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藥都藥膳製作技藝

樟樹藥都藥膳製作技藝,流傳於江西省樟樹市的傳統醫藥,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樹藥都藥膳製作技藝
  • 申報地區: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
簡要介紹,歷史淵源,主要內容,

簡要介紹

中國江西省樟樹市素以藥都譽名中外。它具有藥材資源豐富、加工技藝精湛,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
藥都藥膳起源於1700多年前,道教家葛玄開始在樟樹的閣皂山臥雲庵採藥精練九轉還魂丹開始,就已經形成了藥、食兩用。
藥都藥膳其最大特點是:藥食同源、科學配伍、巧手烹調、美食養生。數千年來,從茹毛飲血到鐘鳴鼎食,逐步發展到從餐桌上攝取營養達到調理養生之目的。
藥都藥膳既是美味佳肴,又是一劑劑良方,每道菜都有著它的養生價值。歷代先人遺留下來的點滴寶貴經驗,後人繼承發展成為今天色、香、味、形、養俱佳的藥膳美食,得到了國內、國際上的認可。
藥都藥膳配方嚴謹,製作細緻,味感高雅,將歷史、科學、藝術、文化溶為一體,如:黃黨山巧遇荷仙菇(黃芪、黨參、淮山與排骨、香茹製成形似一般荷花),以及喬老爺遊園(喬麥面、肉茸製成),八寶養生魚(整鯉魚出骨,將肉茸、枸杞、苡仁、生仁、芝麻、紅棗、蓮子、瓜子仁等調和灌入魚腹內蒸製而成),神農八寶飯等等。
藥都藥膳集中醫學、中藥學、營養學、烹飪學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養生美食。近50多年來樟樹中醫藥界、烹飪界的有志之士、沿襲歷史、本著科學發展觀、保護、發展這一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

歷史淵源

藥都藥膳起源於藥材的發展、歸根於漢代葛玄閣山精煉九轉還魂丹和唐代藥王孫思邈開啟樟樹藥都藥膳、並著有《千金要方、食療》中就曾指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速、憑必思於藥。不知食宜者、不易以存生也;不知藥忌者不能以防疾也、斯之之事,有靈之要也。若而不學、誠可怒夫。是故食能排邪。而要、悅爽志以資血、若能以食平疾、繹情遣疾者,可謂良工”。
1700餘年來樟樹的中醫、中藥、烹飪界和民間特別重視醫食同源、藥膳同功的道理。據傳:有一年閣皂山時疾流行、不少老百姓染上了上嘔下瀉、茶飯不思,嚴重的不幾日多虛脫而死。一時間“野有遺體、戶有衰聲”。葛玄見此情景除了採藥鍊金丹廣施普濟救山民們採藥服用外、還教山民們多食大蒜子、多飲白開水、還教山民們採摘馬齒莧燉湯等等。這些金丹草藥都很奏效草,有的食過生大蒜子馬齒莧湯服後止住了嘔瀉、山民們死裡逃生、無不感激葛玄的恩惠。還有三國時的曹操派人來樟樹訪得天麻燉童子雞一方服後緩解了偏頭風引起的疼痛等等。

主要內容

藥都藥膳其配方、功效、適應、製作工藝歷史悠久,繼承傳統、科學創新、重視禁忌、配方嚴格、選料嚴謹、注重烹藝、講究口味。藥都藥膳的配製,從藥材的選料、要求泡製精細、無假無霉變。對食物原料(植物類、動物類)要求選擇無公害、新鮮的原材料,兩者相配防止相剋,做到切配精細、配方合理、火候到家、烹製得當,使其成為色、香、味、形、器俱佳的達到一定食療效果的美味佳肴。
藥都藥膳配方嚴謹,製作細緻,味感高雅,將歷史、科學、藝術、文化溶為一體。如:黃黨山巧遇荷仙菇(黃芪、黨參、淮山與排骨、香茹製成形似一般荷花),以及喬老爺遊園(喬麥面、肉茸製成),八寶養生魚(整鯉魚出骨,將肉茸、枸杞、苡仁、生仁、芝麻、紅棗、蓮子、瓜子仁等調和灌入魚腹內蒸製而成),神農八寶飯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