陶文沂《食品科學》No.5 1983
20、我國醬油的起源與發展(第一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0.2 1982
21、醬油的營養價值及其調味作用(第二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3 1982
22、醬油釀造用的微生物(第三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4 1982
23、醬油釀造用原料(第四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1 1983
24、釀造醬油的生產過程(第五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2 1983
25、釀造醬油的生產過程(第六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3 1983
26、醬醃菜的發酵機制及其營養價值 檀耀輝《食品科學》No.11 1982
27、胺基酸生產菌種的選育和有關機理的研究(1)賴氨酸生產新菌種的選育檀耀輝、金其榮、陶文沂、張星元《發酵學報》No.1 1982
28、乳糖發酵短桿菌I。一蘇氨酸產生菌的選育檀耀輝、張炳榮《生物工程學報》No.2 1986
29、原生質體融合技術選育耐熱性p一澱粉酶產生菌王 萍、檀耀輝《生物工程學報》No.3 1986
30、961菌株蛋白酶動力學研究的初報 檀耀輝、趙玉蓮《中國釀造》No.2 1982
31、發展食品工業幾個問題的探討 檀耀輝《中國釀造》No.3 1982
32、L-賴氨酸發酵條件的研究 檀耀輝、陳海昌、陶文沂《中國釀造》No.5 1983
33、江蘇太倉“香玉”牌糟油簡介 檀耀輝《中國釀造》No.4 1984
34、生物工程及其在發酵工業上的套用 檀耀輝《中國釀造》No.1 1985
35、生物工程及其在發酵工業上的套用(續) 檀耀輝《中國釀造》No.2 1985
36、生物工程及其在發酵工業上的套用(續) 檀耀輝《中國釀造》No.4 1985
37、薯乾原料高溫發酵生產檸檬酸的菌種選育楊明賢、易福生、楊艷芳、檀耀輝《工業微生物》No.5 1982
38.對賴氨酸生產菌改良方法的探討——原生質體融合法檀耀輝、楊虹《工業微生物》No.4 1986
39.醬油質量與原料大豆和小麥成分的關係檀耀輝《調味副食品科技》No.8 1981年釀造微生物基本知識講座

主講課程

1.第一講:釀造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檀耀輝、趙玉蓮《調味副食品科技》N0.1 1982
2.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2 1982
3.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中)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3 1982
4.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4 1982
5.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5 1982
6.第三講:微生物的營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6 1982
7.第四講:微生物的生長(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0 1982
8.第四講:微生物的生長(中)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 1983
9.第四講:微生物的生長(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5 1983
10.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6 1983
11.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7 1983
12.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8 1983
13.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9 1983
14.第六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0 1983
15.第六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1 1984
16.第七講:微生物遺傳學規律在釀造工業上的套用(上)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2 1984
17.第七講:微生物遺傳學規律在釀造工業上的套用(下)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4 1984
18.第八講: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6 1984
19.第九講:微生物實驗技術(上)檀耀輝、趙玉蓮《中國調味品》(原《調味副食品科技》)1984
20.第九講:微生物實驗技術(下) 檀耀輝、趙玉蓮《中國調味品》No.1 1985

獲獎情況

1、賴氨酸菌種選育機理的研究——黃色短桿菌抗藥性株的選育(檀耀輝、張星元、陶文沂),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2、醬醃菜的發酵機理及其營養價值(檀耀輝),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3、胺基酸產生菌種選育機理的研究——賴氨酸生產新菌種的選育(陶文沂、檀耀輝),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4、“套用多菌多酶系新工藝生產外貿出口標準醬油”,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四等獎。
5、對賴氨酸生產菌改良方法的探討——原生質體融合法(檀耀輝、楊虹),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6、乳糖發酵短桿菌L-蘇氨酸產生菌的選育(檀耀輝、張炳榮),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7、“酶法醬油二一套用多菌種多酶系新工藝生產醬油”,全國星火計畫成果展覽交易會銀獎。
8、《微生物學》(檀耀輝),中國輕工總會優秀教材一等獎,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9、《微生物學》(檀耀輝),全國第三屆優秀教材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