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是毘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成觀法師
基本介紹
- 作者:釋成觀法師
- 出版時間:2007年
- 出版社:毘盧出版社
- 頁數:1220 頁
- ISBN:9789579373241
- 裝幀:精裝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是毘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成觀法師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是毘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成觀法師 內容簡介 「楞伽經義貫」第三版序言 敝人於約二十年前(一九八四~一九八七)閉關時所注的楞伽經義貫,先後經由大乘精舍(一九九○年、初版)、佛陀教育基金會(一九九三年、初版二刷)、及高雄文殊講堂(一九九五年、第二版),各印了三千冊...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其譯名分別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羅、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闐(今新疆和田)僧人實叉難陀。各譯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於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早,更接近本經的原始義,因此流傳廣、影響大。我們也以四卷本為工作底本。針對佛僧對話,散文與詩句...
楞伽經(白話譯註)第二卷 楞伽經(白話譯註)第三卷 楞伽經(白話譯註)第四卷 附錄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宋·蔣之奇)附錄二《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北宋·蘇東坡)附錄三《大乘入楞伽經》序(唐·武則天)附錄四八識規矩頌(唐·玄奘法師三藏)附錄五八識規矩頌貫珠解(范古農 述、逸塵 注)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蘇軾)楞伽大義今釋卷第一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問題的開始 大慧大士所提出問題里的問題 什麼是識 識的現象 現識與分別事識的互相因果關係 如何恢復真識 其他學派與宗教理論的批判 一般哲學宗教思想的偏差 離心意識、證取心物同體的如來實相 心理狀態為形成五法的根源 心意識生起作用的境界現象...
楞伽經大乘性宗頓教四十一法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蔣之奇)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蘇軾)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貫珠解 八識規矩頌法相表 八識規矩頌總表 卷一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問題的開始 大慧大士所提出問題里的問題 什麼是識 識的現象 現識與分別事識的互相因果關係 如何恢復真識 其他學派與宗教理論的批判 ...
楞伽經大乘性宗頓教四十一法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蔣之奇)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蘇軾)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貫珠解 八識規矩頌法相表 八識規矩頌總表 卷一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問題的開始 大慧大士所提出問題里的問題 什麼是識 識的現象 現識與分別事識的互相因果關係 如何恢復真識 其他學派與宗教理論的批判 ...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包括:原文、今譯和串講(用括弧、另段的方式標出)。全書深入淺出,文句流暢,是一部將學術性和通俗性融為一體的別具特色的《楞伽經》讀本。圖書目錄 目錄 出版說明 序 自敘 凡例 楞伽經大乘性宗頓教四十一法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蔣之奇)楞伽阿跋多羅...
但注重性宗的學者,也勢所必讀,尤其標榜傳佛心印、不立文字的禪宗,自達摩大師東來傳法的初期,同時即交付《楞伽經》印心,所以無論研究佛學教理,或直求修證的人,對於《楞伽經》若不作深入的探討,是很遺憾的事。 目錄 程滄波居士 自敘 凡例 楞伽經大乘性宗頓教四十一法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卷一 問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 類別: 註解佛經 頁數: 1220頁 撰注者: 釋成觀法師 發行者: 大毘盧寺(台灣)‧遍照寺(美國)出版者: 毘盧出版社 承印者: 世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 2007年第三版,敬印一千冊 國際書碼:ISBN 978-957-9373-24-1,精裝 流通方式:非賣品 贈閱處: (台灣)大毘盧寺‧(...
它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由劉宋求那跋陀羅於元嘉二十年(443)譯出。經中通過佛在南海之濱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薩一百零八問的方式,論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四種禪”等義,而以“如來藏識”為歸結點。內容包括:原文、今譯和串講(用括弧、另段的方式標出)。...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玄義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疏 第三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空論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心釋 佛遺教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八大人覺經略解 佛說盂蘭盆經新疏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玄義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 第四冊 妙法蓮華...
(見金庸《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相傳釋伽牟尼在楞迦山講說此經。現存有三種漢文譯本,通行《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本,四卷。經文主旨,在以名、相、妄想(分別)、正智、如如等五法和徧計、依他、圓成等三性,說明宇宙萬有皆是虛假不實,唯是自心所現,而導...
它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由劉宋求那跋陀羅於元嘉二十年(443)譯出。經中通過佛在南海之濱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薩一百零八問的方式,論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四種禪”等義,而以“如來藏識” (即“阿賴耶識”)為歸結點。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經》...
本際經與其他佛典的語言問題,依次大乘經有《佛說人王辦若波羅蜜經》、《佛說千佛因緣經》、《賢劫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入楞伽經》、《正法念處經》及《佛說法經》等等十八部;小乘經有《啟世經》、《中阿含經》等四部,論典只有《中論》、《大智度論》兩部,總計二十四部釋典。此外,還有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