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思維

“標籤思維”是指對所有經歷或看到的人、事物的思維固化判斷。“標籤化思維”的局限性首先在於,輕率根據某個人的群體身份而下定論,在標籤中很容易使得認知與現實產生偏差。這種現象已無孔不入,深入社會各個層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籤思維
  • 外文名:biaoqiansiwei
  • 類別:思維類型
  • 特點:標籤
釋義,社會現象,主要影響,改變,

釋義

標籤(label)一詞原本指系在基督教主主教帽上的一根布帶或條帶,是權力和標識的像征。現在標籤多指用來標誌目標的分類或內容。
思維(thinking)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繫。

社會現象

2000年以來,“標籤思維”現象已無孔不入,深入社會各個層面。
藥家鑫殺人,就說他是“官二代”、有“背景”:“欺實碼”違規,就猜他是“富二代”;便是一位29歲的青年被提拔當了縣級市的市長,也曝他是“部長的兒子”或“主任的女婿”,直到這個農民的孩子把家譜翻個底朝天。“標籤”成了“模式”,成了“定式”,成了一些公眾思考問題的“鐵的規律”。
除了“財權”,職業的不同也帶來色彩各異的標籤。從“辛勤的園丁”到“臭老九”,從“救死扶傷”到“無德宰人”,“貼標籤”習慣給人簡單定性,而且非好即壞,不是“白臉”就是“紅臉”。於是帶著對現實的不滿,公眾無意識地放大了不同職業的負面印象。醫生、警察、教授、明星等等職業似乎集體走向“墮落”,無一清白了。
要說深受“標籤”之困,菸草企業不得不提。無論哪個國家,菸草企業都是特殊行業,它被看作“靠害人賺取錢財”。在這樣的標籤思維定義下,菸草企業就連做公益事業,都不得不面對公眾的“道德潔癖。

主要影響

“標籤思維”的局限性首先在於,輕率根據某個人的群體身份而下定論。其實,除了“潛規則”這樣的帽子,“炒作”、“作秀”、“賣萌”、“裝嫩”等一系列新鮮語彙,見證了“標籤式思維”評價的成長語境。這些辭彙形成了一個鏈條,面對層出不窮的公共人物、公共事件,總有一個帽子能扣到頭上。於是,一個奇特的“標籤思維 ”輿論景觀出現了。
從一點印象,擴大到懷疑某個人、某件事的方方面面,人們往往落入這樣的思維陷阱。實際上,色彩各異的“標籤”,不過是公眾認知、表達的一種簡易程式。“以小見大”的惰性思維,有時的確簡捷、高效,但極可能有失偏頗。
標籤式思維無意識地預設了一個片面的道德價值判斷,一個標籤定性,似乎把問題看透了、解決了,但很可能把認知引向了錯誤的方向。正如俏皮話警醒的——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還可能是唐僧。

改變

1、作為大眾,可能需要再多點客觀理性公允的態度,思維上的片面性與極端化,歷史上曾經給中國人帶來很大的麻煩。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避免思維的片面與絕對。作為媒體,應當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向大眾展示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社會場景,而不是片面地跟風炒作所謂“二代”現象。
2、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為官者,為富者家藏萬貫,頭戴“紅頂”,奢侈淫逸,令人生厭;也有少數的為官者,手握重權,忘乎所以,不把法律放在眼裡。如此言傳身教,則紈絝子弟恃權而行,仗富而驕,自然引起百姓公憤。這樣的事兒,即使是罕有的個案,但人們聽之聞之,也難免不會“以偏概全”、“由此及彼”呵。
3、通過有效的教育宣傳、輿論引導,幫助大家走出“標籤思維”,同時也需要以從嚴治黨的理念,以法治化的制度,來樹立法紀的嚴明,來讓“標籤思維”在實踐中不斷落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