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品質特色,營養成份,藥用價值,品種分類,產地環境,綜述,氣溫條件,水分條件,光照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色
樂陵金絲小棗品質優良,皮薄肉厚,核小色美,肉細汁多。曬乾的金絲小棗掰開後,常能看見果肉間有縷縷金絲,有時能拉長一、二寸。北魏
賈思勰所著 《
齊民要術》中形象地寫道:“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
營養成份
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70一80%,每百克乾棗可產生熱量308千卡;每百克乾棗含蛋白質1.5克,相當於蘋果的5—10倍;每百克乾棗含
維生素C700毫克,相當於蘋果的100倍,被稱為“活維生素丸”。此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18種胺基酸和豐富的鈣、磷、鉀、鐵等微量元素。
2004年開始,樂陵在山東省星火科技服務基地建設辦公室指導下建設富硒金絲小棗生產基地。2004年檢測,小棗(鮮)中硒含量0.043毫克/千克;2006年,富硒金絲小棗(鮮)基地隨機抽樣檢驗硒元素含量達到0.044毫克/千克,比當地普通小棗增加了8倍,並且達到無公害質量要求。
藥用價值
金絲小棗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果肉、果核、樹皮都是中醫常用藥。當地有句民諺說:“一日吃仨棗,終年不見老”。常吃可以“補五臟,益氣安神,養顏防衰”,尤其對肝病及婦科疾病有明顯輔助療效,在朱集、雲紅、胡家等幾個老棗區,肝病發病率特別低。張仲景在 《
傷寒論》113例經方中,就有63例用了棗。
品種分類
產地環境
綜述
金絲小棗是喜溫、喜光、耐旱的果樹品種,樂陵太陽輻射豐富,光照充足,降雨集中,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發展金絲小棗生產,正是這樣的氣候條件使樂陵成了“中國金絲小棗之鄉”。
氣溫條件
(一)芽萌展葉期
每年春季4月上旬日平均氣溫達到13—15℃時,棗樹芽體開始萌動、膨大;5月初日平均氣溫達17℃以上時,棗吊開始生長、展葉;氣溫達到18—19℃時,棗吊和棗頭進入生長旺季。
樂陵4月份日平均氣溫13.8℃,大於13℃的有效積溫為201.6℃;5月份平均氣溫為19.6℃,在1971—2000年的30年間,5月平均氣溫最低為18.3℃,最高為21.5℃。對棗樹芽萌展葉期來說,日平均氣溫非常適宜。
(二)花期
棗樹開花與一般果樹不同,它從花芽分化到開花,需要較高的溫度。金絲小棗花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19℃以上。在5月中旬,日平均溫度達到20℃時進入始花期,盛花期的適宜溫度為22—23℃。
樂陵此期(5月中旬至6月底)氣溫較高,日平均氣溫23.1℃,適宜幾率100%,花期日平均氣溫滿足了金絲小棗優質高產的生長條件。
(三)果實生長期
7月至9月上旬是金絲小棗的果實生長期,適宜溫度為25—27℃,氣溫日較差9℃以上。
樂陵7月至9月上旬平均溫度25.4℃,積溫1826.8℃,溫度適宜幾率100%,氣溫日較差平均為9.6℃,適宜幾率85%以上。
(四)成熟期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金絲小棗果實成熟期,也是金絲小棗品質的關鍵期。適宜的溫度為18—22℃,日溫較差需求10℃以上。
樂陵此期日平均氣溫18.5℃,適宜幾率100%,氣溫日較差平均達11.6℃,最低年份(1985年)為8.7℃,最高年份(1994年)為14.5℃,適宜幾率90%以上。溫度日較差大是樂陵金絲小棗品質好的一個主要原因。
水分條件
金絲小棗屬於耐旱樹種,最適宜在年降水量400—700毫米的地區栽培。樂陵市年平均降水量為527.1毫米,濕潤指數為0.27,降水條件完全能夠滿足金絲小棗的生長需要,但從時段分布和金絲小棗的階段需求量來分析,仍存在供需矛盾。
(一)芽萌展葉期
此期棗樹對水分的需求不太敏感。該期樂陵市平均降水量30.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相對金絲小棗生長需求略顯不足,但降水不足能抑制棗樹體的過分營養生長,使無效葉片少,增強了樹冠內的透光性,使棗頭和棗股發育良好,利於金絲小棗提高產量。
(二)花期
金絲小棗樹花期長,無用花多,消耗的營養多,所以需水量也多。花期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如果濕度過低會影響棗的花粉萌發,導致受精不良,使落花落果加重。
樂陵此期降水逐漸增多,平均降水量為91.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61%,絕大部分年份都能滿足對濕度、水分的要求,在個別較乾旱年份,可以採取人工灌水、噴水等措施,儘可能地降低損失。
(三)果實生長期
7—8月份正值金絲小棗果實發育期,這時根系也進入生長高峰,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這時期遇到乾旱,果實生長受抑制,造成果實小,產量降低。
樂陵7—8月份平均降水量為304.7毫米,降水量占全年的57.8%,大多數年份能夠滿足果實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四)成熟期
此期降水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果實發育成熟,甚至引起裂果、爛果,造成品質變劣和嚴重減產減收。
樂陵此期降水少,平均降水量為27.8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5.3%,樂陵金絲小棗品質好也得益於這一主要氣象因素。
光照條件
金絲小棗屬於喜光樹種,光照充足能使樹體發育健壯,同化產物多,棗果品質好,產量高。據測定,金絲小棗生長期內需日照時數1500—1700小時,日照百分率50%以上。
樂陵市4—10月平均日照時數1639.9小時,日照百分率58%,平均日照7.7小時,此光照條件極有利於提高金絲小棗質量和產量。
歷史淵源
樂陵金絲小棗的栽培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據《
戰國策》介紹,
蘇秦遊說六國時,曾向燕文候提出過發展金絲小棗的建議,可惜未能引起重視。
據《唐棗碑銘》記載,唐
元和八年(813年),樂陵發生大海嘯,方圓百里一片水天澤國,唯有一棵棗樹倖存下來。這棵老棗樹雖在路邊,但村里人從不折損其一枝一葉,把這棵老棗樹尊為“壽樹”,稱其果為“壽果”,傳說食用一顆可延壽三載。成熟後採摘下來珍藏,四方鄉鄰常求索為藥引子醫治疾病。
明清兩代,樂陵小棗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特別是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為使久經戰亂的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曾頒詔天下:“棗、柿豐年可賣缺,歉年可以為食”倡導當地民眾大栽棗樹。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樂陵知縣王登庸也主張“教民樹藝,勸民種棗”。
《山東通志》記載:清嘉慶年間,樂陵知縣張大成“立棗林書院,延名師主講”,對樂陵小棗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實行“三光”政策,樂陵大批棗樹被毀,到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樂陵市棗樹不足30萬株。
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樂陵小棗得到了新的發展。到1950年,全縣棗樹又發展到80萬株,年產乾棗239萬公斤。1960年,樂陵向蘇聯、阿爾巴尼亞等國和國內十多個省、區的65個縣市供應棗苗達170萬株,樂陵小棗在國內外許多地區也得到發展。
生產情況
1995年,樂陵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實施紅棗工程,建設百萬畝棗林,建成全國最大的小棗商品生產基地”的富民的戰略。新發展棗樹2000萬株,改良劣質棗樹580萬株,嫁接冬棗128萬株,無核小棗200萬株,棗樹總株數已發展到2500萬株,其中結果棗樹600萬株,年產乾棗7.8萬噸。
2009年,樂陵有棗面積115萬畝,擁有棗樹3740萬株,其中小棗樹2360萬株,冬棗樹1380萬株,基本實現了棗農間作密植園化、宜棗耕地棗樹覆蓋化,人均1畝小棗密植園、0.3畝冬棗密植園的“兩化兩均”目標。棗面積、棗果產量均居全國產棗縣(市)之首。
從2012年起,樂陵連續舉辦小棗文化節轉型為紅棗暨果品產業博覽會。
2013年,棗博會吸引700多家採購商參展。
2014年,棗博會現場交易額4500萬元,達成購銷協定金額3億元。
2015年,棗博會現場交易額1.1億元、意向金額8億元,現場客流量達30萬人次。
2016年,樂陵市棗糧間作面積達60萬畝,棗樹總株數2000多萬株,年產乾棗突破1億公斤,棗產業年總收入突破10億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產品榮譽
1995年,樂陵金絲小棗被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
1998年,樂陵被國家命名為全國名優稀特經濟林(金絲小棗)基地示範縣。
1994年,樂陵金絲小棗獲全國林業產品博覽會金獎。
2002年,樂陵金絲小棗獲全國紅棗交易會金獎。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樂陵金絲小棗原產地域範圍以山東省樂陵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樂陵金絲小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樂政發[2002]23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山東省樂陵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樂金1號、樂金2號、樂金3號、樂金4號及經過審定的金絲小棗優良品種。
(二)栽培管理
1.土壤條件:表層為中壤或輕壤,心底土層為重壤或粘土結構的土壤,PH7.4至8.4為宜。
2.栽培形式:分棗糧間作和棗園二種形式,棗糧間作,行距10米至15米,株距3米至4米;棗園,行距4米至6米,株距2米至3米。
3.田間管理:適時施肥、澆水、除草、修剪、病蟲害防治。土雜肥與化肥結合,以有機肥為主。盛花期,用專用工具開枷。
(三)採收及晾曬
一般在9月上、中旬,棗果充分成熟,70%“糖心”時打收,制乾採用晾曬及人工烘乾方法。
(四)質量特色(乾果)
1.感官特徵:乾果呈深紅色,皺紋少而細淺,果皮光亮,果形飽滿,肉質肥厚,富有彈性,口感細膩、清甜,絲色金黃透明。
2.理化指標:可食部分≥92%,含糖量≥66.77%,含水量25%至28%。蛋白質≥3.29%,胺基酸總量≥1.98%。
專用標誌使用
在樂陵金絲小棗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樂陵金絲小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樂陵金絲小棗“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