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思維方法是根據習近平一系列重要講話,梳理出的思維方法,供各級領導幹部學習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大思維方法
- 根據:習近平一系列重要講話
- 梳理:思維方法
- 供參考:各級領導幹部學習
背景資料,六大思維方法,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精準思維,總結,
背景資料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防止出現“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以科學的思維方法保證各項改革順利推進。
六大思維方法
辯證思維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方法,習近平非常重視辯證思維,要求幹部提高辯證思維能力。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指出:“改革也要辨證施治,既要養血潤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骨,使各項改革發揮最大效能。”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又指出:“在推進改革中,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證法……”在之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 穩 也好, 改 也好,是辯證統一、互為條件的。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動要有秩序,關鍵是要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度。”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顯示習近平對辯證思維的高度重視。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永恆發展的,內在的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堅持用全面、聯繫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經成為地球村,國內外各種矛盾相互交織,新問題層出不窮,如果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問題,一定會寸步難行。
領導幹部應在實踐中堅持和運用辯證思維。首先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優勢,也要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到發展的機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風險與挑戰。在“一分為二”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化危為機,發掘本地區、本單位的比較優勢。有些地方東施效顰、盲目跟風,結果以己之短同他人之長競爭,留下了一個個空殼的工業園、一座座黑燈瞎火的鬼城、一棟棟雜草叢生的爛尾樓,這些現象應該認真反省。其次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古人講“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正處於深水區和攻堅期,問題錯綜複雜、矛盾空前尖銳,關鍵是要找準重點、抓住關鍵,在關鍵點和癥結點上出實招、出妙招,多打殲滅戰、少打運動戰、不打游擊戰。再次要科學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繫。謀發展、定戰略、做決策都要具有開放的胸懷和寬廣的世界眼光,在科學把握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與世界的聯繫、與其他地區的聯繫中謀劃發展,在深刻理解各個行業、各種要素間聯繫的基礎上制定產業發展戰略。最後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所謂發展是對歷史的繼承和給未來奠定基礎,要在繼承與創造的有機統一中謀劃發展,多添磚加瓦而少另起爐灶,積跬步以至千里。要多乾打基礎、管長遠的事,不做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事,不能讓自己的政績變成後任的包袱。
系統思維
習近平反覆強調改革開放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領導幹部要有系統思維。2012年12月,在廣東考察時習近平指出:“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又指出:“改革開放是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2013年9月17日在跟黨外人士座談時習近平再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
科技越發達、交往越密切,社會的關聯度和系統性就越強。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各項工作、各類要素相互交織,牽一髮而動全身,只有堅持系統思考,科學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改革舉措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把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有機銜接起來,才能形成強大合力,將改革事業順利推向前進。
系統具有鮮明的整體性、關聯性、層次結構性、動態平衡性、開放性和時序性特徵,領導幹部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運用系統思維。首先,要有全局意識、協同意識,要注重改革措施整體效果,聚合各項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對涉及面廣的改革,應在基本確定主要改革舉措基礎上,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的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的耦合性,同時推進配套改革,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其次,抓工作要注意區分層次、分類指導。既要有頂層設計和總體目標,也要有具體的任務分解,做到“立治有體、施治有序”,避免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補。不少領導幹部習慣於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工作缺乏整體籌劃,整天打亂仗,不僅個人苦不堪言,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再次,推進工作,要把握好力度與節奏,既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也要有閒庭信步的定力。應加強不同時期改革的配套和銜接,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該中央統一安排的地方不能搶跑,該儘早推進的不能拖延,該試點的不能急於在面上推開,該先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能超前推進,不能以既成事實綁架中央和法律,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
戰略思維
萬古基業,必出自雄才偉略。在縱論國際國內大勢、描繪改革發展藍圖時,習近平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有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其實,早在2003年任省委書記時,習近平就在《浙江日報》上發表文章指出:“要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各級黨政 一把手 要站在戰略的高度,善於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觀察和處理問題,……要努力增強總攬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用戰略思維去觀察當今時代,洞悉當代中國……”
戰略思維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思維方法,展示的是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古人講:“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當前各級領導幹部有沒有戰略思維、具有什麼樣的戰略思維,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能登多高、能走多遠、將抵達何處。
戰略思維能力強弱,取決於思考問題的高度、理論研究的深度、知識視野的廣度和觀察世界的時間跨度。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戰略思維。首先要有大局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價值觀。個人的格局大,是因為關注的問題大,心中時刻裝著全局和長遠,才能登高望遠。應多思考改革發展的大問題,少琢磨個人的功名利祿;要有以身托天下的擔當,將個人的榮辱排除在事業的成敗之外。那些整天蠅營狗苟、只顧個人升遷的官員,鮮有能制定出地方長遠發展科學戰略的。其次要有機遇意識。要善於判斷和區分長程因素與短程因素,在長程因素決定的發展趨勢與短程因素的干擾中找到平衡點,在機遇視窗開啟時牢牢把握住機遇。而且機遇向來青睞有準備的頭腦,在機遇出現之前,要自強不息、艱苦探索、超前謀劃,讓工作富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為將來升級發展做準備。再次要找到並點亮未來點。找出影響全局發展的主要因素、關鍵變數和薄弱環節,據此確定戰略布局、主攻方向和工作的著力點,確保戰略方案能夠落地。在戰略制定階段,應該充分運用管理科學的戰略分析方法,力求戰略方案科學可行,避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最後要加強戰略管控。既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又要善於根據內外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戰略方案,保持戰略方案與時俱進。
法治思維
法律是對社會行為的基本約束,也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古代明君賢臣無不儒法並用、德法並施以開創盛世。習近平高度重視法律制度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他還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不斷推進各項治國理政活動的制度化、法律化。”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法治思維說到底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衝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衝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習近平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各級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法治思維。首先要堅持依法行政。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式是否合法,自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應該大力推進權力清單制定工作,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要自覺守法、堅決護法,維護法律和制度的嚴肅性,維護他人和組織的合法權利。任何人不能搞權大於法、以言代法、選擇性執法。尤其是在關涉自身利益時,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紀,不搞特權、不搞潛規則。要大力推動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以公開透明保護自己、維護法律尊嚴。再次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司法腐敗是危害最大的腐敗,是壓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後一根稻草,要堅決抵禦和打擊司法腐敗,加快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讓法律真正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讓全社會充分相信法律、依賴法律。最後要帶頭學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以實際行動引導全社會自覺依法維護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底線思維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備才能無患,習近平十分重視底線思維。在2013年初的一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在2013年7月25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又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做好工作”。在201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要繼續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統籌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切實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
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變的臨界點。一旦突破底線,就會出無法接受的壞結果。底線思維注重對危機和風險等負面因素進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標準、無所作為。善於運用底線思維,防患於未然,才能贏得工作的主動權。古人講“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結構性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如何管控風險、守住底線,是決定各項工作成敗的前提。
領導幹部必須善於運用底線思維。首先要有原則意識。無論乾什麼工作,都要明確基本原則、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標,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例如針對改革,習近平指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怎么改、改什麼,有我們的政治原則和底線,要有政治定力。”對於那些不能改的,再過多久也不能改。其次要有短板意識。木桶的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正確處理好亮點、成績與安全閥、穩壓器和保險槓的關係,防止一著不慎而導致滿盤皆輸。有的地方急於上項目搞開發,忽視生態環境的容納能力,沒有考慮社會民生的承受能力,激化社會矛盾,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導致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再次要有邊界意識。對法紀制度要時刻懷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邊界、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這樣才能少走“彎路”、不入“歧途”。最後要有小節意識。道德修養、生活情趣上要注意小節,做到防微杜漸,時刻自厲自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客觀地看,那些貪腐官員也並非天生如此,他們中不少人也曾以清正廉潔、愛黨敬業要求自己,有的還取得過不少成績、作出過不小貢獻,但是他們往往是在成績和貢獻面前驕傲自滿、放鬆警惕,最後倒在糖衣炮彈面前,成為酒色財氣的犧牲品。
精準思維
習近平向來重視精準化做事方法,2014年5月9日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特彆強調:“要從細節處著手,養成習慣。如果對工作、對事業僅僅滿足於一般化、滿足於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鬍子一把抓,那么問題就會被掩蓋。”“當前,幹部民眾特別是基層民眾反映的作風問題都很具體,不能以原則應對具體,要一一回應,具體解決。”十八大以來,中央抓“八項規定”落實,如嚴禁過節送禮、中秋節送月餅等,都是精準思維的體現。
精準思維是一種非常務實的思維方式,它強調具體和準確,要求動作精準到位、在一個個具體的點上解決問題,排斥大而化之、籠而統之地抓工作。現實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體問題累積起來的,化解矛盾、推進工作必須養成精準思維,從一個個具體問題入手,積小勝為大勝。沒有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只會“高屋建瓴”地提原則性的要求和空洞的口號,不僅什麼問題也不能解決,而且還敗壞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優良黨風。尤其是當前各種問題和矛盾錯綜交織,更需要有精準思維,科學高效地解決問題。
總結
領導幹部應培養和運用精準思維。首先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具體。習近平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無論是做決策、定方案,還是抓落實,都要緊緊抓住核心問題和關鍵問題不放,在問題的癥結點和關鍵點上做文章、出實招。其次要有實操意識。無論是謀劃發展、制定戰略,還是提出建議、指導工作,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可行性出發,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成功經驗,或者套用幾個“大概念”忽悠人,更不能把不著邊際的天方夜譚當作宏偉藍圖來推進。尤其是下發檔案,不能滿足於提些一般性的原則要求,要對關鍵點上的動作有十分具體的規定,防止落實過程中走樣變形。再次要有強烈的到位意識。0.99的1000次方接近於0,每一個工作環節都差那么一點點,最終的結果會謬以千里。當前許多工作都是因為管理不到位、操作不標準,造成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甚至釀成嚴重事故,危害人民生命財產。有許多制度,因為執行不嚴格,總是搞下不為例、特殊情況,結果造成制度虛設、程式空轉。精準思維要求必須摒棄原來那種“不拘小節”的思維陋習,在每一個細節處嚴格標準、嚴格程式,認認真真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最後要深入調查研究。辦法措施的精準程度取決於對實際情況的掌握深度,沒有調查不僅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制定改革的思路和舉措,刻舟求劍、閉門造車都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提高精準思維能力的前提是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把握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