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OPCA患者具有家族遺傳的傾向,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現已歸類在遺傳性脊髓小腦共濟失調中的SCA-1型。只有散髮型患者才歸為MSA。
臨床表現
本病於中年或老年前期起病,平均發病年齡50歲左右,男女比為1:1,隱襲起病,緩慢進展。
1.小腦性共濟失調
小腦功能障礙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狀,表現為進行性的小腦性共濟失調。多早期出現,表現於雙下肢,常訴下肢發軟、乏力、易跌而就醫。自主活動緩慢而不靈活、步態不穩、平衡障礙、基底加寬、軀幹搖擺。逐步出現兩上肢精細動作不能,動作笨拙與不穩。四肢及軀幹的共濟失調呈進行性加重。由於小腦功能障礙表現頭暈、構音障礙(吟詩樣語言)、意向性震顫。累及延髓肌群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舌肌萎縮及舌肌纖顫等;極少數病例可見軟齶肌陣攣;還有部分病例可有面肌的肌束顫動,並可出現面神經癱瘓;少數病例可出現肢體遠端肌萎縮和肌束震顫。
2.眼球震顫及眼球運動障礙
本病患者眼球震顫較常見,還可出現上視困難等核上性眼肌麻痹表現,也可表現為輻輳障礙及眼外肌運動障礙。慢眼球運動或稱掃視運動減慢可能是OPCA特徵性的臨床標誌,機制不明。可有視神經萎縮、視乳頭蒼白等。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如直立性低血壓、弛緩性膀胱(尿失禁或瀦留)、性功能障礙及出汗障礙等。
4.錐體束征
本病常有錐體束受累,出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或有伸性跖反射,病理征陽性。但臨床上錐體束症狀較輕。
5.錐體外系統
有的患者晚期出現錐體外系統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出現肢體齒輪樣強直、面具臉、靜止性震顫等。本病在中、晚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痴呆,痴呆特徵為皮質下型,其機制尚不十分明確。
檢查
1.腦脊液正常
個別報導腦脊液乙醯膽鹼酯酶降低。
2.血液生化檢查
血漿去甲腎上腺素含量測定、24小時尿兒茶酚胺含量測定可明顯降低。
3.頭顱CT檢查
表現小腦、腦幹萎縮。但CT陰性並不能排除此病的診斷。
4.頭顱MRI檢查
顯示腦幹、小腦萎縮,清晰可見小腦蚓部萎縮。有研究指出,OPCA除小腦、腦幹萎縮外,常伴有黑質信號減低,而少有殼核信號減低,據此可將OPCA與SDS、SND相區別,後二者常有殼核,特別是殼核後外側部信號減低。MRI可清晰地顯示顱後窩解剖結構,被認為是診斷OPCA的最佳神經影像學方法。
5.腦幹聽覺誘發電位
顯示第Ⅰ、Ⅱ、Ⅲ波潛伏期延長。
6.眼震電圖
(1)出現水平凝視性眼震。
(2)視動性眼震慢相速度減低。
(3)眼跟蹤實驗呈階梯狀曲線。
(4)冷溫實驗視抑制失敗。
診斷
診斷此病目前缺乏特異性實驗室診斷方法,主要依靠臨床表現,CT、MRI掃描可見程度不同的小腦及腦幹萎縮,並排除了其他疾病。診斷要點:
1.發病於中年後期,散發性。
2.以慢性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突出的臨床表現。
3.除小腦症狀外,有多系統受累表現,如腦幹受累表現為核上性眼運動障礙,慢眼動;也可累及錐體外系、錐體系及自主神經系統。
4.可表現進行性智力下降。
5.CT或MRI顯示腦幹/腦萎縮。
治療
該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般用支持及對症治療。妊娠可加重病情,因此建議以避免妊娠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