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道(胡成著散文集)

榆林道(胡成著散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榆林道》是當代作家胡成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6月。

作者三次踏上陝北之旅,深度走訪綏德米脂榆林橫山靖邊等地。不同於常見的遊記文章多注重對景點、遺址等“物”的記錄,該書更側重於對遇到的西北“人”的描摹,也有對歷史的抒懷,但作者是以節制、冷靜、平實的風格,杜絕做作和空洞的抒情。作者在旅途中用鏡頭記錄下所見,將二十餘幅照片融入書中,圖文並茂,更加真實立體地呈現榆林道上的風土人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榆林道
  • 作者:胡成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2年6月
  • 字數:17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榆林道,乍聽似是榆樹成林的通途,實為穿越陝西北部榆林地區的道路。在十餘年後,作者再次踏上陝北之旅,重經綏德、米脂、榆林、橫山、靖邊、白城則安邊定邊鹽池同心,又收穫新鮮的遊歷見聞。胸懷歷史,腳踏土地,筆下呈現榆林道上各座城鎮營堡之中,那些路途偶遇之人十年來的現實生活。再見邊關,再見故園,深厚的私人情感寄寓其中。《榆林道》是獻給過去的人與事的回憶之書。

作品目錄

綏德
米脂
榆林
橫山
靖邊
白城則
安邊
定邊
鹽池
同心
尾聲

作品鑑賞

《榆林道》糅合歷史與現實、風土與人情、山河與故人,讀來既有物是人非的滄桑,也有世態炎涼的感慨,更有作者與萍水相逢之人的那一份溫暖。胡成在寫作《榆林道》之前,他的奶奶就溘然長逝。“奶奶不在了,她卻又無處不在。一切還是她在時的模樣,只是早晨不再有人推我的房門。她看時間的掛鐘還在兀自走,撕頁日曆停在去年,沒有人坐在客廳的方木桌旁湊合著喝口燙飯,清鍋冷灶……”之後作者背包遠行,自榆林一路而來,白天一刻不停遊蕩,晚上一刻不歇寫作,疲憊不堪,好不再想念奶奶,但結果卻是徒勞。如此寫作背景和心緒正是《榆林道》獨具特色的一個關鍵因素。
《榆林道》是一本極具個人情感色彩的作品。全書從回憶爺爺開始,以悼念奶奶收尾,作者一路行走,所遇多為歷經滄桑的老人,所見多是過往之物,一個聲音,一種氣味,都是觸發記憶的開關,然後就是伴隨記憶的歡喜與悲傷,而這樣的歡喜與悲傷又往往能引發讀者的共鳴,牽動讀者的心弦,“也許你們還會看見自己的爺爺奶奶,看見他們的故事。他們如此相似,相似的生活,相似的遭遇,以及相似的,對我們的愛。”
遙遠而陌生的邊關,作者十餘年前曾經走過,米脂城的艾老太太、白城則的劉大娘、韋州城的閆老漢,他都不曾忘記。他知道他們再不能相見,卻依然想故地重走。於是,讀者感覺到有兩個“我”在交流與辨難,一個是往事中的“我”,一個是現在的“我”,敘述就在兩個“我”之間迴環,在邊關與故園之間往復。而回溯既是向過去的沉溺,找回過去的自己以及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更是對現在的“我”的確證和救贖,對仍在的人的顧念與感恩,“仍在的人,仍要生活,仍要生存,他們在鹽鹼的邊關努力勞作,憂慮化肥與煤炭,憂慮豬肉與豆腐,他們有足夠的憂慮擠盡思念,揉碎痛苦。而我能做的,只是每晚以文字對臨與速寫他們的生活,每晚從日暮到午夜,寫下三五千字。我以此每晚擺脫獨處,我以此每晚精疲力竭,無暇顧及其他。”
觸景生情和睹物思人的方式使得講述者的形象豐滿而立體,而隨遇而安和眾生平等的心態又讓那樣的講述栩栩如生且真實可信。作者每到一地都會以一種並非刻意為之的方式接觸一些來自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本鄉人,並從中發現一兩個很有特點、能代表一個地方的人,然後在一種日常的環境下,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與其閒話家常,從而以小見大地透射出時代的變遷、世事的無常以及升斗小民的艱辛。
《榆林道》也呈現了一些地區不易被人看到的現實,一些有意無意被人忽視的歷史。那些散落在田野的廟宇,那些遺留在風中的佛像,那些流轉於民間的傳說,那些斑斑駁駁的方誌、典籍,在作者的講說與鉤沉中,好像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那些戰略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層累著各個時代的歷史,薈聚了四方之鄉的文化,而這些有形無形的沉積零星散見在每一處,又在作者的心裡攪動、翻滾,時有欣喜,更多的卻是悵然。全書結尾,固原和平街白灰牆面上的紅漆塗鴉這樣寫道:“我時時想你。”“打起精神。”“繼續生活。”如此邂逅仿佛冥冥中奶奶在鼓勵作者,而單句成行的一問一答同樣意味深長:“好嗎?”“好吧。”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2日,《榆林道》入選6月文藝聯合書單。
2022年7月13日,《榆林道》入圍中華讀書報7月推薦榜。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榆林道》
2022年6月
上海文藝出版社
978-7-5321-8301-2

作者簡介

胡成,自由撰稿人,攝影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