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龠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tuó yuè,指古代鼓風吹火用的器具,此喻肺主氣,司呼吸,調節氣機的功能。橐龠推進了金屬冶煉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橐籥
- 拼音:tuó yuè
- 類型:古代生活工具
- 出現:戰國時期
- 改進:西夏人
- 作用:推進了金屬冶煉的發展
基本信息,初步改進,橐龠功能,相關記載,
基本信息
音:tuó yuè
橐
tuó
口袋:負書擔~。
〔~駝〕即“駱駝”。
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器:“具爐~,~以牛皮”。
鄭碼:AJGF,U:6A50,GBK:E9D2,王碼86:gkhs
筆畫數:16,部首:木,
龠
yuè
古代樂器,形狀像笛。
古代容量單位,等於半合(bàn ɡě),合是古代的一種容量器具, 一般都是用木製而成的,中間有個隔板,分為2瓣,一瓣為半合,半合米相當於現在的4兩重。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二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漢書·律曆志》
鄭碼:ODJL,U:9FA0,GBK:D9DF,王碼86:wgka
筆畫數:17,部首:龠,
筆順編號:34125125125125122
初步改進
據李約瑟博士考證,成書於1280年的一本題為《演禽斗數三世相書》卷二中有拉桿活塞式風箱的最早的圖畫。這種風箱輕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發展。元代陳椿《熬波圖》中繪有鑄鐵用回拉桿雙閥門風箱。而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亦繪有許多風箱圖,而且,不同用途的風箱,其進氣或出氣的閥門數量也不相同。
皮橐的初步改進,大概是西夏人作出的。敦煌榆林窟西夏壁畫中有雙木扇風箱畫。該風箱靠木質箱體上木板的啟閉運動,造成斷續氣流。為了得到足夠的風力,其扇風板比人體還高。其鼓風效率可能較低,甚至不及橐。不久,這種木扇風箱被安裝在水力驅動的機械上,這才使木扇風箱有較高的功效。南宋末年,這種風箱就被拉桿活塞式風箱所取代。
橐龠功能
橐是最早的助火工具,也是風匣/風箱的前身。在技術語彙中風箱是空氣泵的一種。
橐,也稱橐龠。橐,以牛皮製成的風袋;龠,原指吹口管樂器,這裡借喻橐的輸風管。戰國時期已有橐龠。《老子·道經》用它比喻空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是說,皮橐內充滿空氣而不塌縮,拉動其體又能將其內空氣壓出。空氣通過輸風管可進入熔煉爐中。
漢代典籍中論及橐龠者甚眾。山東滕州出土漢代冶鐵畫像石中有橐的畫面。它有三個木環、兩塊圓板、外敷皮革而成。拉開皮橐,空氣通過進氣閥而入橐;壓縮皮橐,橐內空氣通過排氣閥而進入輸風管,再入冶煉爐中。
漢代冶鐵技術大發展,是與橐的動力的改進密切相關的。鼓風助火,本身即皮製的橐,大概一直套用到唐宋年間。
相關記載
以深長呼吸,推動全身的氣液循環,使經絡暢通、氣液暢旺,匹配陰陽。
“無極”為靈性之鄉,靈山為性宮,丹田為命宮。修真以橐籥開闔“性宮”與“命宮”。鐘離師祖曰:無極玄關,取坎填離,人身八卦,橐籥上源,由丹田呼吸 至靈山之上,丹鼎自煖,守中抱一,由前轉後,由下而上,火熱上升,命宮灼閃,若隱若現,五臟六腑,沉痾宿疾,不療自愈;百節四肢,九竅五官,七情六慾,與日漸消。精氣之傳,亦以橐籥之法,由命轉性。純陽祖師五篇注之采金歌有云:未採藥,立匡廓,交合之時用橐籥.用橐籥,近我身,不看天體枉為作。
通關達竅之法,也是用橐籥來達成的。通關達竅,內里乾坤,奧妙千層,層出不窮。穹蒼宇宙,虛空無極,一呼一吸,氤氳二氣交會和合的樣子摩盪雄壯,摩空鼓盪也,一變之變,無有不動,春夏秋冬,生長收藏,周而復始。
安爐立鼎法乾坤,煅煉精華制魄魂。先將身心修養好,次搏烏兔靜中烹。一往一來名橐籥,清靜無為始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