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北村遺址

橋北村遺址

橋北村遺址位於河南洛陽城西南約85公里處的嵩縣庫區鄉橋北村。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該村依託特有文化背景,以仰韶文化遺址陸渾湖觀光、金陵寺河燈文化節為主的土風旅遊火熱,沿街道草市興盛,高樓林立,經濟發展極快。

橋北村歷史悠久,村前的仰韻文化遺址(橋北村遺址)表明,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在此居住,是河水庫邊洛文化的淵源地,秦代在此設有新城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橋北村遺址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核定公布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    號:7-0272-1-272
  • 時代:新石器時代
  • 所在地區: 華中地區
  •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庫區鄉橋北村
  • 面積:8.75萬平方米
  • 發現日期:1956年冬
簡介,歷史編輯,仰韶文化遺址編輯,發現歷程,

簡介

橋北村遺址,西靠橋北村,東鄰陸渾水庫,地勢高出周圍地面,龍駒河從遺址南側流過,是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是河洛文化之源,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洛陽城西南約85公里處嵩縣庫區鄉橋北村。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50米,總面積8.75萬平方米。1956年冬發現,1959年夏複查。出土陶器以細泥紅陶、粗紅陶和白衣彩陶為主,還有少量夾砂粗陶;石器有鑽孔石刀、石鐮、石鑿、石輪、石斧等。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歷史編輯

橋北村歷史悠久,村前的仰韻文化遺址(橋北村遺址)表明,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在此居住,是河
水庫邊洛文化的淵源地,秦代在此設有新城縣。

仰韶文化遺址編輯

橋北村遺址,位於縣城東北7.5公里的庫區鄉所在地,西靠橋北村,東鄰陸渾水庫,地勢高出周圍地面,龍駒河從遺址南側流過。遺址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50米,總面積8.75平方米。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就不斷地在這裡發現與仰韶文化非常吻合的文物碎片。從考古工作者所採集到的器物標本來看,陶片以泥質紅陶片和百衣彩陶為主,還有加沙粗陶。器物可辯者主要有盆、小口尖底瓶、缽、碗等。石器有斧刀、鐮及砍砸器諸種。據此專家認定,橋北村遺址屬仰韶文化,並早在1963年就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的時候,這裡又發現了單孔石鏟。該鏟系青石磨製而成,長10厘米,寬6厘米,上寬下窄,上有圓孔,下有弧型刃。是原始社會農業生產工具,製作精巧美觀,足以證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在這塊土地上。
橋北村遺址

發現歷程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就不斷地在這裡發現與仰韶文化非常吻合的文物碎片。從考古工作者所採集到的器物標本來看,陶片以泥質紅陶片和百衣彩陶為主,還有加沙粗陶。器物可辯者主要有盆、小口尖底瓶、缽、碗等。石器有斧刀、鐮及砍砸器諸種。據此專家認定,橋北村遺址屬仰韶文化,並早在1963年就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的時候,這裡又發現了單孔石鏟。該鏟系青石磨製而成,長10厘米,寬6厘米,上寬下窄,上有圓孔,下有弧型刃。是原始社會農業生產工具,製作精巧美觀,足以證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在這塊土地上。
發展歷程
國務院於日前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嵩縣新石器時代的橋北村遺址名列其中。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仍沿用第六批採用的分類法,最終有1943處申報項目入選,包括古遺址516處(占總數的26.6%)、古墓葬186處(占總數的9.6%)、古建築795處(占總數的40.9%)、石窟寺及石刻110處(占總數的5.7%)、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329處(占總數的16.9%)以及其他7處(占總數的0.4%),另有47處申報項目與前六批“國保”單位相應項目合併。
橋北村遺址
橋北村遺址位於洛陽城西南約85公里處嵩縣庫區鄉橋北村。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50米,總面積8.75萬平方米。1956年冬發現,1959年夏複查。出土陶器以細泥紅陶、粗紅陶和白衣彩陶為主,還有少量夾砂粗陶;石器有鑽孔石刀、石鐮、石鑿、石輪、石斧等。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洛陽市文物局文物科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評審活動於2009年啟動。這不但有利於文物保護,而且將推進文物資源的合理利用,符合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更加重視文化遺產的國際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