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選擇與城市社區自主治理

業主選擇與城市社區自主治理

《業主選擇與城市社區自主治理》內容簡介:城市社區的自主治理實踐是複雜的,面臨同樣的政治、經濟和法律環境,既有成功的案例,也不乏失敗的教訓。住房制度改革後的老舊社區面臨的問題和新建商品住宅社區面臨的問題也不完全相同。《業主選擇與城市社區自主治理》提出了一個分析框架,對這些治理績效迥異的案例做出解釋,探討新舊住宅區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並提出有效的政策選擇,總結那些成功走向自主治理的社區的經驗,探尋影響城市社區自主治理成敗的關鍵因素,有助於探討城市社區自主治理之道。

基本介紹

  • 書名:業主選擇與城市社區自主治理
  • 作者:陳建國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757239
  • 外文名:Homeowners' Choice and Self-governance in Urban Neighborhoods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業主選擇與城市社區自主治理》編輯推薦:城市社區是信任與互惠合作的搖籃,也是培育公民精神、提升其民主技巧的訓練場。城市社區是城市人群的主要居住形態。城市社區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農村和城市平房院的居住形式,不僅從物理上改變了城市居住的空間形態,而且帶來了房屋產權和社區公共事物治理形式的轉換。由於人們相鄰關係的變化而引發的對社區公共事物(neighborhood commons)的治理,對城市基層政府和社區居民或業主都構成了挑戰。社區公共事物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種類繁多,既包括營利性的企業,也包括自治組織以及政府機構等。社盛婚店辣區公共事物的治理效果既關乎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也關乎城市基層社會的和諧與否。因此,如何促成城市社區自主治理的實現,如何保持城市社區自主治理的永續發展不僅和業主/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也關係到和諧社區甚至和諧社會的構建。

作者簡介

陳建國,男,1980年生,河南靈寶人。200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7—2008年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中心在Elinor Ostrom的指導下學習制度分析方法和公共事物治理理論。現為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院長助理、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對策研究院研究人員,北京市海淀和諧社區發展中心(GOCO)青年工作委員會成員和華人奧斯特羅姆學會(Chinese Ostrom Society)會員。主要研究制度分析與能源政策、城市治理與社區自治、政府創新與公共服務改革等。先後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民政部課題、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課題,參編著作多部,合作翻譯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在再烏戒《中國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評論》、《公共管理學報》、《蘭州大學學報》、《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理論探討》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選題意義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城市社區自治研究現狀
二 新建商品房小區自主治理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城市社區公共事物及其治理現狀
辯汗承付第一節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及社區治理的出現
一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促使自有房階層形成
二 物權意識驅動帶來自治組織成立
三 城市社區治理的制度規範初步形成
第二節 城市社區公共事物的情境
一 社區公共事物描述
二 社區公共事物及其產權基礎
第三節 城市社區公共事物治理結構的轉換
一 傳統的福利性“計畫管理模式”
二 現代的市場性“物業管理模式”
第四節 城市社區公共事物治理的現況
一 負面的多數案例
二 正面的少數個案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城市社區公共維修資金管理現狀和改革
第一節 城市社區公共維修資金現行管理模式
第二節 當前城市社區公共維修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 社區公共維修資金欠繳問題
二 社區公共維修資金挪用問題
三 社區公共維修資金“維而不修”的問判灑挨題
四 社區公共維修資金增值問題
第三節 城市社區公共維修資金的理想管理模式:自主管理模式
一 自主管理模式是公共維修資金屬性的要求
二 自主管理模式是管理實踐的選擇
第四節 構建社區公共維修資金自主管理的制度基礎
一 清晰界定邊界,明確社區公共維修資金的繳納制度
二 對業主組織權的最低限度的認可,促成自主酷朵管理的有效運轉
三 對社區公共維修資金的管理要專項立法,形成分級制裁體制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尋找業主選擇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視角
第一節付危祖 “集體行動”和“治理責任”是社區治理兩大難題
一 集體行動難題
二 治理責任難題
第二節 集體行動的分析路徑
一 理性個體假設中的第一代集體行動理論
二 社會資本視野下的第二代集體行動理論
第三節 治理責任的分析路徑
一 官僚制責任機制
二 民主責任機制
三 “民營化”責任機制
四 獨立機構責任機制
五 社會責任機制
第四節 業主選擇——整合套用的邏輯基礎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城市社區分類治理的研究連厚愉框架和政策選擇
第一節 奧斯特羅姆的制度分析與發展分析框架
第二節 產權結構、產品屬性和社群特性:城市社區分類治理的分析框架
第三節 城市社區公共產品分類研究
一 社區公共產品的特性分析
二 社區公共產品的類型分析
第四節 城市社區產權結構分類研究
一 產權結構何以重要
二 社區產權結構類型分析
第五節 城市社區社群特性分類研究
一 個體理性假設的分析
二 社區居民的經濟支付能力高低分析
第六節 城市社區分類治理的政策選擇
一 高度分割性的社區產品的治理政策選擇
二 共用性社區產品的治理政策選擇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城市存量公房改革和老舊住宅區的治理政策選擇
第一節 存量公房分類改革的邏輯框架
第二節 存量公房和老舊住宅區現狀分析:以北京市為例
一 老舊住宅區存量公房產權類型複雜多樣
二 存量公房住戶有少量低保戶
三 存量公房租售政策梳理
四 存量公房的管理維護現狀
第三節 城市存量公房面臨的問題:以北京市為例
一 產權結構複雜導致管理責任不清
二 公房租售收入過少導致養護資金缺乏
三 有些房屋得不到及時維修存在安全隱患
四 注重公房的整治改造,忽視長效機制建設
五 居民業主的治理主體缺位導致服務不滿意
第四節 城市存量公房改革和老舊住宅區治理的政策選擇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新建商品房小區治理的業主選擇分析框架
第一節 業主選擇分析框架和模型
第二節 界定社區治理績效指標體系
第三節 外生變數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
一 物理特性與社區治理
二 社群屬性與社區治理
三 外部網路關係與社區治理
第四節 業主選擇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
一 社區治理中的業主選擇模型
二 業主選擇指標體系與社區治理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新建商品房小區業主選擇和小區治理的案例分析
第一節 業主選擇和美麗園物業糾紛事件的處理
一 美麗園小區物業糾紛事件的源起
二 美麗園的管理機構和社區治理結構
三 美麗園社區物業收費糾紛事件的問題及分析
第二節 北京上地西里社區的業主選擇和社區治理結構的轉換
一 法定的物業小區組織結構:“線性”治理結構
二 實踐中物業小區組織結構:“複合式”治理結構
三 “複合式”治理結構的必要性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城市社區自主治理的永續發展之道
第一節 投資社區社會資本以促成業主集體行動
一 增強社區集體認同感
二 發展社區業主間網路
第二節 保障業主選擇權利以提升社區治理績效
一 保障業主在生產選擇中的權利
二 保障業主在治理選擇中的權利
三 保障業主在規則選擇中的權利
第三節 建構外部互動網路以形成支持性環境
一 社區治理與行政權力範圍調整
二 社區治理與糾紛處理機制拓展
三 社區治理與自治知識經驗傳播
本章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一 著作類
二 期刊論文
三 英文文獻
附錄 相關法規檔案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