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利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行政隸屬,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楠桿鄉東臨
煎茶鎮、
龍泉鄉,
沙溪鄉;南靠平原鄉;西北面自南向北與
務川縣豐樂鎮呈一線相連。鄉政府駐地海拔高765米。2010年全鄉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123個村民組。其中一類貧困村4個,二類貧困村5個。全鄉總戶數4693戶,總人口18415人,其中農業人口17802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7.35%;
少數民族(主要是
土家族)人口達14738人,占總人口的81.15%;有勞動力9800人,占總人口的53.96%,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3188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2.53%,其中富餘勞動力1089人。
歷史沿革
根據有關歷史記載,民國二年(1913)安化改德江縣時,全縣改編為9個區,楠桿(原名楠桿子)為西1區,民國三十年併入煎茶,不久改聯保,民國三十二年(1940年)改為楠桿鄉。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全縣劃為5區18鄉(鎮),楠桿鄉為18鄉(鎮)之一,隸屬煎茶區(第二區),1951年增設平原區,楠桿鄉劃入平原區,1953年撤大鄉建小鄉,原楠桿鄉所轄區,改為沙壩、大林、楠桿、天井四個鄉。1956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將大林合併到楠桿鄉,1959年將沙壩、楠桿、天井改為生產管理區,隸屬平原公社(區改為大公社)1961年9月,大公社復名為區,管理區改為人民公社,沙壩、楠桿、天井合為楠桿人民公社,隸屬煎茶區。1963年3月,楠桿人民公社劃分為天井、楠桿、沙壩三個小人民公社,隸屬平原區。1984年人民公社復名為鄉,1988年8月楠桿、洋樂(沙壩)相繼成立土家族鄉。1992年10月底“撤區並鄉建鎮”撤銷平原區,撤銷天井、楠桿、洋樂三個小鄉合併成楠桿土家族鄉,原楠桿鄉人民政府所在地為新的楠桿土家族鄉人民政府駐地(新街),重新組建了黨委、政府、人大、紀委、武裝領導班子。 (牟真奇)
自然資源
地理位置
楠桿土家族鄉位於
德江縣城西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3公里。地處東經107°51′—107°57′,北緯28°11′—28°23′。東臨
煎茶鎮、
龍泉鄉,
沙溪鄉;南靠
平原鄉;西北面自南向北與務川縣豐樂鎮呈一線相連。鄉政府駐地海拔高765米。
地質地貌
內地面切割破碎,山巒起伏、綿延,層巒疊嶂。野貓河自南向北縱貫全鄉,形成以此為中心的谷地,東西部較高,中部、北部較低。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615米,屬典型喀斯特地形。區域內土壤成土母質主要有砂頁岩、碳酸鹽岩和紫砂頁岩風化物等,主要土壤類型有:黃壤、矽鋁質黃壤、紫色土、黃壤性土。黃壤土類占88.4%,石灰土類占3.7%,紫色土類占0.6%,水稻土類占7.1%,黃沙泥土與扁沙泥土呈復區分布,大土泥、紫色泥為零星分布。表層土壤呈微酸性反應,PH值5~6.5之間,地勢較高寒,氣候溫涼。一些地方陰山狹溝多,光照不足,作物光照期較短,不利於糧食作物正常生長。
氣候資源
楠桿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日照時數為931.5小時,年均氣溫在14.92℃至10℃之間,有效積溫4580℃,無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248毫米左右。由於境內屬山嶇溝谷地勢,陰雨較多,太陽輻射弱,日照較少,春溫多變,秋涼劇降,伏旱頻繁,常有倒春寒、冰雹、秋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發生。
土地資源
全鄉東西寬9.25公里,南北長23.30公里,總面積124.31平方公里,全鄉耕地總面積16140畝,其中稻田面積為8415畝,有效灌溉面積僅5055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88畝,人均基本農田則只有0.17畝,陡坡耕地的比例大。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烤菸、馬鈴薯、油菜、花生、大豆等為主。
水利資源
楠桿鄉水資源較為豐富,三條河道流經鄉境,形成2個“V”字形,貫穿全鄉的野貓河水源屬於雨源性河流,與務川縣相連的邊境河流全年水量大,在中壩村境內由務川縣建設有一座小型發電站(偏陽洞電站),東面的雪基河水量較小但常年不斷。鄉平均年降水量1248毫米左右,加上森林覆蓋好,地表水源十分豐富,分布在全部山頂、半山及山腳,只是因基礎設施未完善,利用率不高。水資源總量1.55億m,人均占有水資源量8542 m。
生物資源
全鄉林地面積達101970畝,森林覆蓋率為54.7%。境內生物多樣性突出,有大鯢、黑葉猴、錦雞、野岩羊、獐子、穿山甲等野生動物上千種;植物種類豐富,有杉、柏、松、楓、桐、漆、楠木、銀杏、樟木、櫸木、竹等上百種樹木形成針葉、闊葉混交林;森林中和溪澗邊還生長有野生天麻、杜仲、獨腳蓮、蛇舌草、何首烏等幾百種名貴中草藥材。特色資源:楠桿生漆,天麻。
礦產資源
境內礦藏主要有重晶石和螢石礦、煤礦、鐵礦、銅礦等。煤礦主要分布在中壩村,儲藏量在500萬噸以上;已經引進兩個企業分別開發重晶石礦和螢石礦,由於多種原因目前還未全面生產。
旅遊資源
全鄉以風景名勝為主,共有天井古驛站、曾氏祠堂、亞洲楠木王、神奇的大龍塘、楠桿花花橋與結龍橋、大林山珍稀古樹群、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等8個景點,旅遊前景非常廣闊,旅遊潛力大。
行政隸屬
該鄉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銅仁地區德江縣。其下轄金盆村、樓房村、火石村、大龍村、興隆社區、小寨村、長遠村、龍寨村、大土灣村、六一村、深溪村、沙壩村、五龍村、中壩村。
經濟社會
人口資源
楠桿鄉是較為偏遠的少數民族鄉,轄14個行政村,其中一個社區,123個村民組。其中一類貧困村4個,二類貧困村5個。全鄉總戶數4693戶,總人口18161人,其中農業人口17680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7.35%;少數民族(主要是土家族)人口達14738人,占總人口的81.15%;有勞動力9800人,占總人口的53.96%,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3188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2.53%,其中富餘勞動力1089人。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經濟發展現狀。2010年楠桿鄉農業現行價總產值為7589萬元,全鄉地方財政稅收收入23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65元。全鄉農業雖然經過結構調整,開始由傳統型農業向效益農業、現代農業轉變,但目前產業層次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尚處於較低階段,經濟總量小,總體效益低等現狀仍然客觀存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較為合理,糧食生產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2010年全鄉糧食產量6505噸,人均占有糧食358.19公斤;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花生為主,其中2010年種植烤菸5806畝、產黃煙79.7萬公斤、產值1130萬元;養殖業以生豬、山羊為主,大牲畜存欄2738頭、出欄829頭,生豬存欄7143頭、出欄8614頭,山羊存欄6136隻、出欄8321隻,2010年全鄉畜牧業產值2613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方面,有連線縣城的油路1條,其中鄉內10.2公里,鑲邊公路2條,出境公路2條正在修建中。截止2010年底,全鄉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通組公路達90%以上。水利建設方面,已解決人畜飲水14732人,尚有3000餘人口的人飲問題還未得到解決,全鄉有小二型水庫1個,小山塘4個,大小水窖30個,蓄水3萬立方,農田灌溉溝渠10.5千米,有效灌溉面積3042畝。電網工程正在升級,到2010年,全鄉農電網改造已達70%。有移動機站7個,電信機站1個,通訊網路基本全覆蓋。
社會事業方面。教育方面,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鄉級完小1所,村級完小2所,村級國小3所,教學點3處,中國小教師168人,在校學生329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醫療衛生方面,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6個,從業醫師15人,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864人,參合率達93.1%。社會保障方面,2010年底已啟動修建敬老院1所,農村尚無居民參加養老保險,五保、低保供養人口4216人,供養率達100%。
(本篇資料收集與編輯:曾慶明)
旅遊景點
1.曾氏祠堂:該祠堂始建於同治11年間,坐落於楠桿鄉天井田壩的正中央。祠堂建築結構完美,造型獨特,祠堂內有古井一口,井水甘甜可口,常年不斷,堂中建築精緻,精雕細琢、獨具匠心,凝聚曾氏家族和設計建造者的智慧和力量。
2.花花橋:原名“興隆橋”,現名“鎮風橋”,坐落在楠桿鄉興隆村上壩組,距鄉政府僅500米。始建於1879年。相傳修建此橋:一是為了抵擋後山上的凶山惡水,二是為了鎮壓對面的花岩白虎山,以保上壩風水。該橋造型獨特,此建築在楠桿獨樹一幟。文革間大量菩薩被燒毀,尚有楊氏將軍、鎮江王爺等塑像保存較好。
3.結龍橋:始建於清皇嘉慶20年(即1815年),位於楠桿老街東北方。解放前把天板寺至石重蓋路稱為官道。每逢下暴雨漲河水時節,只得繞道而行。楠桿境內以前地界複雜,有部分地方屬務川管轄,為爭奪市場,楠桿人與務川人經常為小事發生爭執而打架鬥毆,當時的鹽稅是政府的主要稅源,為了鹽業發展,由兩方政府出面調解,後達成一致協定,雙方不再爭奪市場,並修建此橋,取名結龍橋,意為結起兩邊龍脈,兩縣人民團結和睦。此橋設計精製,橋身為雙層木橋,四角有白鶴雙飛橋,頂為二龍搶寶,橋兩層有十八羅漢,十八閻君,牛頭馬面,救世觀音等120多尊菩薩雕像,該橋自古遠近聞名,每年過春節或是農曆6月19日前來這裡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成為無計其數信奉者的精神寄託。
4.雪雞河:發源於本鄉龍寨村,流往務川洪渡河,全長15.4公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河道蜿蜒曲折,河兩岸陡峭絕壁,岸上黑牰猴在林中嬉戲,岸邊多處小瀑布賓士而下,河水清澈見底,兩岸風光旖旎,河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鯢(娃娃魚),岸邊“夫妻樹”親密擁抱,堪稱一絕。
5.亞洲楠木王:位於以往的思(南)渝(重慶)官道旁的
楠木王,坐落在楠桿鄉天井村的樓房組。村寨邊一片鬱鬱蔥蔥,那植根於肥沃土壤、高約35米,樹圍12米的楠木王,根勁發達,曲突百結、沿岩坡延展,似根須瀑圖,枝繁葉茂、冠蓋如天。樹身中寄生的兩株棕樹,已近百年,奇特而又富有神秘的傳說。數百株楠木樹環繞之中的“楠木族長”,標緻而耀眼,有如一座楠木生態博物館。每當“過趕年”節日的前一天,寨民們都要來此祭祀、狂舞,唱山歌、對情歌。求得來年豐收、家庭幸福,有情人白頭到老。2005年9月省建設廳風景名勝專家組來楠桿考查調研時說,九人合圍的參天古樹——楠木王,在貴州絕無僅有,建議縣旅遊局和鄉人民政府將其申報國家一級保護風景樹。
6.大龍塘:在煎楠公路旁,距鄉政府所在地2千米。一年四季清泉涌流、碧綠一潭。相傳,綏陽場已有九十九口大塘,再添一口就將消成一片汪洋大海,上帝不願那裡變成大海,就將第一百口塘撥到了這裡。這裡那時是一個大寺廟,廟中整日香火不斷,有一個先生在這裡教書。一天,廟中長出一對形如竹筍的角,先生就用一口大鍋罩著,並每天燒香跪拜。一日夜裡,龍王託夢給先生:“先生,明天將來一隻狗將你的飯瓢叼走,到時你必須帶領學生去追。”第二天,師生正在吃早飯,一隻白狗衝進屋,銜了飯甑中的飯瓢就往外跑,先生帶領學生立即追趕。師生追的快、白狗跑的快,追的慢、白狗跑的慢,還不時回過頭來搖頭擺尾地逗師生們。追出二三里遠,白狗丟下飯瓢逃走了,師生撿到飯瓢正要往回趕,天邊突然烏雲翻滾、電閃雷鳴,一聲巨響過後,寺廟裡發出山崩地裂的聲音,一條黃龍直衝雲天,待師生趕回後,這裡已是碧水一潭,寺廟無影無蹤了,塘中就只有清水向外流出。從此,人們叫這裡為大龍塘。如今的大龍塘,有電抽水機房,塘中的水已成了楠桿場鎮居民、機關、師生等的生活用水。大龍塘成了人們休閒、避暑的好去處。
7.柳楊河風景區:柳楊河風景區主要由野貓河峽谷、洪渡河峽谷、雪雞河峽谷組成。景區峽谷長25千米,峽谷中水流湍急,清澈見底。有大小瀑布50多處,其中以六一瀑布、曬月台瀑布、洋樂瀑布著稱。河床兩岸山高林茂,一座座山峰有的危峰兀立、孤峰獨起;有的群山相連、你依我抱。山上樹木蒼翠,山林倒影水中,水光山色,景色宜人。河中是娃娃魚、王八、大黃魚、青魚等的理想歸宿。2007年初被列為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從楠桿土家族鄉政府所在地驅車向北行駛2千米,就到了野貓河的發源地——出水處,一口泉眼,一年四季泉水不斷,在枯水季節的流量2立方米/秒。漲水時節,水柱高達5米,尤如一條騰飛之巨龍。在距泉眼500米處,一條7米高的攔河壩將河水截住,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河水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人行河邊,河風吹拂衣襟,使你感到涼意襲人。洪渡河,又叫柳楊河,是烏江水系的一大支流,河水從務川境界流過我鄉柳楊,又流回務川地域。在柳楊地段,河中間生長著許多柳樹而得名。河床兩岸,峽谷縱深,山壁如削,絕壁上鳥巢如星,鸛鶴對鳴,猴兒成群。河寬100米以上,河水碧綠一帶,偶爾掀起一陣浪花,泛舟其間,勝過唐代詩仙李白的千古名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雪雞河,發源於本鄉長龍村,匯入洪渡河的五龍口,全長7千米,河道蜿蜒曲折,兩岸絕壁最低處15丈,最高處40餘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兩岸林中生存有鵝般大小的雪雞而得名。水中娃娃魚、青魚隨處可見,絕壁上黑葉猴凌空跳躍。堪稱一絕的“夫妻樹”“母子峰”聳立岸邊。河水一年四季冰涼冰涼的,是一條少見的冷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