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是對產品或作業未來成本的理性預期。標準成本產生於預算過程。發現並分析實際成本對標準成本的偏離構成成本控制一項重要內容。除了業績考核,標準成本還具有其他的功效,包括產品定價、項目投標、業務外包、生產技術的選擇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準成本
  • 外文名:standard cost
  • 性質:成本計算方法
  • 標準成本: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 特點:客觀性和科學性
釋義,性質,前提,成本比較,用途,管理作用,

釋義

成本標準=單位產品標準成本=單位產品標準消耗量*標準單價
標準成本=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按所根據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分為理想標準成本和正常標準成本。
理想標準成本是在最優的生產條件下,利用現有規模和設備能達到的最低成本。是理論上的業績標準、生產要素的理想價格和可能實現的最高生產能力的利用水平。理想的業績標準是指生產過程中毫無技術浪費時的生產要素消耗量,最熟練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廢品損失停工時間等條件下可能實現的最優業績。最高生產能力的利用水平是指理論上可能達到的設備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機器修理、改換品種、調整設備的時間,而不考慮產品銷路不暢、生產技術故障造成的損失。這種標準是“工廠的極樂世界”,很難成為現實,即使出現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個完美無缺的目標,揭示成本下降的潛力,不能作為考核的依據。
正常標準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條件下,根據下期一般應該發生的生產要素消耗量、預計價格和預計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標準成本。把難以避免的損耗和低效率等情況也計算在內,使之切實可行。從數量上看,它大於理想標準成本,但又小於歷史平均水平,實施以後實際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一種標準,因而可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正常標準成本的特點:A、客觀性和科學性 B、現實性 C、激勵性 D、穩定性

性質

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製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在典型的實際成本制度中,間接費用是按事先規定的比率分攤到產品中去的,而標準成本制度也同樣的辦法處理。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區別是對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計算方法不同。實際成本制度採用每種產品實際發生直接成本數額;而標準成本制度則採用從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中,產生的標準單位成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用標準成本記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既用標準成本,也用實際成本記賬。

前提

1、企業經營環境相對穩定
現實中隨著競爭的加劇和風險的增加,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隨時面臨經營環境的變化。而國內企業受到國家經濟政策影響的程度又十分明顯,加之市場價格信號的瞬息萬變,企業經營的環境已經處於複雜多變的狀態。而標準成本的起源是依賴於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所以目前的標準成本的套用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並非適用於全部的加工製造行業。不然標準就變得沒有標準。
2、企業產品相對穩定
同樣客戶的需求越來越趨於多元化和個性化。大批量的生產模式也受到極大的挑戰,受到企業產品單一化無疑是末日黃花。這種趨勢迫使企業必須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使得自身產品差異化和特性化,產品的變化也因此複雜。
3、BOM規範管理
物料清單BOM作為產品的基石必須堅實穩定,但頻繁的產品改進與研發人員的業績構成現實的矛盾。研發人員經常為零星的性能改進而疲於奔命,造成產品的BOM朝令夕改。筆者甚至看到一家國際知名的製造企業的BOM更改單多如牛毛,而且經常發生BOM錯誤。由此,產品的成本波盪不定,很難分析產品成本得變化情況。產品的改進、BOM的更改應當階段化,程式化並嚴格控制,並且應當進行嚴格的審核。
4、企業生產模式一般為少品種、大批量
如上所述,標準成本一般不適應客戶化的定製產品的成本管理,除非產品的主體存在共性的部分。在穩定環境下標準成本可以得到較好的使用。
5、標準項目不宜過多。
差異項目的設定並不是越多越好,關鍵在於企業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一般來說差異項目不應超過10個,很難想像如果定義過多的差異之後如何發現真正的焦點。
6、物料價格波動相對穩定。
物料的標準成本不應隨波逐流而任意修改。物料應按照ABC分類法進行管理。比如對於5000元以上的單個物料成本變動幅度超過10%時更改標準成本,對於2000-5000元的物料單個物料成本變動幅度超過15%時更改標準成本等。企業必須有一個控制的框架。同時價格的差異不應成為採購人員的主要考核制表,價格最好由一個專門機構批准,並定期監控價格的趨勢對成本的影響。
7、成本模擬控制
因為BOM或物料標準成本的價格會直接影響到存貨和產品成本的價值。事先的成本模擬變得尤其重要,因為企業可以事先預測到成本的變動金額,從而做出相應的決策。

成本比較

就直接材料來說,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就是製造單位產品時所需要的標準材料用量和這些材料在正常情況下的價格(標準價格)的乘積。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確定標準直接人工成本。單位產品標準直接人工成本,是標準小時工資率和標準工時的乘積。而一批產品的標準直接人工成本,則是單位產品的標準直接人工成本和產品數量的乘積。在標準成本制度中,也採用事先規定的間接費用率,但一批產品的間接費用則是事先規定的間接費用率和標準數量的乘積。除了這個差別以外,不論是實際成本制度,還是標準成本制度,對間接費用的處理都是一樣的。標準成本在分批法分步法中都能套用。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稱為差額。實際成本超過標準成本稱為逆差或虧損差額,反之,則稱為順差,或盈餘差額。

用途

(1)標準成本可用於控制成本。評價管理人員工作的好壞,把實際已經做的和應該做的進行比較,標準成本便為這種對比提供了基礎,順差表示經營的結果優於預期的而逆差則表示經營的結果不如預期的。因此,這種差額的計算對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
(2)用於決策。標準成本通常用來作為確定銷售價格的基礎,特別是在確定不屬於同批產品的銷售價格時,更要以標準成本為基礎。
(3)使成本計算更合理。同樣的產品有同樣的成本。
(4)減少成本會計的工作量

管理作用

1、便於成本核算
只要劃定成本中心、確定成本標準、制定成本項目後,按一定的程式便可核算出標準成本、實際成本及成本差異。採用標準成本後,在制品按成本的標準留,剩下的成本即為轉出成本,這樣解決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難題。
2、便於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責任
由於標準成本將成本中心劃定為一、二、三級,而三級成本已劃到車間、作業區這一級。三級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標準成本差異.這樣消滅了吃大鍋飯的現象。標準成本的每個成本項目都採用單獨的價格標準和數量標準。因而可以確定每個成本項目實際脫離標準的差異的責任歸屬,從而分清各部門的責任
3、便於成本控制
明確成本中心的責任後,使成本控制的責任下放到車間、作業區三級成本中心,並將成本標準、成本指標層層分解到個人,加強考核,使獎金與成本業績掛鈎。另一方面,在標準成本實踐中還實行月度成本計畫的措施,有利於計算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後採購員、領料員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計畫採購、領料,以達到控制原材料成本的目的。
4、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單位邊際貢獻=單位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進行標準成本管理,可以確認企業的單位邊際貢獻,有利於企業測算出盈虧平衡點,從而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傳統的成本管理,特別是全部成本管理,在考慮產品收益時,不僅包括變動成本,而且包括固定成本,這就干擾了決策者的決策。標準成本管理的實施,為企業正確核算產品單位變動成本提供了科學依據,從而有利於企業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