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創建理由:
在"
分類學"中定義了廣義分類學、狹義分類學。即便是廣義分類學也沒有真正對人腦思維所涉及的所有概念進行系統的分類。沒有一個系統的概念類別作為思維地圖,就會使思維或者局限於有限的時空中,或者降低思維效率,或者不敢果斷決策,甚至迷失在雲山霧罩中。迫切需要創建一個對所有概念進行分類的空間,使人人都可以“明心”、“見性”。
詞條創建方法:
1、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產生不同的分類需求,需要一個開放的分類,可先按派別劃分分類體系,再逐漸按個派的觀察特徵進行歸納。
2、應該從語言學、形式邏輯、辨證邏輯、數學、系統論等學科所涉及的廣義對象為基點,構建基礎概念類別(例如用“事物”作為概念分類的主幹),然後將具有相同首要屬性的事物歸為一類,再按其次屬性一層層向下細分。
3、應按照父類具有所有子類共同屬性,子類屬性是父類屬性的特例的原則劃分類別。
4、圍繞類元素進行思維的所有概念,或者是從父類中繼承下來的,或者是類元素的一個特殊屬性,當前類元素的屬性集合作為類元素的屬性集合成員,與從父類中繼承下來的屬性集合成員,構成描述類元素特性和運動的概念集合。
5、分類詞條中要具有字、詞典中所具有的內容,正如字、詞典不能脫離百科全書的相關內容那樣,百科全書也不能沒有字、詞典中的內容,電子工具書的發展方向應是字、詞典和百科全書融為一體。
6、分類詞條創建方法千頭萬緒,只能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步完善。
概念分類的內涵:
對人腦思維所涉及的所有概念進行系統的分類,作為思維地圖,消除思維迷霧,以擴展思維活動時空,提高思維效率,提高果斷決策的自信心。
概念分類的外延:
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事物。例如:“商品”這個概念的外延指具有商品這個概念內涵的,在市場上出售的所有商品。
概念分類的觀點:
概念分類的外延首先要確定概念使用者的操作性質,操作性質決定對概念分類的觀點,藉助概念分類的觀點可以確定概念分類主幹,這個概念分類主幹中的主枝就是這個概念使用者在其當前操作中的分類觀點下的概念分類的外延元素集合中的父元素,父元素和父元素分支出的子元素以及後續分支的所有元素的集合應該就是概念分類的外延。
鑒於概念分類的外延首先要確定概念使用者的操作性質,對概念操作性質的分類就應該是概念分類的首要任務。按不同概念操作性質確定的不同概念分類的元素父子順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按操作性質確定概念分類可以聚焦操作者最需要關心的概念關係脈絡,從而提高概念操作效率。
當然,應該有一個從科學角度進行分類的體系儘量對不同操作性質的分類進行規範,應儘量將不同概念分類銜接成一個統一的科學分類體系。
概念分類的課題:
以語言學中的名詞集合作為分類對象,按名詞所代表的事物屬性的共性特徵作為分類線索,是否存在疏漏?
按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作為概念分類的主類,但是否過於寬泛?現在的感覺是:因分類的主枝過少,導致分類層次太深,也不能解決三者交叉關係問題。
按運動形式“物理、化學、生命、思維、社會”作為概念分類的主類,是否還欠缺某些要素?現在感覺與前一分類一樣。
是否可按運動形式的不同但又突破哲學分類界限來劃分如:“天體、氣象、地理、微觀物質(包括光、電、磁、粒子、原子、分子)、物體(包括混合、化合、結晶、器皿、建築、工具、設備等)、生命(包括植物、動物、人等)、思維、生活(在屬性中描述各種生活需要)、社會(在屬性中描述各種社會需要,其中無法排除與個人生活需要的交叉,只是觀察角度的轉移)”?這導致類元素過多怎么辦法?現在感覺這樣分類符合人們當前的習慣,稍一鬆懈分類原則就容易淪落為分類不清的境地,並不可避免複雜的交叉關係,但只要明確制定分類原則,還是有希望的一種未來概念分類形式。這裡的主枝分類原則是“按事物運動形式的不同進行歸類”。
一個事物歸於兩個以上的類別的情況如何避免或減少?這似乎是無法避免的,只好讓分類樹具有枝節黏結性,使其保證從不同的分支都能達到預期的結點。
一個類元素的子類體系在某層產生與兄弟元素甚至父元素以上存在交叉如何處理?現在的感覺是:這似乎也無法避免,雖然概念的屬性中存在與其它類的交叉關係,但分類樹的父子關係脈絡的伸展原則只要清晰,就不會產生混亂。
分類樹不均衡問題如何解決?分類樹個分支深度不同,產生許多弊端,是否能在分類過程中儘量均衡分支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