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生物學會

中國微生物學會

中國微生物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CSM)是由全國微生物學科技工作者和單位自願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公益性法人社會團體,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成立於1952年12月18日。

據2019年1月中國微生物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會員近1.6萬人,有22個專業委員會和6個工作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微生物學會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 簡稱:CSM
  • 創辦時間:1952年12月
  • 屬性:全國性、學術性、公益性法人社會團體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現任領導:理事長:鄧子新 
    秘書長:東秀珠
  •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內
  • 社會信用代碼:51100000500002950X
  • 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歷史沿革,孕育階段,正式成立,組織體系,機構設定,組織會員,業務資產,建設成就,活動交流,榮譽表彰,報刊資源,人才培養,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社團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孕育階段

1928年,由中國現代醫學的先驅伍連德謝和平和林宗揚等發起,即在北京成立過中國微生物學會。
1937年,改稱中國病理學微生物學會(The Chinese Society of Pathology and Microbiology),移會址於上海,有會員50多人,並舉行過學術討論會。
1945年,學會在廣州開過大會,到會者百餘人。
1950年,在中華醫學會首都大會上成立過中華微生物學會。

正式成立

1952年12月,中國微生物學會正式成立,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3年,學會編輯出版的《微生物學報》創刊。
1956年7月,學會第二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1958年,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合併,改組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微生物學會即轉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團體會員。
1962年開始,學會的日常工作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主持。
1963年,學會年會期間舉行了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
1974年,學會創刊了微生物學綜合性中級刊物《微生物學通報》。
1979年10月,學會在浙江莫乾山召開了與1963年相隔16年的學術年會,會議期間增選了理事會成員。
1980年,中國微生物學會正式加入國際微生物學會聯合會。
2016年10月,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微生物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大會閉幕式上宣布成立中國微生物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 代表大會
學會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幕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開,情況特殊的,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理事會的職責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獎勵和表彰事宜;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 分支機構
據2019年1月中國微生物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22個專業委員會和6個工作委員會。
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支機構
專業委員會
普通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分析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工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生化過程模型化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農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環境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
干擾素與細胞因子專業委員會
獸醫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釀造分會
真菌學專業委員會
微生物毒素專業委員會
病毒學專業委員會
海洋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人獸共患病病原學專業委員會
微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
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
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生物製品專業委員會
微生物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
酶工程專業委員會
地質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
組織工作委員會
科技開發與諮詢工作委員會
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
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
微生物教學工作委員會
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組織會員

據2019年1月中國微生物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會員近1.6萬人。
  • 會員種類
中國微生物學會的會員種類:個人會員、單位會員。
  •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學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擁護學會章程;
二、有加入學會的意願;
三、個人會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具有助理研究員、講師、工程師、農藝師、主治醫師等以上技術職務或職稱及相當上述學術水平者;
(二)高等院校本科畢業從事該學科工作三年以上,或自學成才並有實際工作經驗和相當學術水平,以及獲得碩士學位以上者;
(三)熱心和積極支持學會工作並具有一定學歷的微生物學界的管理人員,企業人士。
個人會員是中國微生物學會的主體。學會嚴格按照中國科協制定的個人會員登記號原則,對個人會員進行全國統一編號。
四、在學術上有較高成就、對中國友好,並願意與學會聯繫、交往和合作的外籍科技工作者,經中國科協批准可吸納為學會通訊會員。
五、單位會員:與微生物學專業有關,具有一定數量的科技隊伍,並願意參加學會有關活動,支持學會工作的科研、教學、生產、設計等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關學術性團體。學會與單位會員建立業務聯繫和互相支持關係。
  • 會員的入會程式是
一、個人會員經學會會員二人介紹,提交入會申請書;單位會員直接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由學會辦公室根據入會條件審查入會申請書,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由學會辦公室頒發會員證,並通報全體會員。
  • 會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不含通訊會員);
二、積極參加學會的活動;
三、獲得學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退會自由。
單位會員除享有以上個人會員的權利外,可優惠取得學會的有關學術資料,可要求學會優先給予技術諮詢和請求學會協助舉辦培訓班等。
  •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學會決議;
二、維護學會的合法權益;
三、完成學會所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繳納會費;
五、向學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六、應堅持科學真理,遵守誠實客觀原則,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和一切違反科學道德的研究活動。
  • 退會說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學會的活動,經學會書面提示,仍不履行義務的,視為自動退會。
嚴重違反學會章程者,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取消會籍。

業務資產

  • 業務活動
中國微生物學會圍繞微生物學的學科範圍從事以下業務活動:
一、開展微生物學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民間國際技術合作,促進微生物學發展;
二、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廣先進技術;
三、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科技政策、科技發展戰略、法規制定和國家事務的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工作;
四、舉薦人才,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表彰、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和科技工作者;
五、開展科學論證和科學諮詢,提出政策建議,接受委託承擔科技項目評估、科技成果評價、技術職稱資格評審,科技文獻和標準的編審,編輯、出版、發行微生物學科類科技書刊;
六、開展對學會會員和廣大微生物學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
七、舉辦為會員服務的其他事業和活動。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中國微生物學會每年的學術年會是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倡導堅持下來並打造成為精品項目。
中國微生物學會除定期召開中國-日本雙邊國際學術會議外,同時還加強與歐美微生物學界的聯繫和交往。2007年8月美國微生物學會首次派代表團出席了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2007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
201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201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
2002年,國際微生物學會聯合會(IUMS)副主席Luciano Polonelli教授及夫人等一行7人,應中國微生物學會的邀請訪問了北京、上海兩地。
2006年6月,IUMS主席Karl Heinz Schleifer教授接受中國微生物學會邀請,訪問了北京、上海。
2008年,國際微生物學會聯合會主席Daniel Sordelli教授和IUMS候任主席Geoffrey L.Smith教授參加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50周年所慶活動後,於12月5日訪問了中國微生物學會。

榮譽表彰

2003年,學會被中國科協評為“第四屆中國科協國內學術交流先進學會”。
2005年,學會被中國科協評為“第五屆中國科協國內學術交流先進學會”。
2007年,學會被評為中國科協“學術交流先進獎”和“會員工作先進獎”學會。

報刊資源

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有:《微生物學報》、《生物工程學報》、《病毒學報》、《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中國病毒學》、《微生物學通報》、《微生物學雜誌》。
《微生物學報》是中國微生物學領域綜合性學報級期刊和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是中國最早被醫學文獻資料庫“MEDLARS”作為醫學主題詞標引的五個中文期刊之一,報導內容包括普通微生物學,工業、農業、醫學、獸醫微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以及與微生物學有關的生物工程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生物工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導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醫學等生物工程相關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和新技術。
《病毒學報》是病毒學專業學術刊物,創刊於1985年,主要刊登具有創新性研究的論著、簡報及具有評述觀點的中國國內外熱點研究的綜述稿件等。該刊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基礎醫學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武漢大學RCCSE(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來源期刊,被CA、BA、CBST、MEDLINE(PubMed)、SCOPUS資料庫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等文摘和資料庫收錄。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系國家級刊物,刊登由病毒、細菌、螺旋體、寄生蟲等引起的人獸共患病,病原學、流行病學與防治研究的論文,被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英國《動物學記錄》、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網站》、英國《國際農業與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等多種國際檢索組織收錄。
《中國病毒學(英文版)》(VirologicaSinica)創刊於1986年,2007年改為全英文出版。該刊長期被PubMed/medline、Scopus、BIOSISPreviews(生物學文摘)、CA(化學文摘)和中國生物學文摘、醫學文摘、農業學文摘等20餘種文摘及檢索刊物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信息所“萬方數據(ChinaInfo)系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期刊網”的期刊源;是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生物學和醫學期刊的核心期刊。該刊設有微型述評、綜述與專論、研究報告或簡報、技術與方法、學術爭鳴等欄目,研究報告內分醫學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原核生物病毒等。
《微生物學通報》創刊於1974年,是以微生物學套用基礎研究及技術創新、套用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為中國生物科學類核心期刊。該刊刊登內容包括:基礎微生物學研究;農業微生物學研究;工業微生物學研究;醫學微生物學研究;食品微生物學研究;環境微生物學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微生物蛋白組學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與藥物研究;微生物技術成果產業化及微生物教學研究改革等。
《微生物學雜誌》主要欄目有“大家專版”、“研究報告”、“專題論述”、“技術與方法”、“專題譯述”、“論文摘要”、“產品推廣”、“技術講座”、“成果與產品信息”及“會議簡訊”等。該刊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生物學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上網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等收錄期刊,被《化學文摘》(CA)、《大英國協農業文摘》(CAB)、《中國生物學文摘》等檢索刊物摘引和收錄。

人才培養

  • 科普活動
學會主要的科普工作和成績如下:
(一)微生物科學知識的普及
1983-198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與地方微生物學會和有關專業委員會配合,組織了支邊科技講學團赴陝西、甘肅、青海、內蒙、新疆、海南、寧夏等地區進行有關“炭疽病”、“不明熱”考察,並進行細菌系統分類學、免疫學和病毒學的基本理論及新技術、新方法的講。
1989-2001年,學會發起並參加了由中國科協青少年部組織開展的“生物百項”活動,派專家參加了第1至第6屆活動的指導與評獎活動,普及微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
1999年,中國微生物學會組織了街頭科普活動。
2001年5月,學會參加了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行的“首屆全國科技活動周”。
2002年5月,學會參加了在北京玉淵潭公園舉辦的“200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大型科普活動。參展的主題為“生物恐怖及我們的防禦準備”,製作並展出了大幅展板,並發放“新世紀微生物學展望”、“生物武器及我們的防禦準備”等宣傳資料。
2005年5月,學會參加了在北京海淀公園展覽館舉辦的“200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大型科普活動,活動的展區劃分在“健康生活與公共衛生”展區,內容主要是食品安全、普通微生物等。
(二)應急科普工作
2003年3月中旬開始,針對SARS病原傳染性強、疾病有不斷蔓延趨勢而社會各界仍缺乏足夠的防護知識的狀況下,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委員會立即與中央電視台的“大眾健康”欄目接洽,提出了應及早在央視明確開辦“防治非典”專題節目的建議。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委員會許多委員參與了抗震救災活動。
(三)微生物最新套用成果的傳播
2006年,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分別接受《科技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和中央電視7台有關微生物肥料的專題採訪,對正確認識和使用微生物肥料起到了科普宣傳效果。
2007年9月21-22日,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第五次全國農藥殘留微生物降解技術培訓班在河北滄州舉行,來自江蘇、福建、江西、浙江、四川以及河北等省的100多位農藥殘留微生物降解技術套用基地負責人、農業科技管理和農技推廣人員以及熱心於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和農產品出口創匯的企業家代表參加了該次培訓活動,活動形式及活動內容得到了參加活動者的認可。該活動被列為中國科協2007年主題科普活動之一。
2011年12月。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與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BTV-3)“健康大智慧”欄目合作,完成了科普節目“酶與健康”的錄製。
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金城研究員作為特邀嘉賓,做客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從“認識酶”、“酶與消化”、“酶與癌症”、“酶與常見病”、“酶與抗衰老”、“生活中的酶”和“與酶共生”幾個方面介紹了酶與生活、健康的關係。該節目共7集,曾於2011年12月12日開始,在BTV-3健康大智慧欄目每天播出一集(17:20-18:05),連續播出7天。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會徽會徽
中國微生物學會會徽呈橢圓形,圖案是由中國微生物學會英文縮寫CSM組成,圖案顯示細胞內含物包容在一個橢圓形的微生物細胞中。
中國微生物學會會徽可在辦公地點、活動場所、會議會場懸掛,在出版物上印製,也可作為徽章佩戴。

精神文化

中國微生物學會的宗旨是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貫徹民主辦會的精神,充分發揚民主開展學術上的自由討論。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積極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團結廣大微生物學科技工作者,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技人才的成長和 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為加速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貢獻。

社團領導

現任領導

中國微生物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領導機構
理事長
副理事長
黃力、邵一鳴、徐志凱、楊瑞馥、焦念志、徐建國、張克勤、王磊
秘書長
副秘書長
楊海花(常務)、肖亞中、丁家波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屆次
職務
姓名
第一屆
理事長
秘書長
郭可大
第二屆
理事長
湯飛凡
秘書長
方綱
第三屆
理事長
秘書長
楊望年
第四屆
理事長
朱既明(中國科學院院士)
第五屆
理事長
第六屆
理事長
李季倫(中國科學院院士)
第七屆
理事長
聞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八屆
理事長
楊勝利(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九屆
理事長
趙國屏(中國科學院院士)
第十、十一屆
理事長
鄧子新(中國科學院院士)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