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關鎮

榆關鎮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榆關鎮鎮政府駐榆關村。面積153.37平方千米,人口4.97萬。本鎮地形較為複雜,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南部為平原。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以褐土為主,兼有黃土、棕壤、沙壤,比較適合農作物生長,是全區農業生產發達地區之一。本鎮地下水位高,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鎮域有常年性河流兩條:戴河和沙河。季節性河流一條:米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榆關鎮
  • 外文名稱:Yuguan Town
  • 別名:渝關,於關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秦皇島市撫寧區
  • 下轄地區:榆關、榮莊、河西等
  • 政府駐地:榆關村
  • 電話區號:0335
  • 郵政區碼:066303
  • 地理位置:秦皇島市撫寧區
  • 面積:153.37平方千米
  • 人口:4.97萬人
  • 方言:冀東方言
  • 氣候條件: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
  • 著名景點:象山景區、背牛頂景區、龍潭景區、榆關狀元府景區
  • 機場秦皇島北戴河機場
  • 火車站秦皇島站撫寧站、北戴河站、榆關站
  • 車牌代碼:冀C
  • 學校:撫寧區第三中學 榆關中學
  • 醫院:撫寧人民醫院榆關分院
  • 區級單位駐地:撫寧車管所及考試場、撫寧四中隊
  • 著名企業:水泥管材公司 國興集團 凱越集團
  • 河流:戴河、米河
  • 鐵路:津山線 大秦線
  • 高速公路:秦沈高速 河北沿海高速 承秦高速
  • 礦產資源:河西鐵礦 賈莊鐵礦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圖,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歷史文化,建制沿革,地名由來,隋朝時期,唐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遼宋金元時期,明朝時期,清朝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教育,經濟概況,農業,工業,行政區劃,社會事業,著名人物,風景名勝,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榆關鎮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東部,緊鄰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戴河區,轄區內有大秦鐵路,津山鐵路,京秦高速,承秦高速,河北省沿海高速,102國道等交通主幹線穿過,交通便利。

地形地貌

本鎮地形較為複雜,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南部為平原梯次分布。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以褐土為主,兼有黃土、棕壤、沙壤,比較適合農作物生長,是全區農業生產發達地區之一。

水文

本鎮地下水位高,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
戴河自北向南穿過,中間有米河和深河匯入,水質良好。

地圖

榆關鎮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河西鐵礦、賈莊鐵礦
北部山區水力資源豐富

人口民族

以漢族為主,各村落有少量滿族、蒙古族(內遷)

歷史文化

榆關解釋:
①猶“榆塞”,泛指北方邊塞
山海關古稱榆關,又稱渝關、臨榆關、臨渝關、臨閭關。商屬孤竹,漢屬遼西郡,隋開皇三年(583)築關,名臨渝關。
同名歷史概念
山海關自明代後亦稱榆關,源自明代徐達將關城移至現山海關處,建關設衛,因其倚山面海,故名山海關。清乾隆二年(1737)為臨榆縣縣城。地勢險峻,地理位置重要,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是華北通向東北的咽喉要道,京山、瀋山鐵路在此聯結,古來即有“兩京鎖鑰”之稱,為兵家必爭之地。著名戰爭如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與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之戰,1922、1924年直奉兩系兩次石河之戰、1933年日軍攻占山海關並由此侵略華北及1945年山海關阻擊戰等,均發生於此。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榆關鎮榆關村東有臨渝山(又稱馬頭坡,今稱馬奔山,明清時期曾設馬頭鋪於此,102國道經此),其西有渝河(後改稱戴家河、戴河,今南、北戴河因居其下游而名),古稱渝水。東漢時期,臨渝縣治曾設於此,但此時並無“臨渝關”。《後漢書·郡國志》記載,遼西郡有城五:“陽樂、海陽、令支(有孤竹城)、肥如、臨渝”。臨渝縣,即此地。
榆關地處北部高山背牛頂與南部渤海之間,形勝險要,進可攻,退可守(古代“榆關”是範圍廣泛的軍事防區概念,南至海、北至山,東至山海關,西北抵青龍都山,地域要遠遠大於今榆關鎮所轄地域)。隋唐時期,榆關作為中原漢王朝防禦遼東高麗入侵的重要的軍事重地,設關紮營,屯集大批兵馬,因此“臨渝關”、“渝關”之名屢見諸史冊。

隋朝時期

隋文帝開皇年間設臨渝關,煬帝大業年間又置臨渝宮。《隋書·地理志》記載:“北平郡統縣一:盧龍(舊置北平郡。大業初置北平郡。有長城。有關官。有臨渝宮。有覆舟山。有碣石。)”《隋書·帝紀·高祖》記載:“開皇二年五月己未,高寶寧寇平州,突厥入長城。”“十八年春二月乙巳,以漢王諒為行軍元帥,水陸三十萬伐高麗。六月丙寅,下詔黜高麗王高元官爵。秋九月己丑,漢王諒師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隋書·帝紀·煬帝》記載:“大業十年春二月辛未,詔百僚議伐高麗,數日無敢言者。三月壬子,行幸涿郡。癸亥,次臨渝宮,親御戎服,禡祭黃帝,斬叛軍者以釁鼓。夏四月甲午,車駕次北平。秋七月癸丑,車駕次懷遠鎮。甲子,高麗遣使請降,囚送斛斯政。上大悅。八月己巳,班師。”涿郡,隋置。煬帝大業初,廢幽州總管府(治今北京城西南),置涿州太守,從三品。轄薊縣(治今北京城西南)、良鄉(治今北京城西南良鄉鎮)、安次、涿縣(治今河北涿州)、固安、雍奴(治今天津武清)、昌平、懷戎(治今河北涿鹿西南)、潞縣(治今北京通縣)等9縣。此“臨渝宮”當為“臨朔宮”之誤,臨朔宮在今北京市西南。《隋書·長孫晟傳》記載:“宣帝時,突厥攝圖請婚於周,以趙王招女妻之。至開皇元年,攝圖曰:‘我周家親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復何面目見可賀敦乎?’因與高寶寧攻陷臨渝鎮,約諸面部落謀共南侵。高祖新立,由是大懼,修築長城,發兵屯北境,命陰壽鎮幽州,虞慶則鎮并州,屯兵數萬人以為之備。”
《北史·突厥傳》記載:“沙缽略勇而得眾,北夷皆歸附之。隋文帝受禪,待之甚薄,北夷大怨。會營州刺史高寶寧作亂,沙缽略與之合軍,攻陷臨渝鎮。上敕緣邊修保鄣,峻長城,以備之。”《北史·高麗傳》記載:“開皇十七年,上賜璽書,責以每遣使人,歲常朝貢,雖稱藩附,誠節未盡。會(湯)病卒,子元嗣。文帝使拜元為上開府儀同三司,襲爵遼東公,賜服一襲。元奉表謝恩,並賀祥瑞,因請封王。文帝優冊為王。明年,率靺鞨萬餘騎寇遼西,營州總管韋世衝擊走之。帝大怒,命漢王諒為元帥,總水陸討之,下詔黜其爵位。時饋運不繼,六軍乏食,師出臨渝關,復遇疾疫,王師不振。及次遼水,元亦惶懼,遣使謝罪。上於是罷兵。”

唐朝時期

唐代置榆關守捉、臨渝關於此。唐貞觀十九年春,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過往臨渝關。
《舊唐書·高開道傳》記載:“隋大業末,河間人格謙為隋師所滅,開道與其黨百餘人亡匿海曲。復出掠滄州,招集得數百人,北掠城鎮,臨渝至於懷遠,皆破之,悉有其眾。武德元年,隋將李景守北平郡,開道引兵圍之,連年不能克。”北平郡治在今盧龍縣城。
《舊唐書·本紀·太宗》記載:“貞觀十八年十一月壬寅,車駕至洛陽宮。庚子,命太子詹事、英國公李績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出柳城,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副之;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為平壤道行軍總管,以舟師出萊州,左領軍常何、瀘州都督左難當副之。發天下甲士,召募十萬,並趣平壤,以伐高麗。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親統六軍發洛陽。乙卯,詔皇太子留定州監國;開府儀同三司、申國公高士廉攝太子太傅,與侍中劉洎、中書令馬周、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輔五人同掌機務;以吏部尚書、安德郡公楊師道為中書令。三月壬辰,上發定州。夏四月癸亥,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英國公李績攻蓋牟城,破之。五月丁丑,車駕渡遼。甲申,上親率鐵騎與李績會圍遼東城,因烈風發火弩,斯須城上屋及樓皆盡,麾戰士令登,乃拔之。六月丙辰,師至安市城。丁巳,高麗別將高延壽、高惠真帥兵十五萬來援安市,以拒王師。李績率兵奮擊,上自高峰引軍臨之,高麗大潰,殺獲不可勝紀。延壽等以其眾降,因名所幸山為駐蹕山,刻石紀功焉。賜天下大酺二日。秋七月,李績進軍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師。冬十月丙辰,入臨渝關,皇太子自定州迎謁。戊午,次漢武台,刻石以紀功德。”《新唐書·本紀·太宗》記載:“十八年七月甲午,營州都督張儉率幽、營兵及契丹、奚以伐高麗。十一月甲午,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李世績、馬周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十六總管兵以伐高麗。十九年二月庚戌,如洛陽宮,以伐高麗。四月癸卯,誓師於幽州,大饗軍。癸亥,李世績克蓋牟城。五月己巳,平壤道行軍總管程名振克沙卑城。庚午,次遼澤,瘞隋人戰亡者。丁丑,軍於馬首山。甲申,克遼東城。六月丁酉,克白岩城。已未,大敗高麗於安市城東南山。九月癸未,班師。十月丙午,次營州,以太牢祭死事者。丙辰,皇太子迎謁於臨渝關。戊午,次漢武台,刻石紀功。”《新唐書·高開道傳》記載:“隋大業末,依河間賊格謙,未甚奇之。會謙為隋兵圍捕,左右奔散,無救者,開道獨身決戰,殺數十人,捕兵解,謙得免,遂引為將軍。謙滅,與其黨百餘人亡海曲。後出剽滄州,眾稍附,因北掠戍保,自臨渝至懷遠皆破有之。復引兵圍北平,未下,隋守將李景自度不能支,拔城去,開道據其地。武德元年,陷漁陽郡有之。有鎧馬數千,眾萬人,自號燕王。”《舊唐書·李忠臣傳》記載:“李忠臣,本姓董,名秦,平盧人也,世家於幽州薊縣。忠臣少從軍,在卒伍之中,材力冠異。事幽州節度薛楚玉、張守珪、安祿山等,頻委征討,積勞至折衝郎將、將軍同正、平盧軍先鋒使。及祿山反,與其倫輩密議,殺偽節度呂知誨,立劉正臣為節度,以忠臣為兵馬使。攻長楊,戰獨山,襲榆關、北平,殺賊將申子貢、榮先欽,擒周釗送京師,忠臣功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平盧軍節度使,鎮撫室韋、靺鞨,統平盧、盧龍二軍,榆關守捉,安東都護府。榆關守捉,在營州城西四百八十里,管兵三百人,馬百匹。”《新唐書·賈循傳》記載:“循有大略,禮部尚書蘇頲嘗謂今頗、牧,及為益州,表署列將。張守珪北伐,次灤河,屬凍泮,欲濟無梁。循揣廣狹為橋以濟,破虜而還,以功擢游擊將軍、榆關守捉使。地南負海,北屬長城,林埌岑翳,寇所蔽伏。循調土斬木開道,賊遁去。”《舊唐書·郭英傑傳》記載:“開元二十一年,幽州長史薛楚玉遣英傑及裨將吳克勤、烏知義、羅守忠等率精騎萬人及降奚之眾以討契丹,屯兵於榆關之外;契丹首領可突乾引突厥之眾拒戰於都山之下。官軍不利,知義、守忠率麾下便道遁歸。英傑與克勤逢賊力戰,皆沒於陣。其下精銳六千餘人仍與賊苦戰,賊以英傑之首示之,竟不降,盡為賊所殺。”《新唐書·郭英傑傳》記載:“英傑,字孟武,為左衛將軍、幽州副總管。開元二十三年,長史薛楚玉遣英傑與裨將吳克勤、烏知義、羅守忠帥萬騎及奚眾討契丹,屯榆關。契丹酋長可突於拒戰都山下,奚眾貳,官軍不利,知義、守忠引麾下遁去,英傑、克勤力戰死。”《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嬴蟲之孽:開元二十二年八月,榆關虸蟲害稼,入平州界,有群雀來食之,一日而盡。二十六年,榆關虸蚄蟲害稼,群雀來食之。”

五代十國時期

《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記載:“自范陽行數十程,過薊州、平州,至榆關沙塞之地,略無供給,每至宿頓,無非路次,一行乏食,宮女、從官但采木實野蔬,以救飢弊。”《舊五代史·契丹傳》記載:“契丹者,古匈奴之種也。代居遼澤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關一千一百里,榆關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鮮卑之舊地也。其風土人物,世代君長,前史載之詳矣。”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記載:“又東南,渤海,又東,遼國,皆與契丹略同。其南海曲,有魚鹽之利。又南,奚,與契丹略同,而人好殺戮。又南至於榆關矣,西南至儒州,皆故漢地。西則突厥、回紇。”“距幽州北七百里有榆關,東臨海,北有兔耳、覆舟山。山皆斗絕,並海東北,僅通車,其旁地可耕植。唐時置東西狹石、淥疇、米磚、長揚、黃花、紫蒙、白狼等戍,以扼契丹於此。戍兵常自耕食,惟衣絮歲給幽州,久之皆有田宅,養子孫,以堅守為己利。”《新五代史·晉家人傳·高祖皇后李氏》記載:“自幽州行十餘日,過平州,出榆關,行砂磧中,飢不得食,遣宮女、從官,采木實、野蔬而食。又行七八日,至錦州,虜人迫帝與太后拜阿保機畫像。”

遼宋金元時期

遼代初設榆關驛。既是馬驛,又負責稽查行旅,徵收過境貨稅,因此地為契丹陷沒,關隘已無軍事價值。《遼史·兵衛志》記載:“其南伐點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鴛鴦泊。及行,並取居庸關、曹王峪、白馬口、古北口、安達馬口、松亭關、榆關等路。將至平州、幽州境,又遣使分道催發,不得久駐,恐踐禾稼。出兵不過九月,還師不過十二月。”《遼史·聖宗本紀》記載:“四年十一月庚午,以政事令韓德讓守司徒。壬申,以古北、松亭、榆關徵稅不法,致阻商旅,遣使鞫之。”《遼史·地理志》記載:“遼國其先曰契丹,本鮮卑之地,居遼澤中,去榆關一千一百三十里,去幽州又七百一十四里。”
《金史·闍母傳》記載:“闍母為南路都統,討回離保。耶律奧古哲等殺回離保於景、薊之間,其眾遂潰。張覺據平州叛,入於宋,闍母自錦州往討之。覺將以兵脅遷、來、潤、隰四州之民闍母至潤州,擊走張覺軍,逐北至榆關,遣俘侍書招之。復敗覺兵於營州東北,欲乘勝進取南京。”

明朝時期

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大將軍徐達在今山海關置山海衛,並將榆關之“關”移于山海關,故山海關有“榆關”之別名。又將榆關驛遷到今深河,仍沿用其名。從此,榆關喪失軍事防禦作用,僅存其名而已。儘管歷盡滄桑變遷,“榆關”這一古老的地名一直延續至今。明李東陽編《大明會典》記載,撫寧縣有榆關驛。

清朝時期

清光緒三年《撫寧縣誌》記載,此地設有東沙河堡,轄東沙河、玉皇廟、高家莊、紫草塢、韓家莊、小泥河頭、大李各莊、金家莊、小李莊;榆關鎮堡,轄榆關、后庄窠、前莊窠、泥河、馬家莊、襲家莊、惠家莊、劉家莊;五王莊堡,轄五王莊、興福莊、安家莊、駙馬寨、賈家莊、溫家莊、稍弓寨、上白石鋪;徐各莊堡,轄上徐各莊、下徐各莊、牛蹄寨、窪里、董家莊、戴家山頭;平市莊堡,轄平市莊、古城寺、莊河、東同野、西同野、大新立莊、小新立莊、北寺後、上不老、紙房、馬家莊、方家河、前坨莊、店子上、白家嶺、鴨兒峪、呂家莊、大科坨、小科坨、香房;東新寨堡,轄東新寨、東郁家溝、聶口、東口莊、興隆寨、簸箕營、東周家莊、龍腰、秀里莊、傅家莊、董家莊、西周家莊、台上、鄭家莊、馬家莊、龍口店、李家莊、蕭家莊、猩猩峪。

民國時期

民國二十一年《撫寧縣誌料》記載,撫寧縣第三區(駐榆關鎮),下轄第一鄉榆關鎮(轄榆關后庄、榆關河西)、第二鄉大泥河(小泥河)、第三鄉見駕坡(襲莊、馬莊、劉莊、惠莊)、第四鄉五王莊(黃土坡、下白石鋪)、第五鄉興福莊(賈莊、溫莊)、第六鄉安家莊(馬家寨、稍弓寨)、第七鄉牛蹄寨(下徐各莊、窪兒莊)、第八鄉戴家山坨(上徐各莊、董莊、往家店)、第九鄉東新寨(興隆寨)、第十鄉博士營(壽里莊)、第十一鄉聶口(岩子口、猩猩峪)、第十二鄉周莊(東郁家溝、鄭莊、西郁家溝、董莊)、第十三鄉傅莊(龍口店、蕭莊、台上莊、王莊)、第十四鄉龍腰莊(泉眼溝、石門、車廠)、第十五鄉鴨兒峪(紙房、白家嶺、香房、窪子溝)、第十六鄉平市莊(腰莊、前坨子、甸子)、第十七鄉新立莊(小新立莊、呂莊、大科坨)、第十八鄉深河鎮(西場、北甸子、後營)、第十九鄉大毛莊(小毛莊、華義莊)、第二十鄉韓義莊(大炮上、邊家溝、小炮上)、第二十一鄉東桐葉莊(上不老、馬莊)、第二十二鄉古城子(西桐葉莊、龐家溝、科坨後寺、小科坨)、第二十三鄉北莊河(方家河、丁莊子、螞蟻溝)。

新中國時期

1949年撫寧縣第五區(平市莊)。
1950年7月,撫寧縣第五區轄牛頭崖、太和寨、馬坊、長不老口、盧王莊、蒲蘭、渠子口、王各莊、南戴河、榆關、小李莊、興福莊、楊各莊、上徐各莊、鴨兒峪、大科坨、平市莊、龍腰、傅莊、興隆寨、安莊鄉
1956年9月,第五區撤銷,設榆關、東新寨、王莊、大新立莊、王各莊、太和寨、盧王莊鄉。
1958年9月,建榆關、東風(牛頭崖)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撫寧縣建制撤銷,撫寧區設榆關公社;東風公社劃屬北戴河區。
1961年6月恢復撫寧縣建制,設榆關工委轄榆關、上徐各莊、馮莊(1961年10月原王莊公社改稱)、東新寨人民公社;東風(駐牛頭崖)工委轄牛頭崖(1961年10月原太和寨公社改稱)、盧王莊、棗園(1961年10月原王各莊公社改稱)公社。1963年5月東風工委撤銷,所屬3個公社併入榆關區。
1981年1月建立榆關辦事處,1984年3月改建榆關區,轄榆關、東新寨、上徐各莊、馮莊4個公社;1980年3月建牛頭崖辦事處,轄牛頭崖、盧王莊、棗園3個公社。1984年3月榆關、牛頭崖辦事處撤銷,改建榆關區公所,公社改鄉。
1985年時榆關區下轄榆關鄉(榆關、駙馬寨、賈莊、興福莊、榮莊、五王莊、永順莊、后庄、河西、韓義莊、鄭家店、北楊各莊、大劉莊(大劉莊、小金莊村)、沙河、西嶺、紫草塢、東甸、鐵官營、崔李莊、高家店、大米河頭)、東新寨鄉(東新寨、岩子口含岩子口和倉房村、聶口、博士營、興隆寨、修理莊、嵐山、捎弓寨、安莊、溫家莊)、馮莊鄉(馮莊含馮莊、鄭莊、朱峪村、石門、北車廠、西郁家溝、北郁家溝、西周莊、東周莊、龍腰、李莊、肖莊、泉眼溝、北董莊含北董莊、南山村、王家莊、付莊、台上、龍口店)、上徐各莊鄉(上徐各莊、龐家溝、荒地、古城子、官石東溝、官石西溝、白家嶺、平市南、平市北、呂莊、小科坨、寺後頭、大科坨、北紙房、窪子溝、鴨兒峪、香房、窪兒莊、小新立莊、大新立莊、董莊、牛蹄寨、下徐各莊、代山頭、往子店)、盧王莊鄉(盧王莊、大泥河、北坊、柏新莊、渠子口含渠子口、朝陽莊、老鴉窩含大老鴉窩、小老鴉窩、鄧家窪、沙坡馬莊、沙坡張莊、桃園、賁莊、蒲蘭含蒲蘭、楊各莊、滿井、嶺上)、牛頭崖鄉(牛頭崖、小米河頭、張馬坊、藥馬坊、馬坊甸、楊戶屯、高家嶺、孫家莊、長不老口、周營、劉馬坊、朱馬坊、富新莊、郭高馬坊、閃水莊、太和寨)、棗園鄉(棗園、獅子河、南甸子、南新莊、都寨、王各莊、西陸莊、白玉莊、洋河套、蔣營、南孟莊、南戴河含南戴河、小王莊村、洋河口農業、洋河口漁業)。
1988年1月,榆關區撤銷,組建榆關、牛頭崖鎮、盧王莊、上徐各莊鄉。
1996年1月,上徐各莊鄉併入榆關鎮,盧王莊鄉併入牛頭崖鎮。
現今榆關鎮轄榆關、駙馬寨、賈莊、興福莊、榮莊、五王莊、永順莊、后庄、河西、韓義莊、鄭家店、北楊各莊、大劉莊、沙河、西嶺、紫草塢、東甸、鐵官營、崔李莊、高家店、大米河頭、東新寨、岩子口、聶口、博士營、興隆寨、修理莊、嵐山、捎弓寨、安莊、溫家莊、馮莊、石門、北車廠、西郁家溝、北郁家溝、西周莊、東周莊、龍腰李莊、肖莊、泉眼溝、北董莊、王家莊、付莊、台上、龍口店、龐家溝、上徐各莊、荒地、古城子、官石東溝、官石西溝、白家嶺、平市南、平市北、呂莊、小科坨、寺後頭、大科坨、北紙房、窪子溝、鴨兒峪、香房、窪兒莊、小新立莊、大新立莊、董莊、牛蹄寨、下徐各莊、代山頭、往子店72個村。
2010年9月19日,后庄、韓義莊、幸福莊、鄭家店、北楊各莊、鐵官營、沙河、西嶺、紫草塢、東甸、高家店、大米河頭、上徐各莊、牛蹄寨、下徐各莊、董莊、代山頭、往子店、十八個村劃入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8月,撤銷撫寧縣,設立秦皇島市撫寧區。

教育

榆關中學
撫寧區榆關中學地處撫寧區中部腹地,北依燕山,南距避暑勝地北戴河1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人文氣息濃郁,校園環境優雅。
撫寧區榆關中學撫寧區榆關中學
學校始建於1972年,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現有17個教學班,在校生809人,在職教師87人,其中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及培養對象3人,縣級骨幹教師4人。學校硬體齊全,設施先進,建有完善的校園網路、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和省一級圖書館。
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確定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讓學生健康成長,讓教師舒心工作”的辦學思想,牢固樹立“質量強校,科研興校”意識。狠抓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構建和諧奮進的校園文化,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攀升並位居全縣前列。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秦皇島市“校風建設最佳學校”、“教學管理達標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常規管理先進學校”、和撫寧縣“德育示範學校”、“安全文明校園”、“校本研修先進學校”、“花園式學校”,對此被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今日的榆關中學正朝著高標準、高質量、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全體榆中人也將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榆關國小
位於榆關狀元府後側,六年制國小,緊鄰榆關中心幼稚園和撫寧區第三中學,校長為王愛國。
撫寧區第三中學
撫寧區第三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國辦普通高中。1960年建校,現有教職工70人,其中專任教師64人,具有高級教師職稱的16人,碩士研究生3人,在讀碩士研究生4人,本科55人。學校位於撫寧區政府東12公里,位於撫寧區、北戴河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區交界,東距離秦皇島火車站20公里,南距離北戴河火車站和南戴河旅遊區各10公里,緊鄰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河之隔)。

經濟概況

農業

截止到2005年,共建水庫18座,塘壩30個。近年來,鎮黨委緊緊圍繞區委提出的“三線富民、八業強區”總體戰略目標,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根本落腳點,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蔬菜生產、板栗生產、養殖業發展作為農業發展的三大主導產業,有效地推進了農業化進程。僅2005年,全鎮蔬菜播種面積26400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2400畝,生豬年增規模存欄5300頭,年底存欄40000頭,出欄83000頭,板栗種植面積12000畝,已成為我鎮農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大宗作物也喜獲豐收,糧食總產2.5萬噸,油料總產2150噸,完成農業總產值26496萬元。
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到2005年,全鎮民營企業2237個,從業人員9030人,完成民營企業總收入73581萬元。財稅收入增勢強勁,截止到2005年底,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281萬元,(不含農業稅),同比增長6.7%,占年初任務的220%,(年初任務91.2萬元)。
農業是我鎮的主導產業,幾年來,我們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充分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合理調整種植業內部結構,採取壓縮單茬玉米、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優質果品、板栗及蔬菜、青食玉米、毛豆等經濟作物面積的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最佳化;通過大力實施科技興農工程、優種工程及農田水利工程,積極發展設施農業,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依託區委提出的“三線富民”戰略,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初步形成三大類專業村:
一、以鴨兒峪村、后庄村、付莊村養殖小區為主的生豬生產專業村;
二、以五王莊村高效日光溫室棚菜生產,古城子、寺後頭村為主的普通棚菜生產和以呂莊、岱山頭村為主的裸地菜生產龍頭的蔬菜生產專業村;
三、以岩子口、龍腰、西周等村為主的板栗生產專業村。
這些專業村的出現,提高了人民收入,切實為鎮域經濟的發展增添了後勁。

工業

項目建設是我鎮實施強鎮工程的重要環節,全鎮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工業建設:
一、著力打造兩條主導產業,即水泥管材產業在過去區水泥管材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採取相應措施進一步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千萬元的管材項目上徐構件廠已開工興建;玻璃纖維產業在05年總投入2000萬元的基礎上,繼續做好招商引資及資產盤活工作,爭取擴大規模,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二、規劃兩個工業小區。即鎮址周邊建一個工業小區;沿102國道往子店至東董莊收費站擬建一個工業小區,今年將集中力量與區直各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土地規劃調整工作。
三、積極抓好在建項目、擴建項目及在談項目建設.主要有河西鐵礦,計畫總投資一億元,已完成探礦、採礦相應手續,並完成了地下儲量勘探;續建項目有象山景區,在已投資2330萬的基礎上,計畫再投資1600萬;興達玻璃在已投資3400萬的基礎上,計畫投資1000萬,上金鍋50台。在建項目龍腰養殖周轉站,已到位500萬,計畫再到500萬。

行政區劃

現轄72個村委會:榆關、呂莊、嵐山、賈莊、沙河、東甸、聶口、安莊、香房、董莊、李莊、河西、后庄、榮莊、西嶺、石門、肖莊、馮莊、台上、付莊、龍腰、荒地、五王莊、韓義莊、大劉莊、紫草塢、東新寨、捎弓寨、王家莊、古城子、小科坨、駙馬寨、永順莊、鄭家店、溫家莊、鐵官營、岩子口、泉眼溝、窪兒莊、代山頭、寺後頭、西周莊、修理莊、高家店、崔李莊、博士營、北董莊、白家嶺、往子店、大科坨、東周莊、平市南、北車廠、龐家溝、興隆寨、龍口店、鴨兒峪、窪子溝、牛蹄寨、北紙房、平市北、北郁家溝、小新立莊、大新立莊、北楊各莊、大米河頭、官石東溝、官石西溝、西郁家溝、上徐各莊、下徐各莊。

社會事業

文明生態村建設是我鎮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按照市區部署,我鎮紮實開展了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通過宣傳發動、營造氛圍,全鎮上下對此項工作的認識程度普遍提高。通過精心運作,重點突破,石門、興隆寨、大科坨、王家莊等18個前兩批創建工作重點村,取得了明顯進展,輻射帶動作用日趨顯現。據統計,僅首批的11個重點村就累計硬體資金投入達到261萬元。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村民的思想進一步解放,觀念進一步更新,民眾的參與意識不斷加強,綜合素質有了較大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了徹底整治,為創造良好的家居人居環境奠定了基礎.
今天,勤勞勇敢的榆關人正以只爭朝夕、與時俱進的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奮進,開創了一個充滿蓬勃生機和活力的嶄新局面。現在,榆關鎮黨委政府正信心百倍地帶領全鎮幹部民眾,精心地描繪著未來榆關發展的錦秀藍圖,真情譜寫著榆關光輝燦爛的明天!

著名人物

馬鴻圖——清朝鹹豐十年武狀元

風景名勝

一、背牛頂景區
背牛頂位於撫寧區渤海林場森林公園內,是秦皇島市附近一處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海拔965米, 萬里長城從山頂蜿蜒而過。距北戴河約50公里。整個風景區由龍潭、綠色長廊、背牛頂等景點構成,以風景優美、形勢險要而著稱。背牛頂為孤峰,四面陡峭壁立,高入雲際,靜若仙境。頂峰上有石碑29方,多為名人詩賦詞詠,以及望海樓關帝廟無梁殿金光洞等名勝。
景觀介紹
從山下仰望,山頂高聳入雲,因山後有石如牛,故名。早在遼代天慶年間(公元1111—1120年)背牛頂即有修建,到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僧人佛海鑿井建廟,逐漸成為佛教勝地,到了清朝,道教又在此大光其道。一山先後容佛、道兩家,歷代香火極盛。
背牛頂景區概覽背牛頂景區概覽
由山腳沿石階向上攀登。在群山懷抱之中,有一龍潭奇景,一潭清水,水深數丈,寒氣四溢,沁人心脾。潭兩側為懸崖峭壁,形如斧劈刀削。山路樹叢中有兩塊威武的“將軍石”,像把守山門的忠實衛士。再往前行,便到了幽深的綠色長廊。
從綠色長廊上行,通過一段艱難的攀登,便到埡口,從這裡仰望山門,陡牆峭立,十分險要。原先依峭壁安置五層柏木長梯,梯旁高懸鐵索,遊人扯索攀援而上,驚心動魄。如今設定了七十米長的鐵梯,外有圍欄,雖兩旁懸崖壁立,令人心有餘悸,但有驚無險。
到了山門,才令人驚魂稍定,反身四望,始覺風景這邊獨好,才知不枉來一趟,飄飄好似升仙。如遇陰雨,可見腳下鋪雲萬里,如卷雪,如堆絮,上晴下雨,人稱為“牛頂雲海”,論氣勢不亞於黃山雲海。山門南側內壁嵌有一臥碑,上刻“太清觀”三個小字,下刻“背牛頂”三個大字。
二、龍潭
緊傍游背牛頂的路畔。潭壁如斧剁刀切。夏季,瀑布從峽谷間跌落,氣勢磅礴,如虎嘯龍吟,潭水深10餘米,水質清冽,寒氣襲人。潭東峭壁上鐫著“龍泉”兩個楷書大字。崖旁立著清道光年間的兩座石碑。龍潭上新架彩虹橋,通向“望雨亭”。路北有石砌“龍王廟”,為1985年重建。
三、寶峰禪寺、清河塔寺
在距背牛頂龍潭東2公里處。兩寺結構相同,均為一棟三間四室無梁殿,券頂、石牆、無一寸椽木。清河塔寺居左,寶峰禪寺居右,清河塔寺外牆臥碑記載為“始建於元至元年(1321年),明正德三年(1508年)重修”,寶峰禪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兩寺內壁各鑲寬約50厘米,高約80厘米的27塊臥碑。臥碑上鐫刻如來、菩薩、天王、金剛等佛像,線條流暢,刀鋒銳利。為明代石刻珍品。寶峰禪寺殿前的兩座峭壁如門,叫“山門”。“山門”左右,儘是大小不一的佛像摩崖。兩寺相距約1.5公里。
四、象山景區
象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撫寧區榆關鎮境內。景區群山環繞,一泓碧水蕩漾在景區中心,四周山花爛漫、野生動物雲集,素有世外桃源之稱。其主峰形態偉岸、臥姿俊逸,因其山貌酷似一尊巨型大象俯臥在湖邊而得名“象山”。
整個景區規劃面積約2.8平方公里,主要景點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部分組成,其中自然景觀主要包括大象山、小象山、象山湖等,人文景觀主要包括象山九老書畫院、象山書畫俱樂部、書畫藝術長廊、翠文閣、博物館和萬方石刻園等景點,景區內自然山水與書香墨韻交相輝映,是北方地區難得的生態休閒文化景區。
景區內山巒起伏,丘陵縱橫,雖然山體不高大,均在海拔360米以下,但大都凝重古樸,山石嶙峋,千姿百態,巧奪天工。山上樹木繁茂,花草叢生,植被豐富,負氧離子含量高,山中生活著多種野生動物和鳥類。區內的象山湖是一個小型水庫,常年庫容50萬立方米,水質潔淨,水面開闊,湖中生長著魚蝦蟹等水產品。象山景區距秦皇島市區和“夏都”北戴河約20公里,多條國道、高速公路、鐵路從景區旁穿過。
五、榆關狀元府
榆關狀元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榆關鎮,府邸舊址現為撫寧區榆關國小,由於歷代保護不力,只剩下狀元府門牌坊樓和房前基石,2013年得到政府的搶救性保護修葺,是秦皇島乃至京東地區僅存的清代狀元府邸。
尚武的馬氏家族
榆關街里馬氏家族一直沿襲尚武之風。清鹹豐十年馬鴻圖一舉考中武狀元,授乾清門頭等侍衛(正三品銜)。光緒元年署蘭州城守營參將。二年改署陝甘督標左營參將。三年署洮岷協副將。遷任甘肅鎮海協副將。後辭官歸里,卒於家。直隸總督李鴻章贈“捍衛鄉邦”匾,懸於狀元府第(今榆關國小)。
馬鴻圖堂兄馬壯圖,道光二十九年考中武舉人,任山西太原營中軍守備。壯圖弟馬雄圖,鹹豐十一年武舉,兵部差官。同治三年,補澤州攔軍營中軍守備。六年,改補太原營中軍守備、護理澤州營參將。七年於澤州與捻軍張宗禹大戰七晝夜,大敗捻軍,民送“威震山河”匾,因功署翔州營都司。八年,護理太原營參將。光緒二年題補寧武營都司。留京為提督宋慶營辦理軍務,積勞致疾,卒於京寓。年51歲。
馬鴻圖弟馬鵬圖,同治元年武舉,兵部差官,分發山西,委署代州東路營中軍守備。
馬鴻圖侄馬遇春,同治三年武鄉試解元,同治四年武進士,賞加二等花翎侍衛。
馬狀元的民間傳說
馬狀元的傳說,撫寧縣榆關鎮有座狀元府。是清朝鹹豐皇帝為馬狀元修的,這馬狀元小名黑頭,官名叫鴻圖,後來就皆因鴻圖,這個名字應了皇上的夢,被點中了庚申(公元1860年暨鹹豐十年)的武狀元。
狀元媽是大里營的姑娘,傳說她長了一雙大腳,人很不出才。出嫁那天,故意把兩隻大腳轎簾外,招來滿街筒子看熱鬧的人。趕巧,這時天上飛過一隻大雀,嘎嘎叫了一聲。她在轎里聽見就說:“天山飛個金翅鳥,轎里坐個馬大腳,你好我也好,養個狀元滿街跑。”從這天起,她得了一個馬大腳的外號。
老馬家很窮,趕到生狀元那天晚上,連點燈的油都沒有,又碰上個陰雨天,屋裡黑咕隆咚的,只好點麻桿照亮。孩子落草時,天上打了一個炸雷,一個大火球落到院裡,照得滿院通紅,紅光中趴著一隻黑老虎。老婆娘說這孩子是黑虎星照命,就給他取名叫黑頭。說來奇怪,院裡飄滿了蓮花香,早晨開門一看,門前的臭水泡子開滿了蓮花。街坊鄰居說這孩子福大命大,將來準能出息。他爹媽歡喜的啥似的。
黑頭漲到十二三歲,飯量過人,力大無窮,能耍動一百二三十斤重的大刀。爹媽叫他白天練武晚上習文。那時都是上夜學,每天散學時,前後都有一盞官燈給黑頭引路,教書先生見了,心裡早就明白八九。對他很是器重,給他取了個官名,叫馬鴻圖。這馬鴻圖到了二十歲頭上,馬步刀工樣樣精通,三百步開外箭射金錢眼,百發百中,當年就中了武舉。庚申年,皇家開武科場,他拜別了爹媽進京去比武。這天,皇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匹馬馱著一桿大旗在校軍場上飛跑。第二天皇上召集文武大臣圓夢。大家都說吉利,一個大臣說:“依臣之見,此夢主一人名,這馬主姓,大旗主名,取義鴻圖。應當在今年武科場上。”皇上聽了滿心歡喜,取來科考的摺子一看,果然有個馬鴻圖的武舉,龍顏大悅,就在馬鴻圖三個字下加了圈點。
到了比武那天,馬鴻圖連勝各路英雄,最後只剩下一個叫齊大勇的,齊大勇馬步弓刀和他打了一個平手,在殿前舉千斤鼎時,齊大勇兩膀一較力,就把千斤頂舉過了頭頂。輪到馬鴻圖了,他舉到胸前就兩手出汗舉不動了,他把千斤鼎順勢放在了齊大勇的鼎上,貓腰搓搓手上的汗,準備再舉。皇上本來就對他有好感,這時以為他要舉兩個千斤鼎了,就說愛卿,不必舉兩個了,就點你做武狀元吧。就這樣馬鴻圖做了武狀元。官封乾清門頭等侍衛,甘肅鎮海協副將之職。
後來,東北呼蘭馬傻子聚眾造反,朝廷封馬鴻圖為元帥,齊大勇為先鋒,帶領一萬人去征東。馬鴻圖帶人來到呼蘭,見馬傻子人多勢眾,就和齊大勇商量,只能智取不能力敵。二人後來定下一計,把一萬人擺成一個圓鎮,叫軍士們用木頭做成滾子,刷上白灰,裝成石磙子模樣,在陣內輪番舉起扔下;馬鴻圖和齊大勇二人各舉起一個三五百斤重的石磙子,一上一下轉圈仍,把地上砸的都是深坑。馬傻子的人馬在山上看了個真切,軍心一下子就散了,人馬溜了一半。馬鴻圖見時機已到,就帶領人馬追殺過去,一下子把馬傻子打敗了。捷報傳到京城,朝廷傳下聖旨,把馬傻子的人斬盡殺絕,一個不留。馬鴻圖沒有依聖旨行事,只殺了馬傻子幾個頭領,老百姓感謝他的恩德,給他送了一頂萬民傘。
馬鴻圖回到榆關,皇上派一個王爺來犒賞三軍。這位王爺見馬鴻圖從呼蘭得來菊花青螺子,心裡喜歡上了,就管他要,說他家也有一頭菊花青,把這個要去好配對兒。馬鴻圖生性耿直,從不巴結權貴,他沒給王爺菊花青不說,還像王爺要那頭菊花青,說自己也想配個對。這下把王爺惹火了,對馬狀元懷恨在心。王爺回到朝廷,湊上一本,說馬鴻圖貪贓枉法,放了馬傻子餘黨。有一籠絡人心。皇上一聽大怒,抹去了馬鴻圖的的功名不算,還革了他的副將之職。
打這以後,馬狀元不再出任,只是操練兵馬,守護鄉里。後來,北洋大臣李鴻章送給他一塊匾,匾上題著“捍衛鄉邦”四個大字。這塊匾一直掛在狀元府。
榆關狀元府舊貌
在撫寧區榆關街後,集市東側,不顯山不露水,藏著一排老房子,即是榆關馬狀元府。老房子坐北朝南。其前有矮牆,白塗料下隱約可見紅色大字,一邊為“享受學習”,一邊為“明白事理”,頗有素質教育的意味。即便有矮牆的半遮半掩,一眼看到的還是老房子,而路口水泥牆上釘著的綠地白字“狀元府路”路標,是出來時才看到的。兩堵白色矮牆開口處,是狀元府的大門前,門側掛國小校的牌子。
老房子只一溜兒,北面是八十年代興建的教學樓。殘存的老房子,室內有黑板,前幾年曾是教室。大門兩側牆面各開四個窗,窗與窗之間存有大字,“團結緊張”四字齊全,另一側只剩“粛”與“潑”,兩段牆塌了包牆磚。
露出的土坯磚比青磚略大,當是建房時的原物。大門廊心牆上有磚雕,已漫漶不清。戧檐磚雕圖案也是一樣。
當年的馬狀元府是一座幾進幾出的大院,東西寬26米,南北長91米,共五層房。府第重門外兩廂設有練武器械,有石鎖、石墩,鐵刀。府第西有荷花池,北通清泉流水,河邊垂柳成陰,門前刺槐成林。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只剩下一排瓦房,老態龍鐘地靜臥在榆關國小院內。
這排瓦房是當年的門房,大門兩側的幾個房間分別是存放兵器和雜物的庫房。這排瓦房房頂上雜草叢生,甚至長出了幾棵一人多高的小樹。屋檐多處出現坍塌滑落,地上隨處可見摔碎的青瓦塊,幾處牆皮也已經成片滑落,露出裡面殘破的泥磚和木柱。現代樣式的牆面、木窗讓這座老房子看上去“古今混搭”,很不協調。儘管房子破舊不堪,但從門旁的雕花青石、合抱粗的房梁、房山頭的雕花石磚等多處細節都不難看出當年的氣派和精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