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器人稅
- 外文名:robot tax
- 國家:韓國
- 屬性:稅
稅收背景,歷史發展,社會影響,社會評價,
稅收背景
2017年,韓國的失業率創下17年來新高,失業人口約為117萬,由於害怕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造成大規模失業,韓國可能會成為世界首個推出“機器人稅”的國家,韓國現行的稅法將在2017年年底失效,之後“機器人稅”提議有望被批准實施。
2017年2月,比爾 蓋茨就公開支持對機器人徵稅,並表示工作機器人應該繳納與它們的人類同事一樣多的稅。
歷史發展
歐洲議會在 2017 年初也曾經就機器人相關法案進行投票,其中就涉及到向機器人徵稅的條款。該法案最終以大部分人投反對票而沒能通過議會,但投票背後所隱藏的人類的焦慮卻成功被提到了陽光下——機器人能夠提升生產效率,但也有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
2017年8月,媒體曝光韓國政府在修改法律,試圖減少對機器人的稅收優惠。韓國政府對投資工業自動化設備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幅度最高達7%。但新稅收政策出台後,稅率最多只能優惠2%。雖然韓政府沒有開始向機器人徵稅,但是減少機器人稅收優惠,其實是變相增加機器人的使用成本。該法律有望在2017年年底通過。
社會影響
機器人和 AI 技術的發展,在「消滅」了一些崗位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將會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例如 AI產業的成熟,催生了「數據標註師」這樣的崗位,而機器人的大規模普及,可能會增加機器人管理和操控等職位。利用「機器人稅」對失業人群進行培訓,提升其技術和能力,讓其從被機器取代的低端崗位,轉換到更有競爭力的高端崗位,也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
對於從事 AI 和機器人技術的公司來說,將「機器人稅」這樣的特殊產業背景納入到公司規劃,可以說是明智之舉。因為隨著 AI 和機器人逐漸普及,政府層面極有可能考慮徵收機器人稅。
社會評價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必將會有大量工作崗位會由機器來擔任,而非人類,這代表將有大量人群將在技術變革到來時失去工作機會。而如果不能保證這些人群的生活問題,社會的穩定性也有可能遭遇挑戰。與其討論機器人稅還不如討論如何加快機器人升級換代進程,讓科技創新煥發出爆發力,畢竟造福人類才是第一位的,抑制了機器人的進化速度是反科學反人類的。
總體上看,無論是機器、機器人還是人工智慧技術都帶來了生產率的提高,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因此,平衡機器人與就業崗位之間矛盾的一種可行之道就是轉移支付。一方面,政府對處於前沿的自動化、智慧型化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給予支持;另一方面,從已經套用的自動化、智慧型化技術帶來的社會財富增加中,拿出一部分用於對失業職工的再就業培訓,使他們能夠分享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成果。(人民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