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混凝土概論

機制砂混凝土概論

《機制砂混凝土概論》是2014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鳳蘭、劉春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制砂混凝土概論
  • 作者:李鳳蘭、劉春傑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1日
  • 頁數:19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702521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機制砂混凝土概論》共分8章,較為客觀、全面地總結介紹了國內外在機制砂混凝土和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技術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具體內容包括機制砂的性能,機制砂混凝土和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法及其力學性能、收縮徐變性能和耐久性能,鋼筋與機制砂混凝土和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的黏結性能以及預應力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橋樑空心板的受力性能。《機制砂混凝土概論》可供建築用砂生產企業、土木工程建設管理與施工技術人員套用參考,也可供開展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借鑑。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機制砂生產工藝及設備概要
1.3石粉及其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機理
1.3.1機制砂中石粉的化學組成與形貌特徵
1.3.2石粉岩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3.3機制砂中石粉對混凝土微觀結構的影響
1.4粉煤灰及其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應
1.4.1粉煤灰的類別
1.4.2粉煤灰的主要性能
1.4.3粉煤灰質量指標
1.4.4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應
1.4.5石粉與粉煤灰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對比
1.5機制砂混合天然細砂配製混凝土的因果
參考文獻
第2章機制砂的性能
2.1形貌特徵
2.2類別與規格
2.3顆粒級配
2.4密度與空隙率
2.5石粉
2.6吸水率
2.7其他質量指標
2.7.1泥塊含量
2.7.2堅固性
2.7.3有害物質
2.7.4鹼骨料反應
參考文獻
第3章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
3.1混凝土的拌合物工作性能及其抗壓強度
3.1.1砂細度模數和級配的影響
3.1.2砂率的影響
3.1.3石粉的影響
3.1.4水灰比的影響
3.1.5摻合料的影響
3.2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3.2.1機制砂混凝土的配製強度
3.2.2機制砂混凝土水灰比的計算
3.2.3混凝土的用水量
3.2.4混凝土的砂率
3.3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3.3.1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水灰比的計算
3.3.2粉煤灰取代水泥率和超量係數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4章混凝土的力學性能
4.1機制砂混凝土的基本力學性能
4.1.1試驗研究成果
4.1.2統計分析
4.2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的基本力學性能
4.2.1試驗研究成果
4.2.2統計分析
4.3機制砂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時變性能
4.3.1試驗研究成果
4.3.2預測方法
4.4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時變性能
4.4.1試驗研究結果
4.4.2預測方法
4.5耐磨性能
參考文獻
第5章混凝土的收縮徐變性能
5.1概述
5.1.1混凝土收縮的基本概念
5.1.2混凝土徐變的基本概念
5.2混凝土的收縮徐變試驗
5.2.1乾燥收縮測試方法
5.2.2乾燥收縮試驗內容
5.2.3自收縮和徐變測試方法
5.2.4自收縮和徐變試驗內容
5.3混凝土的收縮性能
5.3.1既有混凝土收縮預測模型簡介
5.3.2機制砂混凝土的收縮性能研究及分析
5.3.3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收縮性能研究及分析
5.3.4混合砂混凝土收縮性能研究及分析
5.3.5機制砂混凝土的收縮計算方法
5.4混凝土的自收縮性能
5.4.1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自收縮性能研究及分析
5.4.2自收縮預測計算公式
5.5混凝土的早期徐變性能
5.5.1機制砂混凝土徐變性能研究及分析
5.5.2徐變係數預測計算公式
參考文獻
第6章混凝土的耐久性
6.1抗滲性
6.1.1機制砂混凝土抗滲性研究及分析
6.1.2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抗滲性研究及分析
6.1.3混合砂混凝土抗滲性研究及分析
6.2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6.2.1機制砂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研究及分析
6.2.2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研究及分析
6.2.3混合砂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研究及分析
6.3抗凍性
6.3.1機制砂混凝土抗凍性研究及分析
6.3.2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抗凍性研究及分析
6.3.3混合砂混凝土抗凍性研究及分析
6.4碳化性能
6.4.1機制砂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及分析
6.4.2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及分析
6.4.3混合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及分析
6.5抗硫酸鹽侵蝕性能
6.5.1機制砂混凝土和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性能研究及分析
6.5.2混合砂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性能研究及分析
參考文獻
第7章鋼筋與混凝土的黏結性能
7.1光面鋼筋與機制砂混凝土的黏結性能
7.1.1試驗概況
7.1.2試件破壞特徵
7.1.3黏結—滑移曲線
7.1.4黏結—滑移本構關係
7.2變形鋼筋與機制砂混凝土的黏結性能
7.2.1試驗概況
7.2.2試件破壞特徵
7.2.3黏結—滑移曲線
7.2.4黏結—滑移本構關係
7.2.5黏結性能數值模擬
7.3變形鋼筋和鋼絞線與機制砂粉煤灰混凝土的黏結性能
7.3.1試驗概況
7.3.2試件破壞形態
7.3.3黏結性能分析
參考文獻
第8章預應力機制砂混凝土空心橋面板研究
8.1試驗概況
8.1.1試驗板的製作
8.1.2測試元件和儀器
8.1.3載入方法和設備
8.2空心板的受力性能
8.2.1施工階段的受力性能
8.2.2正常使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8.2.3截面抗裂、裂縫分布形態和裂縫寬度
8.2.4跨中彎矩一撓度曲線
8.2.5鋼筋和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8.2.6鋼絞線受力性能
8.2.7極限承載性能
參考文獻
附錄著作者課題組研究生學位論文和發表論文目錄
Ⅰ研究生學位論文
Ⅱ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

作者簡介

李鳳蘭,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結構工程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導師,鄭州市優秀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主要從事纖維水泥基複合材料與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砌體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發表論文60餘篇,合作出版專著《離心成型鋼纖維混凝土及工程套用》(科學出版社,2009),主編高校本科專業教材《作用與結構設計方法》(鄭州大學出版社,2010)、《砌體結構》(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參編教材4部。科研成果獲得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得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歐維姆預應力技術三等獎1項。
劉春傑,高級工程師,焦作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長,主要從事公路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與道路橋樑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技術研究工作。發表論文10餘篇,科研成果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潘麗雲,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結構工程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纖維水泥基複合材料與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發表論文40餘篇,參編高校本科專業教材2部。科研成果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得水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李長永,博士,副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底下建築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