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渡鎮

楠木渡鎮

開陽縣楠木渡鎮位於縣域北埠,與息烽縣毗鄰,西北臨烏江,與遵義縣新民鎮、尚稽鎮、茅粟鎮以烏江相隔,是貴陽市農業特色重鎮,素有開陽“北大門”之稱,全鎮總面積193.76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76個村民組,總人口4.5萬餘人,可耕作土地10.2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52%,全域富含硒元素,硒含量均值為0.691mg/kg。享有國家級“優質烤菸基地”“省級龍花燈藝術之鄉”“省級衛生城鎮”、省定“市級示範小城鎮”、市級““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楠木渡鎮
  • 別名:馬場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
  • 下轄地區:勝利村、臨江村、谷陽村、紅星村、新鳳村、黃木村、兩路村、中合
  • 政府駐地:臨江
  • 電話區號:0851
  • 郵政區碼:550307
  • 地理位置:開陽縣縣城北部
  • 面積:193.76平方公里
  • 人口:4.5萬餘人
  • 方言:西南方言(貴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茶山關、楠木渡、桃子台、大塘口
  • 機場貴陽龍洞堡機場
  • 火車站:開陽站
  • 車牌代碼:貴A
  • 高速公里:蘭海高速
  • 無霜期:280天以上
  • 平均氣溫:15.5℃
鄉鎮概況,自然條件,經濟發展,農業結構,城鎮建設,文教衛生,民俗文化,內設機構,旅遊觀光,

鄉鎮概況

楠木渡鎮總面積19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947畝。轄8個行政村,275個村民組,總人口4.2萬餘人。全鎮地勢起伏較大,最高海拔1210.9米,最低海拔513米,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7.8℃,日平均氣溫15.5℃,無霜期280天以上,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自然條件

楠木渡鎮境內四季分明,春風和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是開陽縣乃至貴州省的優質烤菸基地、“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鎮內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8.93%,是典型的天然氧吧。有鋁、磷、煤、鐵等礦產資源,其中鋁釩土藏量3000萬噸,年平均開採量為70000噸,燒結脫水礦54000噸。煤藏量4000萬噸,年平均開採1.2萬噸;此外鐵錳礦、鐵礦磷礦藏量也較為豐富。鎮內旅遊資源豐富,烏江、洋水河、沙子河三條河流貫穿境內,奇峰連綿,水流時緩時急,形成天然喀嘶特景觀。

經濟發展

2005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鎮各族人民和廣大幹部職工的辛勤努力下,完成農業總產值12305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36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5283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367萬元,財政稅收完成1157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 2958元。2006年,楠木渡鎮黨委、政府將認真執行上級的有關決議、決定,努力探索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和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預計2006年將實現財稅總收入 125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17萬元。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穩中有升,力爭達到3135元。進一步加強涉農服務,確保農村社會穩定,民心順暢,為全鎮的大發展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農業結構

廣泛動員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藉助退糧進經、退耕還林項目實施,採取引進企業代建等模式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在全鎮範圍內實現了“遍地開花”。共發展獼猴桃基地2個,種植面積1000畝,已有近600畝投產達效;2018年種植密本南瓜8500畝,實現產值3400萬元;發展花椒基地3個,種植面積2000畝;新建皇帝柑基地2個,種植面積1800畝;引進企業代建種植蜂糖李、脆紅李近0.8萬畝,發展茶葉基地2個,面積2800畝。
依託貴陽市委、市政府及開陽縣委、縣政府搭建由市農投建設珍稀食用菌示範園區及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開陽園區),市菸草公司在中合壩區建設千畝烤菸田園綜合體兩個重要契機,大力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大力推進中合壩區千畝烤菸田園綜合體建設,園區涉及中合村10個村民組306戶,落實土地流轉1000畝,移栽烤菸613畝,帶動臨近的兩路、谷陽、勝利村種植烤菸1100畝,輪作規劃種植特色西瓜10畝,特色水產養殖水果5畝,特色蔬菜種植372畝。幾大示範園區的建設在有效助推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更為全鎮產業革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城鎮建設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在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推動下,該鎮積極落實“三輪驅動”戰略,小城鎮建設與管理日新月異,取得較好的成果。
一是完成總投資300萬元的臨江大街建設;
二是完成總投資110萬元的楠木廣場一期工程建設;
三是完成總投資830餘萬元的楠木大道的建設;
四是完成總投資450萬元的自來水廠建設;
五是加快了舊城改造力度,完成投資 350餘萬元的舊城街道硬化工程;
六是有效進行臨江新大街20000餘平方米的土地開發,新修居民住房60000餘平方米,拉動民間資金2000餘萬元進行城鎮建設;
七是完成計生綜合服務樓、司法大樓等建設工程;
八是新建了畜產品交易市場,農產品交易市場;
九是完善了環衛基礎設施,新修垃圾池5個和1個垃圾填埋場;十是全鎮新安裝了路燈。通過管理,街道清潔了,垃圾做到日產日清,馬路市場逐步規範,市民素質有了提高,形成良好的文明秩序,紮實推進了文明鎮創建工作。

文教衛生

楠木渡鎮現有完全中學1所,在校國中學生1992人,高中學生411人,中學教師125人;完全國小16所、教學點2個,小學生4882人,國小教師229人;幼稚園1所,幼兒166人,幼兒教師15人;附設幼兒班17個,在班幼兒461人。九年制義務教育體系完善,高中教育和幼稚園教育穩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完成縣政府下達的“村村通”工程23套,總計575戶,完成率100%。完成有線電視聯網150餘戶。全鎮58個衛生室,設計免門診6個,覆蓋人口率100%。對該鎮的村衛生室計畫免疫接種人員進行培訓4次,培訓率100%,合格率100%。

民俗文化

楠木渡鎮是省級先進文化鎮、“龍花燈藝術之鄉”,鎮內以興隆、福德兩燈會為主的龍燈會,經常應邀參加省、市、縣重大活動的表演。我鎮已將龍花燈文化的發展納入“十一五”規劃,將通過政策的扶持和引導,全力打造國家級“龍花燈文化藝術之鄉”品牌。
黃木村以娛人和納吉為主的“陽戲”,是楠木渡鎮文化藝術的又一特色品牌。“陽戲”是儺戲系統中戲劇表演最趨完備的劇種,其前身是明朝洪武四年從浙江一帶隨軍入黔的“元皇寶壇”,共有18壇,傳承至今已有36代,且僅存此一壇,通常表演者需戴著古老面具表演,但是也逐漸演化為塗面化裝表演。我鎮的陽戲以其歷史久遠和保持較好的文化生態吸引了眾多學術界、藝術界專家慕名前來我鎮調查研究,在省、市、縣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內設機構

1、黨政辦公室
職責:協助鎮領導處理日常事務,聯繫協調好機關辦公室、鎮屬各部門關係;負責文秘、檔案、統計、信息、保密、接待、會務和機關事務後勤保障工作;組織草擬綜合性報告、政策性檔案;組織制訂和監督實施機關內部各項規章制度;承辦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主 任:索良炫
2、社會事務辦公室
職責:貫徹《村(居)委會組織法》,指導村(居)委會民眾自治組織的建設工作;負責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工作;負責婚姻登記工作;負責全鎮地名管理,協同有關部門處理區域邊界糾紛;協調指導殘疾人的教育和康復工作;城鎮低保工作;老齡、民族宗教等工作;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主 任:石 顥
3、人口和計畫生育辦公室
職責:貫徹實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負責草擬全鎮人口與計畫工作的規劃性檔案,積極研究對策措施,推動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綜合治理;制定本年度人口與計畫生育事業發展計畫;督促、檢查村(居)委會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落實情況,監督、考核村宣傳員的計畫生育工作;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
負責人: 何江濤
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
職責:貫徹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工作部署,研究、擬定本鎮的年度工作計畫、階段工作安排和措施,並負責組織實施;掌握、分析鎮內的治安、維穩形勢和工作動態,及時向上反饋信息;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定期召開協調會議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對可能引發重大治安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及時報告,並協助有關部門積極妥善處置;受理登記、轉辦、催辦和處理民眾來信來訪,承辦上級交辦的信訪案件;負責做好對涉毒人員的普查、登記、追蹤、查找監控工作,做好對吸毒人員的管控工作;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主 任:蘭文中
5、經濟發展辦公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
職責:負責全鎮經濟發展規劃、組建資料信息庫、搞好資料調查和招商引資工作,同時抓好科技培訓、經濟信息傳遞等工作;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擬訂全鎮安全生產規劃,研究解決安全生產重大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做好安全生產監督監察管理工作;及時匯報本地安全生產工作狀況,加強信息反饋;組織實施上級政府和上級部門下達的安全生產目標,完成各項安全生產工作任務;組織和領導本地安全生產檢查,對發現的重大隱患要及時研究或上報,並落實整改措施,及時消除事故隱患;督促所轄單位、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所轄地區發生傷亡事故及其它重特大事故後,要組織人員儘快趕赴現場施救,並及時報告,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組織或協助做好事故的調查處理和善後工作;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旅遊觀光

楠木渡鎮原名馬場鎮,1935年,紅軍從鎮內的茶山關、麻窩堡、楠木渡渡口等地突破烏江,攻打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點。2003年,為進一步宏揚紅軍長征精神,保護紅色文化,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馬場鎮正式更名為楠木渡鎮。楠木渡鎮茶山關渡口不但是紅軍戰鬥遺址,還是川黔古鹽道之要塞,“黔山蜀水”古分疆之碑題立於崖畔,渡口西岸山勢險峻,水面寬闊,烏江此域段水流平緩,河面寬200米,兩岸重巒疊嶂,電影四渡赤水曾在此拍攝外景。
1985年,茶山關渡口被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楠木渡鎮“十一五”規劃中,明確將引資在大塘口(麻窩堡)修建旅遊碼頭,並建立接待站;在楠木渡渡口建設旅遊渡假區;在茶山關開發省級文物紀念地和茶山湖,充分利用我鎮位於遵義紅色旅遊、谷撒河生態旅遊、構皮灘水上旅遊結合部的地源優勢,挖掘旅遊、餐飲業的發展潛力,積極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旅遊、餐飲業,促進就業及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依託位於遵義紅色旅遊、谷撒河生態旅遊、構皮灘水上旅遊結合部的優勢,大力發展楠木渡大橋“橋頭堡”經濟,集旅遊、休閒、餐飲、運輸等為一體,改善消費環境,逐步擴大消費需求,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
楠木渡鎮境內旅遊資源有山靈水沁,清涼幽靜,處處透著粗獷與生機的大塘口峽谷山水勝景,有以古渡雄關著稱的一水相連三大古渡風光(楠木渡、茶山關、大塘口),集靈山秀水於一身,有“黔蜀古分疆”之譽的烏江兩岸原始植被,又是紅軍突破烏江的主戰場之一,具有革命傳統教育意義。厚重的黃木陽戲文化,多彩的龍花燈文化,激情的紅色文化等完全有條件使文化旅遊成為楠木渡鎮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和優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