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低密度脂蛋白

極低密度脂蛋白

極低密度脂蛋白,是由肝臟利用乳糜顆粒殘粒、膽汁酸脂肪酸、糖和蛋白質的中間代謝物與肝臟內合成的載脂蛋白組成的一種脂蛋白。因其密度極低(0.96~1.063),分子大小為25~80NNL,內含三醯甘油6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極低密度脂蛋白
  • 外文名:VLDL
  • 種類歸屬內源性甘油三酯
  • 組成部分: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
  • 人體危害:代謝物會導致動脈硬化
  • 預防措施:多食水果蔬菜
概念,作用,代謝途徑,研究,意義,

概念

VLDL大小為30-80nm,含有甘油三酯、膽固醇、膽固醇酯和磷脂,甘油三酯(TG)占60%,膽固醇(TC)占20%,載脂蛋白占10%,其他成份10%。蛋白質部分為ApoAⅠ、AⅣ、B100、C、E等。VLDL在肝臟合成,利用來自脂庫的脂肪酸作為合成材料,其中膽固醇來自CM殘粒及肝自身合成的部分。ApoB100全部由肝合成,肝合成的VLDL分泌後經靜脈進入血液,再由VLDL內ApoCⅡ激活LPL,並水解其內的TG。由HDL的LCAT作用生成的
極低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酯經CETP轉送給VLDL進行交換,而VLDL中餘下的磷脂、ApoE、C轉移給HDL,VLDL轉變成VLDL殘粒(remnant),而後大部分通過VLDL受體攝入肝,小部分則轉變成LDL繼續進行代謝。

作用

極低密度脂蛋白是運輸內原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肝細胞可以葡萄糖為原料合成甘油三酯,也可利用食物及脂肪組織動員的脂肪酸合成,然後以載脂蛋白B100載脂蛋白E以及磷脂、膽固醇等結合而形成極低密度脂蛋白。在低脂飲食時,腸黏膜也可分泌一些極低密度脂蛋白入血。極低密度脂蛋白入血後的代謝,大部分變成低密度脂蛋白。由於極低密度脂蛋白在血中代謝較慢,半衰期為6~12小時,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極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由於攜帶的膽固醇相對較少,且它們的顆粒相對較大,故不易透過動脈內膜。
正常的極低密度脂蛋白一般沒有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但由於極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占50%。70%,膽固醇占8%~12%,所以一旦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顯增高時,血漿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膽固醇水平也隨之增高。由於高脂血症病人和糖尿病病人的極低密度脂蛋白代謝功能不正常,這些病人的極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在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中,極低密度脂蛋白顆粒相對較小,且相對富含載脂蛋白B,這種極低密度脂蛋白具有很強的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因此,極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稱之為致動脈粥樣硬化因子。極低密度脂蛋白代謝產生的中間密度脂蛋白也一直被認為具有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代謝途徑

由肝臟所釋放的初期VLDL含有,載脂蛋白B、載脂蛋白C1、載脂蛋白E、膽固醇、膽固醇酯和三酸甘油脂。當它在血液中環繞後,會攜帶載脂蛋白C2以及加上由高密度脂蛋白而來的apoE。以這個觀點來看,初期VLDL變成了成熟的VLDL。
一旦在此循環中,VLDL便和脂蛋白脂酶(LPL)在身體裡的微血管床接觸,像是,脂肪、心臟和骨骼肌。LPL會從VLDL移走三酸甘油脂,用來儲存或製造能量。所以VLDL會在轉變回HDL,apoC-II轉變為HDL但是保有apoE。HDL也轉換膽固醇脂變成VLDL,透過膽固醇脂轉運蛋白(CEPT)交換磷脂質和三酸甘油脂。當因為LPL和CETP酵素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三酸甘油脂從VLDL被移走,這樣使分子組成改變,使它變成中密度脂蛋白(IDL)。
50%的中密度脂蛋白可透過載脂蛋白B以及中密度脂蛋白含有的apoE被肝臟上的接收細胞辨識。剩下50%的中密度脂蛋白失去了apoE。當他們的膽固醇含量比三酸甘油脂多時,他們會變成LDL(以apoB-100做為主要的在脂蛋白)。LDL透過LDL接收器,會以內吞的方式使LDL進入細胞,儲存為細胞膜的結構,還是成為固醇類荷爾蒙,或是膽脂酸。

研究

極低/低密度脂蛋白調控C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脂質顆粒(lipo-viral particles,LVP)是含有載脂蛋白、C型肝炎病毒RNA及C型肝炎病毒蛋白的低密度/極低密度脂蛋白,被認為是C型肝炎患者血液樣本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研究指出脂蛋白酶不但參與(極)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過程,在細胞實驗中也會抑制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目前對於這些病毒脂質顆粒中的脂肪及蛋白對於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功能的研究仍未清楚。

意義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由肝細胞合成,是內源性甘油三酯,由肝運往全身的主要形式。極低密度脂蛋白由膽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蛋白構成,甘油三酯是其主要成分。極低密度脂蛋白一般代謝後經中間密度脂蛋白(IDL)轉變為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受飲食,腸肝組織,毛細血管內皮以及激素等的調節和影響。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測定也是通過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來估計的,其參考範圍為:0.21~0.78毫摩爾/升。臨床結果分析:
極低密度脂蛋白
(1)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主要原因是甘油三酯增高,常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和糖耐量降低,血尿酸過多等;還可見於酗酒、胰腺炎、肥胖、糖尿病、低甲狀腺素症、腎病綜合症、尿毒症及禁食、妊娠等。
(2)糖是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進食過量的糖可誘發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
(3)極低密度脂蛋白測定需與甘油三酯,膽固醇及其它脂蛋白同時測定分析,才具有診斷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