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
指人身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包括手陽明、手少陽、手太陽、手太陰、手厥陰、手少陰、足陽明、足少陽、足太陽、足陰、足厥陰、足少陰共十二經脈。十二經脈運行於一身內外,遍布各處,不論是四肢、軀幹、內臟無所不到。這十二經脈同人體內的臟腑均各有聯繫,是人身血氣外運、內外統一的主要循環通路,所以又名為十二正經,並以此構成經絡學說的主體。
古人觀察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和其大小的發展過程,發現陰陽的消長各可分為三個階段。陽的方面:少陽是陽氣之始,太陽是陽氣之盛,陽明是太少兩陽相合而成;陰的方面:少陰是陰氣初生,太陰是陰氣隆盛,厥陰是太少兩陰之交盡。這樣這將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再配屬手足而成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合為十二經。這種陰陽的概念與人體的部位和臟腑的屬性相配合,以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腑為陽、髒為陰作原則,結合經絡的循行分布與內臟的關係,定出了十二經脈的名稱。例如循行於上肢有關,所以定名為手太陰肺臟有關,所以定名為手太陰肺經;循行於上肢外側前緣的經脈,因其和大腸經。其餘類推。
十二經脈都有一定的順逆循行方向,並且相互銜接彼此通氣。據古籍載,“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種循行的走向規律,若以軀幹為中心,則手三陽、足三陰自肢體的遠端行向軀幹,是向心性的經脈;手三陰、足三陽自軀幹部走向四肢遠端,故是遠心性的經脈。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十二經脈可以溝通表里內外和通行營衛氣血,溝通四肢百骸、頭面軀幹,五官九竅,將人身組成一個上下左右、內外統一的有機活體,十分重要。根據經脈和臟腑的關係,還可以探究和判斷人的病理狀態,在臨床上有診斷必治療的重要價值。
人皮面具
傳說中的一種易容工具,將之套在頭上可以變換面目,喬裝他人。武林中許多高手皆擅此道,在江湖上行走時廣泛使用。在古龍《武林外史》中,王憐花便是製作人皮面具的高手。唯此面具製作工藝均未詳述,因難知究竟。
八仙迎客
亦稱“
八仙郊迎三百里”,是江湖上一種迎接賓客最隆重的禮節。主家多數是一幫之主或德高望重的人物。而負責出迎的八人或是本幫內武藝高強之人,也可能是客人身份,為表示對主人和所迎貴賓的尊敬而甘願充當主家的知客。八人分四對去遠道迎賓,所迎接的貴賓聲望、身份須在主人之上。(見梁羽生《廣陵劍》)
三象歸元
武學術語。三象歸元之說,在於研究神、氣、脈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人主張“神與脈合”,有的則側重“神與氣合”,有的主張舍氣從脈,有的主張“氣脈精神,天人合一”,不同的主張形成了不同的練功心法,不同武學流派由此而生。(見梁羽生《聯劍風雲錄》
三刀六洞
幫會規矩。如果做了無可挽回的錯事,請求對方恕罪,就得用利刃在自己的身體上對穿三個窟窿,此之謂“三刀六洞”。這是一種僅次於自盡的自我刑罰。黃河大幫會副盟主楚大鵬等在宮錦雲面前曾以此法賠罪,乞求其父黑風島主援手救治幫中兄弟的化血刀之傷。(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三清弟子
指道教弟子。三清,系道教所尊的三位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書說此三神居天外仙境,稱三清境,即玉清、上清、太清。一般將道家人稱為三清弟子。諸葛寬以此稱呼席大千。(見諸葛青雲《武林三鳳》)
大內
指皇帝宮殿。《舊唐書·德宗紀上》:“天寶元年四月癸巳生於長安大內之東宮。”另一意義專指漢代京城內的倉庫名。《史記·景宗本紀》:“置左右內官,屬大內。”武俠作品中的大內高手,即指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
大吹法螺
法螺是一種海中的軟體動物,殼為螺旋狀。大者於螺頭穿孔吹之,發聲可傳遠,吹之嗚嗚作聲,自古為佛事和軍用的樂器。“大吹法螺”被後人引申為吹牛之意。段譽對南海鱷神胡亂吹牛哄得他信以為真,心下自嘲自己“大吹法螺”。(見金庸《天龍八部》)
萬里行屍
屍體被趕屍人趕著行走,江湖上稱之為“萬里行屍”。據說湘西一帶,有專以趕屍為業的人,如“殭屍門”即屬此類。經趕屍人作法,死屍便聽從指揮,要走便走,要停便停,縱然是三伏天,行屍十天半月,也不會腐臭。這一行有很多禁忌,神秘詭異之至。路人若是碰到萬里行屍,便得遠遠避開,切忌和趕屍人講話。(見梁羽生《聯劍風雲錄》)。確有此事,但那都是趕屍人的把戲,是有兩個人輪流背著走的。
門規
又稱戒條,是某門派自掌門人而起都須凜遵的行為規則,大致為不得欺師滅祖、姦淫好色、色結妖邪一類內容。有些門派清規戒律甚為繁複,如華山派有七戒,恆山派有五大戒律。(見金庸《笑傲江湖》)
馬眼子
江湖行話。即專門四下探訪名馬的人。憑著一雙飽具經驗的眼睛,再加上一張油滑善辯的嘴,無往而不利。“馬眼子”周江曾企圖說服寇英傑將寶馬墨水仙賣給玉觀音鄔彩菱,卻碰了一鼻子灰。(見蕭逸《馬鳴風蕭蕭》)
開口笑
武林幫派之長樂幫中酷刑之一。以一根木棍撐入人口之中,自咽喉起碼塞至胃,一時不得便死,苦楚難當。(見金庸《俠客行》)
天龍八部
佛教名詞。佛經說擁護佛教的有諸天及龍神等八部,經常參與聽佛說法。《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即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天龍八部即“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以“天”及“龍”為首,故名。八部者,一天,指天神;二龍,指龍神;三夜叉,食鬼之神;四乾闥婆,只食香氣的樂神;五阿修羅,執拗而善妒之神;六迦樓羅,食龍之大鳥;七緊那羅,頭上生角的樂神;八摩睺羅迦,大蟒神。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的個性和神通。金庸將“天龍八部”作為他一部小說的名字,小說寫的是北宋時武林中的故事,其中並無神道精怪,借用此名是象徵書中那些性情各異的塵世人物。
夫妻臉
一對夫妻生活久了,兩個人的相貌會變得相似,名之“夫妻臉”。與之相類似,又有“朋友臉”。妙手李天回見到大風堂的趙簡和上官刃時,大感驚訝,認為是極難見到的“朋友臉”,於是以高超的手術將二人面貌互換,趙簡的身份成了上官刃,上官刃成了趙簡。後來,變成上官刃的趙簡利用易容後形象,打入四川唐門老巢唐家堡,甚至連自己的兒子趙無忌都認不出來而險些釀弒父悲劇(見古龍《白玉雕龍》)。現代科學已經注意到所謂“夫妻臉”的現象。
五行
中國傳統哲學的範疇之一,包括金、木、水、火、土五個構成萬物的元素。這五個元素的性質相生與相剋,因而可以說明事物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規律。“相生”意味著相互資生、助長,如,木生火、之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意味著相互制約、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說”在古代運用廣泛,統治者視為治理山川國家的法則,兵家以五行述勝負因素的相互關係,醫家用來觀察人病理變化,辯證施治,拳家以五行結合拳式和人體,用以解說拳理和鍛鍊法則。如以五行的形態、性能、方位為基準,將某些基本拳式配組為五行系統,作為構成拳式、拳招等的基本動作。五行中“木”可以彎曲、伸直,那么形意拳中直線出來的崩拳就屬木;劈拳如斧頭下劈,而金屬屬“金”,那么形意拳中的劈拳便屬金。此外,五行各自的分布方向是南方火、北方水、東方木、金方金、中央土,所以太極拳中將步法中“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作為五行。
以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來解釋拳理,攻防依此而設計,便產生了五行拳。形意拳譜說:“劈拳之形似斧,性屬金;鑽拳之形似電,性屬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屬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屬火;橫拳之形似彈,性屬土。”這樣,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劈拳能生鑽拳”,也就是能由劈拳動作轉接為鑽拳動作,依此類推。這種理論,使五行拳的動作規範化、程式化,如果用於實戰,則將大大拘泥了。此外,在武俠小說中還多處出現以五行原理而設定的各種花木陣、土石陣或者刀劍陣等。根據相生相剋的關係,組織起程式化的陣式是可能的,但如果說一踏入所謂陣中,頓時令人心智迷失,樹木土石皆“活”了起來,則屬無稽之談。
丹田
人體部位之一。丹田共有三處:兩眉之間的印堂穴為上丹田,兩乳之間的膻中穴為中丹田,臍下一寸三分處為下丹田。丹田是元陽之本,真氣生髮之處,人體生命動力之源泉。能鼓舞臟腑經絡氣血的新陳代謝,使之流轉循環自動不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亦賴以相繼。故丹田有“性命之祖”之稱,也稱之“十二經之根”、“五臟六腑之本”。又因為丹田是“呼吸之門”,又是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全身氣血匯集之所,故此又稱為氣海。古代醫家十分重視丹田的作用,“陰陽闔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令五臟皆潤。此中一線不絕,則生氣一線未亡。武術家認為:“練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無人敵。”丹田之氣由精產生,氣又生神,神又統攝精與氣。精是本源,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丹田內氣的強弱,是決定人的盛衰存亡的關鍵。一旦內功練成,內氣可收可發,收時內氣堅凝於腹臍之間,發則氣隨意轉,力從氣均無所不至。用之於技擊之中,隨意運行發放至身體所需要的部位,其威力甚大。在武俠小說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氣海(即丹田)涌動,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系誇張之語。
內家1
剛隱於內的武術風格,或以內功為主的武術家,或“以靜制動”的拳術。一般將武術兩大流派之一的武當拳稱為內家。從明代起武術界始有內外家之說,而以清初黃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銘》中始記載內外家之分。他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至清時,有人將太極、形意、八卦劃為內家,少林等多種拳術劃為外家。《國技論略》載:“南派——其中以太極為主,又有八卦、形意兩門,與太極拳為一派。北派門類甚多,其尤著者為彈腿、查拳、八番、長拳、迷蹤、二郎短打、地趟、八極、批卦等。”內家拳歷史上被認為起於明代道士張三豐。今之所謂內家拳的代表拳術是太極拳,由清康熙時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王廷,據戚繼光《拳經》創編而成,後衍傳有陳式、楊式(楊露禪傳)、武式(武禹襄傳)、孫式(孫祿堂傳)、吳式(吳鑒泉傳)等家。後代一些造詣高深的武術家,一般都是內外雙修,既長於內功,也精於搏擊。武俠小說中,有些過於誇大內容的“內功”,可於無形中發也飛沙走石、摧花折樹之力,屬於妄談。參見“外家”條。
內家2
俗稱方外人為外家,俗家人為內家。也有稱方外人為內家,俗家人為外家。
內家3
俗稱習武之中在家修煉的為內家,行走江湖的為外家。
點子
江湖上的黑話,意思為看守或者跟蹤的目標。 梁羽生《白髮魔女傳》:“白敏道:‘那兩個傢伙是硬點子,我起初還能和他們打個平手,後來越打越不行了。’”
扎手
江湖上的黑話,意味厲害,難以對付。梁羽生《游劍江湖》:“老大老二都是不禁吃了一驚,心道:‘想不到這黃毛丫頭也是這么扎手!’”
風緊
江湖唇典之一,唇典即黑話。
古時江湖綠(讀作“lu”四聲)林道中多以打家劫舍為生。但綠林人也是好人多,因古時貪官污吏甚多,苛捐雜稅甚多,欺壓百姓者甚多,很多人為了吃飯活命,占山為王的,打家劫舍的,有的有組織,有的打野戰。
以打家劫舍者為例,如果在集市上看到某個贓官在街上招搖,欺負人,那么也許綠林人之間就會交流,合計是不是要把這贓官做掉,如果都用普通的語言,自然就暴露了身份和行動,於是才有江湖黑話誕生,這樣即便當著老百姓大聲說出來,人家也不會明白,這很安全。這是黑話的由來。
風緊,是黑話中入門級的詞語,意思是,形勢對我方不利。後來有人將之升級,就是很多小說、影視作品中出現過的“風聲緊”之類的詞,都表示這個意思。
風緊一詞,通常與“扯呼”連用,“扯”,意為“快跑”,“呼”,只是一個語助詞,沒什麼特別的意思,但是我指的是“扯呼”中的“呼”,不包括“呼”的其他用法。也有說“風緊,扯”的,這無所謂了。
瓢把子
指頭部,有時也指幫會的老大、舵主、匪首。
見真章
或說“見個真章”,指較量,分個高下,梁羽生《風雷震九洲》:“即是要以平生武學,與仲長統見個真章。”
坐關
指閉關靜坐,修煉上乘武功。靜坐修練上乘內功,有四個境界。第一關是“風”,靜坐中陡覺“萬竅灑灑生清風”,這是真氣開始在體內暢通的階段。第二關是“喘”,練功者覺得真氣充滿體內,處處是氣,便自然而然地要發出深長面急促的呼吸,但與普通的喘氣不同,並無難受之感,而是喘得安適愉快。第三關是“氣”,坐中因喘急而發奇聲,這便是氣達重關,功行將滿的境界。清詩人龔定庵有夜坐詩云:“萬一禪關若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說的大抵就是這個境界的跡象與感受了。第四關通“息”,驀地“砉”然一聲,嘯聲突然中斷,大功告成。所謂通息,即是神功已成,轉為和平寧靜的氣息。(見梁羽生《狂俠天驕魔女》)
打尖
江湖唇典。意指旅人中途吃飯。如小說《紫拐烏弓》中,少俠吳湘到泰安城高升店,店小二迎上來問:“客官是打尖,還是住店?”
打坐
習武的種入門方法,即閉著眼睛盤足而坐。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種。打坐的基本內容有三:不動心,數息,破生死關。這些也是學習正宗武術的三個基本條件,否則,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禪。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為臣足。君有乾綱獨斷之明,臣民則效指揮如意之勢。儒家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便是這個意思。有些人練習技擊,平時一切本極從容,一旦倉猝應變,立感受氣息上浮,手忙腳亂,雖技擊工深,終難收效於頃刻。此即心動氣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為動,技擊自達神化之境。
數息本是道家修養法,佛門亦然。初學技擊者,脈沉靜氣脈沉靜,直達氣海,拋卻萬念,靜聽氣息之出入,默記其數,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記數太多,以免神昏心亂。比數息進一步的是聽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氣自肩腋而來,直貫掌緣五指之尖,靜心聽之,臂彎指掌間似有膨脹伸張之意。數息和聽息練到一定火候,則無論如何跳躍,氣亦不致辭喘促,下實則上輕。生死之關,為眾生之大關鍵。武功經絕是與克敵制勝聯繫在一起的,質而言之,即曰“殺人之術”。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關,則臨敵時毫無畏怯,即使敵人筋力勝過自己,也能靜以待之,乘虛而入,如操勝券。
東廠
官署名。明成祖於永樂18年(1420年)在京師東安門北設立東廠,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事,採用特務手段監視官員,鎮壓人民。用宦官提督,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察院之第二、第三人充任;設帖刑官二人,由錦衣衛千戶、百戶充當;隸役、緝事等官校亦由錦衣衛撥給。諸事可直接報告皇帝,權在錦衣衛之上。東廠內有不少武林強人,常於半夜三更潛入文武百官私第窺探,內閣大員聞之色變。明朝成化年間,東廠曾和錦衣衛一同奉旨查抄吏部尚書唐國瑞府第。 白馬非馬
古時公孫龍學派的名辯命題。他們認為“白”是命“色”的,“馬”是命“形”的,“形”“色”各不相干,“白馬”就是“白馬”,不能說“白馬是馬”。只能說“白馬非馬”段譽嫻於此學,頗有論辯之才。曾以此詰難南海鱷魚,使這個文墨不通的南海鱷神如墜五里霧中(見金庸《天龍八部》) 外功
所謂外功者,乃專練剛勁,如鐵臂膊等。這種功夫制人有餘,自衛則不足了。內功是專練柔勁,行氣入膜,以充全身,雖不足以制人,可是練到爐火純青的時候,不但拳腳不能傷其毫髮,就用刀劈劍刺亦難使其毫髮,就用刀劈劍刺亦難使其受損。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乃內外功之總括。如以《易筋經》論,“揉”為內功,“打”為外功;就太極拳而言,太極之“形”為外功,太極之“功”為內功。內功只有積精累氣一條正路,氣在丹田任督間流行者為內功,亦稱道功;由丹田積累而運達四肢全身筋骨皮者為正宗外功,此外還有一些不知運氣的鄉下土把式以及旁門左道的外功。內功為武術之體,外功為武術之用。人們常認為內功優於外功。涵靈禪師說:“習外功者,劈、擊、點、刺,念念皆在制人,是重於攻。攻者非但能夠殺人,亦能夠自殺,所以稱為當機。習內功者,運氣充體,如築壁壘,念念在於自保,任他來攻,縱有硬功和兵器,亦不能毀其得逞,終必知難而退,所以稱為生機。”
外家
剛顯於外的武術風格,或以外功為主的武術家,或以少林拳法為代表的武術。屬於外家的拳術種類甚多,有少林拳、少林十二式、少林七十二藝、大小洪拳、炮拳、長拳等約五十多種。相傳外家武術的創始人為北魏時中國佛教禪宗祖師達摩,經今人考證,達摩創立少林武術之記載不確。一般認為內家尚柔,以靜制動;外家剛健,以勁力見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內家重於內功,而外家偏於外勁。內外二家之分,是就兩大流派的技術風格而言,二者之差別在術不在氣。武術的內功與外功是各流派都具備的,均強調“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內外雙修。代表外家拳的少林武術,在內功方面亦有極高要求,如“拳打十分力,力從氣中出。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等。外家武術的著名內功有易筋經、混元一氣功、十八羅漢手等。參見“內家”條。 馭劍四妙
即輕、靈、疾、固四字。指輕快、靈巧、疾威以及盤心固掌內力深湛。鐵海棠以此教訓郭彩菱,認為她最後的“固”字功夫不到家。(見蕭逸《馬鳴風蕭蕭》)
西廠
官署名。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13年(1477年)在東廠以外增設西廠,用太監汪直提督,其人員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西廠搜羅武藝高強之人,為其所用。綠林大盜鄭四海就託庇於西廠,任錦衣校尉,曾奉汪直之命潛入大學士商輅家行刺。後來,西廠因遭到反對而被迫撤銷。武宗時宦官劉瑾專權,又一度恢復西廠,劉瑾被殺後廢除。東廠、西廠、錦衣衛三個特務組織狼狽為奸,時人並稱為“廠衛”。 自封血脈
又作“
自閉經脈”,術語。以上乘內功封閉經脈、血脈,停止經絡中物質和血液流動。中醫認為,人體循環系統除血管外,還有經絡系統,並認為其中亦有一定物質在流動、運行。經脈和血脈封閉的時間過長,人體會僵化不動。雲海和尚被白蠟針射中後,深恐白蠟蟲汁隨著血脈、經絡流遍全身,遂立即自封血脈。(見蕭逸《天龍地虎》)
自殘肢體比武
茅山花女珍薇在秦淮花會上選夫比武,拳掌、兵刃難分上下,於是她提出了這種自殘肢體比武方式。比武雙方各持一柄利劍,她在先,自行斬掉左手小指,對方隨後;再削去五指,再削手臂、左、右腿,挖目取心,直到分出勝負為止。自殘肢體比武,殘忍乖戾,自不足取,因而秦淮花會主持人取消了這種方式。(見臥龍生《七絕魔劍》) 閉關
武學術語,又稱“坐關”,語出自佛教。“閉關”在佛教中指個人或數人結伴,閉門專心結期修禪或數人結伴,閉門專心結期修禪或學經、懺悔、寫作等,斷絕一切事務與人事交往。結期的時間,最短者為三天、七天,中等者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個月,長者可達一年乃至三年。閉關一般是獨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傳佛教的瑜伽行者則多獨居山洞。有專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稱為“護關”,在武俠小說中則稱為閉關者“護法”。入關之後,洞口或門戶須封閉,僅留一送食物的小視窗,待修煉期滿,才能打破關口出關。結期閉關專門修禪,對於一般散亂多的人來說,顯然易闖過散亂關,使修行功夫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乃至深入各種禪定。小說家筆下的武學大師閉關修煉,多是為了突破練功中的難點或潛心修煉某種新奇武功。據說此種閉關必須經過“風、喘、氣、息”四個大關。閉關之初,幻覺較多,靜坐人會突有“萬竅灑灑生清風”的感覺,是為“風”關;在這一階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階段,真氣充滿四肢百骸,練功者自然會發生深長而急促的呼吸,是為“喘”關;到第三階段因喘急而發奇聲,是為“氣”關;在通了氣息之後,轉為寧靜和平,便是過了“息”關。四關過後,大功告成,閉關人恢復正常。閉關期間,人體處於非常狀態,不但毫無拒敵之力,而且極忌干擾,否則後果不可構想。閉關練功在許多武俠小說中無多有述及,皆以其小說家言,未可輕信。 守宮砂
守宮,蟲名,蜥蜴的一種,又名壁虎。因它經常守伏在屋壁宮牆,捕食蟲蛾,故得名,據晉朝張華撰《博物志》載:“蜥蜴——以器養之以硃砂,體屬赤,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點女人支體,終本不滅,有房室事則滅,故號守宮。”這便是守宮砂的由來。峨眉派女弟子拜師之時,均由師父在臂上點下守宮砂,逢到祖師郭襄誕辰時,均要檢視,凡婚嫁或失身者,守宮砂消失,便不能傳授本門最高深的功夫。(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併肩子
江湖黑話,即朋友之意。
江湖四忌
指僧、道、婦、孺。因這類人物,雖貌不驚人,卻常常身情絕技,深不可測。江湖大派宇內十二令的總提調鷹千里陡遇成玉霜,腦海里便記起這個告誡,再不敢造次。(見蕭逸《馬鳴風簫簫》)
陰陽
中國哲學的一對範疇。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歷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古代思想家認為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面,就用陰陽來表示之,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如西周末年伯陽父認為:“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國語·周語上》)《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進一步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把陰陽交替看做宇宙根本規律。在中國文化中,武術受中國哲學,文學藝術和宗教的影響最深,因此在武術的原理和招法上都體現了“陰陽”的內容。太極拳中“動與靜、曲與伸、柔與剛、合與開、弛與張、抑與揚”等拳理,就是對陰陽對立統一的具體表述。此外,中國武術的共同精神講究以靜制動,以虛御實,以巧勝拙等,也無一不貫穿著哲學上陰陽的基本意義。 紅貨
江湖唇典。指走鏢過押護的銀錢類貨物。
走鏢
舊時武林術語,即鏢師保護錢財物等上路,有時也有保護人的,稱肉鏢。江湖上把攜重要物品行路分為輕重二種走法,輕走指秘密上路,重走便是請保鏢護持上路。走鏢方式有三,一是威武鏢,二是仁義鏢,三是偷鏢。威武鏢是在行李上長插一桿大纛旗,旗上寫明鏢師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動的,上面安了軲轆。走鏢時將鏢旗拉至頂上,叫做拉貫頂旗,鑼聲打起長槌:“哐!哐!”鏢手們或亮起噪門喊號子,或者喊出本鏢局江湖名號,這叫亮鏢威。走仁義鏢,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長槌鑼、五星鑼或七星鑼。如果某個關卡厲害,不讓隊伍經過,又斗不贏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聲,馬摘鈴,車軲轆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過去,這便是偷鏢。 走火入魔
武學術語。練功方法有誤,導致氣血逆行而產生的現象。武俠小說中的武林中人最怕的是練功時“走火入魔”。走火入魔或者氣血逆行,穴道貌岸然封閉,導致癱瘓或殘廢,或者如癲如狂,痛苦不堪,重者當場狂噴鮮血,氣逆而亡。
走火入魔是道教內丹的說法,但其中的“入魔”則來自佛教所說“魔事”。魔,為梵語“魔羅(Mara)”的略譯,佛教指能破壞、障礙、擾亂學佛之人,從而令修行者喪失“慧命”而入於歧途者。佛書中一般說有四魔:一煩惱魔,指自內心生起的貪嗔痴等煩惱;二陰魔,指“五陰”,即身心;三死魔,指死亡;四天魔,指一種專門妨害修學佛道者的六欲天“魔王”。一般所說坐禪中可能出現的“魔事”,指禪定中的各種幻覺及身心的各種病態變化,主要是心理上的各種不自覺的變態、失調等現象。武俠小說中“走火入魔”的原因之是練功不得法,或練功的緊要關頭忽被擾亂心神。公孫奇搶來桑家毒功秘訣自行修煉,桑青虹又故意引導他走上錯誤的練功途徑,結果他走火入魔而死。(見梁羽生《狂俠天驕魔女》) 兩儀
中國古代哲學名詞。出自《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指天地或陰陽。一些武術家借用此詞來引申到拳法中,如武術家孫祿堂就將動為陽、靜為陰,合稱動靜為兩儀。他說:“身體一動一靜之式,兩儀是也。”孫氏還把左右變轉為陰陽轉換,把八卦掌的左、右繞圓走轉也合稱為兩儀。他說:“兩儀者,是一氣伸縮之理。左旋之則為陽儀,右轉之則為陰儀也。”另外,孫祿堂還依“近取諸身”說,比附人體“兩腎為兩儀”。動靜、陰陽、剛柔等是中國武術的重要形神特點,所以武術中多有以“兩儀”名辭引入之處。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掌門岳不群之妻寧中則善合兩儀劍法,並將之傳給令狐沖和岳靈珊。 兵解
魔教儀規。教主臨死前必須由部下割下頭顱,才能夠脫體飛升,是為“兵解”。若是經由雷火天劫,就會形神俱滅了。(見古龍《圓月彎刀》)
扯乎
江湖黑話,逃跑之意。金庸《鴛鴦劍》中:“蓋一鳴叫道:‘好傢夥,大鏢頭要扯乎!’”
招子
指眼睛。古代指招貼、告白。《永樂大典》中:“今早掛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來,商量明日雜劇。”大抵眼睛為一個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稱“招子”。武林中,下手歹毒者常直取對方雙目,意欲廢掉對手的招子。 松人
江湖黑話。趕快逃走之意。金庸《倚天屠龍記》中:“那少婦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奇經八脈
人體上的八條經脈,分別為沖脈、任脈、督脈、帶脈、陰維脈和陽維脈等。因其不拘於十二經脈,無表里配屬五行乾支,所以稱為奇經。在作用上雖然每經各有所異,但是總的來說,有溢蓄正經脈氣的調節作用。假使以自然界的物象來作比喻的話,則十二經脈猶如江河的幹道,而奇經八脈則是調節流量的湖泊。所以李時珍說:“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流於湖澤。”奇經八脈的分布縱橫於全身,皆以其循行的部位和作用而命名。其中沖脈、任脈、督脈皆起於胞中,而出於會陰之間,任脈由會陰而行於腹,督脈由會陰而行於背,相接於齒縫中齦交穴,分之則為任督二脈,合之則為一體,以象徵地理上子午南北現象;沖脈由會陰出氣街,並足少陰繞絡口唇;此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都為帶脈所經束;由於奇經之中除了任、督二脈有自己的腧穴外,其它各經都沒有自己的穴位,而附於它經,以它經的腧穴作本經的穴位,所以奇者也有“寄”的含義。新派武俠小說中,多有“打通”任督二脈的說法,認為這樣即可令人功力大進,甚至力量用之不竭,此系小說家言,不足信。
拆招
招,拳術、劍術等武功中的動作,如:“使了一招兒。”拆招,即指對打,也指對練。
金盆洗手
武林中人退隱時舉行的一種儀式。洗手人雙手插入盛滿清水的金盆,宣誓從今以後再也不出拳動劍,決不過問武林中的是非恩怨。儀式常邀武林同道觀摩作證。洗手人有的是因為一生殺人如麻,晚年放下屠刀,懺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種種紛爭醜惡,矢志退出漩渦,潔身自好,以求全軀。衡山派高手劉正風厭於正教與魔教之爭,曾想金盆洗手,誰知卻招來滅門之禍。(見金庸《笑傲江湖》)
空門
武學術語,防禦不到之處稱空門。
性命雙修
氣功修煉功法之一,屬高境界、高層次功夫,在儒、釋、道三家傳統氣功修行法門中各有不同派別。就道家而言,性命雙修指相對於外丹功的內丹功。道家功夫自古有內修和外養兩種。外養以藥補療法和飲食療法來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由此發展為外丹學派,開始將鉛、汞等礦物質與其它藥物來煉丹。隨著服丹者的中毒死亡,外丹術逐漸衰落。從五代、北宋開始,道家修煉的重點開始轉向內丹術。內丹的煉製過程即性命雙修的過程,較為複雜。一般武俠小說作品中,於道家或儒釋二家的內功修煉均籠統言之,所敘過程甚不嚴密。
駐顏術
保持青春的功夫。據說練成後可延留青春容貌數十乃至上百年。在多種野史筆記和武俠小說中雖多有提及,卻未見詳述其功法的修煉步驟及要訣。一般男性有以“采陰補陽”為駐顏之道,女性多需獨居某處,潛修多年方能練成駐顏術。女性駐顏術有成後,一般有所禁忌,或不能結婚,或不可生育。在古龍《名劍風流》中,本領高強的銷魂宮主朱媚就練成了駐顏之術,更以精通床笫媚術令天下風流俠少趨之若鶩。但她所練的功夫禁忌生育。後朱媚為情所累,不顧一切地為東方美玉生了個女兒,之後不到半年,一個傾城傾國的絕代佳人便雞皮鶴髮,看上去老了幾十年。在別家的武俠作品中,也有敘述某駐顏有術的女子,一旦死去,立即容顏大變,由少婦而作老嫗,如同《西遊記》中的白骨精一般。此均系小說家言,不足為信。在歷史上,對於延長壽命、永生不死最為孜孜追求的,是道家。道家早期以煉丹、服藥為主,探研長生不老的途徑,後來逐漸轉向注意人體自身內部的修煉,以氣功在身體之中“煉丹”,通過“性命雙修”的境界達到養生長壽,乃至得道成仙飛升的目的。 枯禪
佛教徒稱驚枯禪▲為枯禪。因其長坐不臥,呆若枯木,故又稱枯木禪。武俠小說中認為坐枯禪亦可增加內力。少林寺渡厄、渡劫、渡難三老僧坐枯禪經年,佛學與武學均有極高造詣。(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面壁
佛教用語。面對牆壁默望靜修。據說佛教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寓止於嵩山少林寺,曾面壁面坐,終日默然靜修九年。後一些武術門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門戒條,掌門人便罰其在山洞、懸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過一段時間。華山派弟子令狐沖曾被掌門人岳不群罰在思過崖面壁一年。(見金庸《笑傲江湖》)
挑筋抽肌
一種慘無人道的酷刑。用小刀割開肌肉,剔出筋用鉤鉤住並徐徐拉長,或者鉤住某條肌肉的腱部,往外撕拉。刑後,人即使不死,也會永遠殘廢。刀過無情想用挑筋抽肌法逼問姜步虛,但姜步虛的雙手突然間好似無骨的軟肉滑出了捆繩,腳鐐扣脛的鐵箍鉚釘也突然變形鬆脫繃飛,從而擺脫了鐐銬捆繩。(見臥龍生《蛟索縛龍》) 順風子
江湖黑話,指耳朵。
易容
改變人的形貌。江湖風清險惡,行走其中不得不或男扮女裝,或少作老相。易容最常用的手段是戴面具,面具有鐵制、木製等,一般醜陋無比。人皮面具最為精緻,據說能以假亂真。還有藥物易容,需花費較多的時日。最為徹底的是手術易容,可以完全改變人的形貌,其水平甚至超過當代醫學整容術。江湖上有名的大風堂堂主趙簡與助手上官刃以手術互相交換形貌,連他的兒子趙無忌亦無法識別得出。(見古龍《白玉雕龍》)
劍招用老 指某個劍術動作使完、做足。類似的說法還有“拳招用老”等。
說卦
《易傳》中解釋八卦性質和象徵的篇名。即《十翼》之一。孔穎達疏:“說卦者陳說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所為也。”篇中提出“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以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的命題。論證了“聖人作易”的宗旨在於“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為後來理學家高談道德性命的理論基礎。段譽認為他的師父孟述聖精通此學,顯然性情仁厚的段譽受說卦的影響也很大。(見金庸《天龍八部》)
遞門坎
江湖唇典,動手過招前自報師從門派之意。
結梁子
江湖唇典,指結仇。 結安答
安答,蒙古語,意為義兄、義弟。結安答即結拜兄弟。蒙古人習俗,結安答時要互增禮物。成吉思汗少時與札木合曾結為安答,共同起事,橫行天下,但他做了大汗之後,為權勢之爭,卻親手誅除札木合,郭靖與成吉思汗之子拖雷幼時亦結安答,及長卻成了領兵交戰的敵對雙方主帥。(見金庸《射鵰英雄傳》)
唇典
一種特殊的語言訊號,江湖上人彼此聯繫的一種特殊手段。亦稱隱語、行話、市語、方語、切口、春點、黑話等,是民間社會各種集團或群體出於各自文化習俗與交際需要,而創製的一些以遁辭隱義、譎譬指事為特徵的隱語。在三教九流的社會中,禮節;行李包袱的綑紮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擺設;個人的行、止、坐、立姿態相互輔用,都表達著主、客雙方一定的心愿和意圖。但這些還很不夠,最終仍需要通過隱語來徹底表達雙方的意思。唇典的產生,大致出於下列三種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諱而形成的市井隱語,如在船上說話,諱說“住”、“翻”等,以其它字語代替。二是出於迴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隱語行話。如舊時東北的響馬稱姓“楊”為“犀角靈蔓”,稱姓“何”為“九江八蔓”,稱姓“冷”為“西北風蔓”;當代香港黑社會以“四八九”稱“大路元帥”亦即“副堂主”等。三是語言遊戲類隱語。唇典的內容很廣泛,從人體部位到職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禮節、交往等,應有盡有,幾乎可以成為第二語言系統。如人體器官名稱:頭為瓢把子,眼為招子或湖,手為抓子,耳為順風子,口為海子或江子或櫻桃子(女),腿為金槓子,腳為踢杞,心為蠶子或定盤子等。武俠小說所描述的江湖社會中,一般武林中人常常使用一些唇典,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說中已有的用法。在民國時期的舊派武俠小說家中,以姚民哀、鄭證因對江湖唇典最為稔熟,作品中這類語言也最為豐富。新派武俠小說家大多相沿習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埋樁做案
武林中人辦案,習慣於以自己成名的兵器之類的東西放在顯要之處,以警告局外人,以免無意介入,引火燒身。稱為“埋樁做案”。(見梁羽生《風雷震九州》) 真人
1)草藥道家稱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為“真人”。《莊子·天子》:“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真人”之稱即始於此。一些道家人士曾被帝王賜贈“真人”之號,如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為長春真人。宋代道士則均被尊稱為“真人”,如道士張伯端號紫陽,後世稱為“紫陽真人”。小說中號稱“紫府真人”的席大千即為道士。(見諸葛青雲《武林三鳳》)
2)武林中亦稱性情率真、不事虛飾的人為“真人”。 鐵劍遺訓
江湖門派交接領袖的方式之一。多以信物伴隨著遺言等。泰山派創始祖師東靈道人遺下鐵鑄短劍一柄,是後世掌門人的信物。東靈道人遺言:“見此鐵劍,如見東靈”,弟子都須聽從鐵劍持有者的號令。泰山派玉璣子從掌門人天門道人手中取過鐵劍,便聲稱自己是新掌門。(見金庸《笑傲江湖》)
缺點子
江湖黑話。無人之意。
借力打力
太極拳技擊技法的重要原則。太極拳理認為人體為一太極,包括陰、陽兩方面,“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剛柔、內外、虛實、靜動、鬆緊、圓方都是陰陽的具體表現,太極拳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矛盾給予統一,達到陰陽相濟合一,使自身成為真正的太極體。在技擊上,太極拳理把對立雙方看做是兩個獨立的太極體,要求在意識上做到“彼此之力不混合”,“你是你,我是我”。對方之力打來,我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極體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對方,也就是意在阻止對方改變我太極體狀態或對我太極體進行損害的企圖。其情形如同我太極體是運動的,對方的力如同打在飛轉的車輪上,那么打來的力越大,對方自受危害也越大。所以借力打力並不含有主動出擊的意思,而只是以反作用力使進攻者受挫。真正的太極拳永遠不打人。這樣,借力打力不同於一般武術中化力打力的概念。後者有一化二打兩個過程,採用勾、掛、格、擋等手法化解對方招式,然後再打擊對方。借力打力也不同於一般所謂“四兩駁千斤”之說。武俠小說中的描寫重於技擊格鬥,將借力打力同化力打力混為一談,或者創造出“乾坤大挪移”、“以彼之道,還施其身”、“吸星大法”等武功,多屬誇張變形之談。 豹房
明武宗於宮禁中建造的淫樂場所。《明會要·方域二》:“正德二年,帝為群闡蠱惑,乃於西華門別構院築,築宮殿,而造密室於兩廂。句連櫛列,謂之豹房。”《明史·錢寧傳》:“引樂工臧賢、回回人於永及諸番僧以秘戲進,請于禁內建豹房新寺,恣聲伎為樂。”古龍筆下的陸小鳳曾利用豹房獲得過破案線索。 鴛鴦擂
擂台的一種形式。擺擂者如有女待嫁,又屬意於習武上乘之人,便可設擂擇婿,遍邀四方高手上台抖露武學,擇優而取。擺擂時需事先定下條件,如年齡限制、連勝幾場方可,等等。兩淮大俠周維城為愛女周月娥擺下鴛鴦擂,要求連勝十場者便可娶親。由於紅旗幫的擾亂,擂台未能正常進行,但周月娥也因此覓得了心上人謝雲岳。(見武林樵子《十年孤劍滄海盟》)
海底
江湖行話,原指組織中的門規、禮儀,如近代天地會的海底俗稱條子,上載天地會的見面切口∨等。旱號等。後套用逐漸廣泛,統稱海底為對方的來歷,如“盤海底”,即為詢查對門的來歷背景。 雪隱
即隱所,也就是廁所的意思。這本是方外人用的名詞,它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雪”指的是雪竇山的明覺禪師,“隱”指的是杭州靈隱寺,因為明覺禪師曾經在靈隱寺司廁職,所以寺剎即以雪隱稱廁。
因為福州的神僧峰義存,是在打掃隱所中獲得大悟的,故有此名。
幽靈山莊的主人老刀把子為了操縱武當派,陰謀暴亂武當山,在宣布其計畫時曾告曉手下屆時到武當的“雪隱”去尋找自己合手的兵器。秦嶺雙猿之一婁老太太不知何物為“雪隱”,老刀把子遂解釋一番。(見古龍《陸小鳳》)蛇兒江湖俚語,把兵器比做叫花子手上的蛇。
密宗
佛教教派之一,源出古代印度的密教。唐開元年間(716 720)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三人先後來華翻譯傳播,形成宗派。密宗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為依據,把大乘佛教的煩瑣理論運用在簡化通俗的誦咒祈禱上,認為口誦真言(意密)、手結契印(身密)、心作觀想(意密)三密同時相應,便可即身成佛。公元804年日僧空海來唐學法,密宗傳入日本,成立了真言宗。公元八世紀至十一世紀間,印度密教傳入中國西藏地區,建立了西藏密教傳統。密宗的著名武功為大手印。 散水
江湖黑話,撤退之意。金庸《倚天屠龍記》中:“那少婦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鎖關
高手比武時容易發生的一種險象。當兩人功力相等、抵死相拼時,由於氣過玄關,一時鎖住六根十脈,動彈不得,是為“鎖關”。花明和石秀郎過招時就發生“鎖關”。“鎖關”後十二個時辰可自行化解。(見蕭逸《天龍地虎》)
暗青子
江湖唇典,即暗器。
楞伽經
佛教經名。少林寺僧覺遠掌管藏經閣,內有一部達摩手書的《楞伽經》,其間卻夾雜寫有絕頂武學“九陽真經”的經文,拘泥不化的覺遠將兩種經文視為一體,不知不覺間竟然神功已成。(見金庸《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相傳釋伽牟尼在楞迦山講說此經。現存有三種漢文譯本,通行《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本,四卷。經文主旨,在以名、相、妄想(分別)、正智、如如等五法和徧計、依他、圓成等三性,說明宇宙萬有皆是虛假不實,唯是自心所現,而導歸於不生不滅之涅盤。又於八識中建立如來藏為第八含藏識,它含著善不善因,是認識世界一切的本源。菩提達摩以此經為禪宗“印心”的根據,唯識宗和早期禪宗亦以此作為主要典籍。金庸將之寫入小說情節中。 罩門
練金鐘罩、鐵布衫一類外功的人,身上總會有一兩處功夫練不到的地方,這就是罩門。金鐘罩等功練成,全身可以刀槍不入;但只有罩門例外,罩門如果被人發現,用重手法一戳,武功即廢。羊牧勞的弟子在長安街頭調戲少女,段克邪看見後隔空點穴,點中其罩門的尾閭穴,廢了其金鐘罩功夫。(見梁羽生《龍鳳寶釵緣》) 錦衣衛
官署名,即錦衣親軍指揮使司。明洪武15年(1382年)設定,原為皇宮禁衛軍,掌管皇帝出入儀仗。至成祖奪取皇位,欲以威懾諸臣,特命紀綱為錦衣衛指揮使,兼管巡察緝捕,為皇帝心腹,權力漸重。指揮使是錦衣衛最高長官,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設同知、僉事、鎮撫司鎮撫等官;其下有官校,專司偵察。錦衣衛所屬之鎮撫司分南北兩部,北鎮撫司專理詔獄,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為殘酷。錦衣衛中有不少武林高手、江湖異士。歷史上著名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等就被小說家寫入筆下,他為保護明朝建文太子含辛茹苦出了大力,同繼任錦衣衛指揮使陸讞殊死相爭。(見獨孤紅《玉龍美豪客》) 歃血為盟
古代訂立盟約時的一種儀式。公孫璞曾代表蓬萊魔女與黃河五大幫會共飲血酒,結為抗擊外族入侵的同盟軍。(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歃血,口含血,一說以指蘸血塗於口旁。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縱)。’”定縱,定合縱之約。 裸葬
明教中埋葬死者的規矩。入葬前須將死者的衣衫除得一絲不掛,以示每人出世時赤條條地來,離世時也當赤條條地去。常遇春在漢水之畔便以裸葬之禮安葬了明教彌勒宗大弟子周子旺的兒子。(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踩盤子
江湖唇典,指事先偵察要劫的對象。
趟子手
鏢局中人,走鏢時喝道開路的夥計。如洛陽虎威鏢局的趟子手在路途中揚起鏢旗吆喝:“虎嘯中州!虎嘯中州!請江湖朋友借道!”(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鏢局
受人錢財,憑藉武功,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的機構。又稱鏢行。舊時交通不便,客旅艱辛不安全,保鏢行業應運而生,鏢局隨之成立。鏢局有鏢旗、鏢號。隨著社會生活日益複雜,鏢局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廣泛,不但將一般私家財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繳的餉銀亦靠鏢局運送。由於鏢局同各地都有聯繫或設有分號,一些匯款業務也由鏢局承當。後來,看家護院、保護銀行等也來找鏢局派人。當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鴻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鏢局之一的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會友是北京當時最大的一家鏢局,其他有永興、志成、正興、義友、光興等鏢局。
鏢局保鏢主要有水路和陸路。鏢師上路,不但要會成功,還必須懂得江湖上的唇典,即行話,以便同劫鏢的綠林人物打交道。走鏢時,如果發現路間擺著荊棘條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這叫“惡虎攔路”,這些荊棘條子不能自己挑開,必須作好準備和劫路人見面。如果攀上交情淵源,彼此認同一家,便可順利通過。否則只好憑武藝高低。
鏢局不但賴於江湖上有強盜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關係密切。一些受官府注意的江湖人,進城後若住在鏢局,官府是不能緝拿的。一來因為鏢局勢力大,二來鏢局往往都有靠山,如北京會友鏢局的後台便是李鴻章。社會發展後,隨著火車、汽車、輪船的開通,鏢局逐漸難以為繼,北京八大鏢局先後關閉。有三百餘年歷史的會友鏢局,是在1921年關閉的。
鏢局是個很特殊的行業。在一般的武俠小說中,往往將鏢局劃為江湖武林一脈,其實鏢局既同綠林有來往,又同官府有關係,其得益決定了它的性質。在官和民之中,鏢局往往表現出矛盾的兩難狀態。
武術術語。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種方法總稱。具體要求是:“拳(手)是流星眼是電;腰(身法)如蛇行步賽鑽;精神充沛氣宜沉;力要順達功宜純。”即練功要求做到手捷快,眼明銳,身靈活,步穩固,精充沛,氣下沉,力順達,功純青。
武術術語。拳術中的踢、打、摔、拿四種擊法。“踢”指腿法,包括蹬、踹、彈、點、纏、擺、掃、掛等;“打”指拳法,包括沖、撞、擠、靠、崩、劈、挑、砸、撐、摟、攔、采、挒、勾、抄等;“摔”指率法(舊稱跌法),包括掤、鞏、揣、滑、倒、爬、拿、捋、勾等。“拿”指擒拿法,包括刁、拿、鎖、扣、封、閉、錯、截等。明戚繼光著書.拳拘率?拳經捷要篇》曰“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後世認為戚氏所言正是如今的踢、打、摔、拿。
武術術語。亦稱踢腿。各種直擺性或曲伸性的腿法練習。動力性柔韌練習方法。一腿直立;另一腿以髖關節為軸,依靠大腿肌群與髖腰肌的收縮與協調配合而踢起。
武術術語。即步位、步點。較藝中腳步移動的最佳位置,包括初步的方位、距離、時機。拳家制勝,均靠步眼到位,得機得勢。進,可以封堵、管扣、奪勢諸用;退,以求避擊,固勢之利。
武術術語。試探性手法、出售在於引誘對方招架還擊,探其虛實,繼而使出自己的招法。
餵手
武術散手訓練方法之一。教練或同伴反覆或連續以一種方法或組合動作攻擊對方,對方則按固定的招勢進行防守還擊。“餵手”也經常在教學中運用,依照對方所練的招勢要求,創造接近實戰或與實戰相一致的訓練條件。一般是用來誘導學生理解某一動作的攻防含義。
過門
武術對練術語。指一方掃腿,另一方向前跳步讓過;或一方使用器械掄掃,一方跳閃避讓,致使雙方調換防衛的動作。如:一方位東,另一方位西。前者掃,後者跳,而成後者位東,前者為西。後者動作,即“過門”。
開門
武術術語。即散手準備姿勢。又稱“拉開架子”、“擺好門戶”、“站好樁口”、“開手”。拳種不同,開門姿勢略有不同,亦可採取自由式,或故意露出破綻,麻痹、誘惑對方。
外門
武術傳統用語。較斗中,指對手的手臂外側。
里門
武術傳統用語。較斗中,指對方的手臂內側。
側門
武術傳統用語。指人體之側面,包括肩、肋、腰、胯。亦稱"邊門"、"偏門"。
正門
武術傳統用語。指人體正面,包括胸、腹、襠。
拳派
武術流派。主要以技術體系不同加以區分,也有因人因地劃分的。如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等。拳派近似於學派,但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其中尚摻雜了非以拳種特點異同的人為的宗派因素。
拳系
武術名詞。同源異流的拳術,有系統理論和技術。如太極拳,有陳、楊、吳、武、孫等多式為一拳系。
八仙
元劇《八仙慶壽》以漢鐘離、張果老、李鐵拐、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稱為八仙,民間流傳極廣。古拳家根據八仙的傳說和個性特點,創編了以“八仙”命名的各種拳械。如“八仙拳”、“醉八仙”、“八仙劍”、“八仙棍”等。
七曜
古以日、月、金、木、水、火、土為七曜。形意拳中稱頭、手、肩、肘、胯、膝、足七個部位為七曜。
鏢師
又稱鏢客,指專門從事保鏢職業的人。
鏢局
舊社會因交通不便而設立的一種保護行旅和運輸中貨物安全的職業性民間武術機構。
硬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系統訓練,其身體各部具有比一般人強得多的抗擠壓、抗擊打、耐摔跌的能力。
太極
古人稱派生萬物的本原為太極。古拳家借"太極"為太極拳命名,並用"太極"之理來說明太極拳理。
外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系統訓練,使身體表皮部分具有比常人較強達的抗擊力和抗磕碰的能力,達到外壯的效果。
內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方法訓練,以提高精、氣來達到身體內壯的方法。
角牴
古代武術搏擊的一種形式,起源於戰國,漢代角牴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技術水平也較高。唐周緘〈〈角觝斌〉〉有這樣的記載:"前勁後敵,無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拿近是用拳之手。"這與當今的摔跤大致相同。
八卦
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種基本圖形來表示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動作。還用"八卦"為八卦掌命名。
七拳
在武術技擊中,人體的頭、肩、手、肘、胯、膝、足七個部位都可以使用,因而稱之為七拳。
七星
古拳家指人體的頭、手、肩、肘、胯、膝、足七個部位為七星。
六合
六合有內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內三合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和,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另外,也有把六合稱為眼、心、意、氣、功、力六個方面的配合。
五刃
五刃是五種兵器。<<國語.齊語>>說"定三革,隱五刃"。韋照註:"五刃,刀、劍、矛、戟、戈也。"也泛指各種兵器。
五兵
指周代和春秋時期用以作戰的五種主要兵器,包括戈、殳、戟、酋矛、夷矛。
五行
古代武術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鑽、炮、橫五種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極拳中的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
五要
指練少林拳法中的五個要求:一要循序漸進,二要有恆心,堅持不懈;三要戒色慾與狂歡;四要涵養謹慎,不恃強凌人、好勇鬥狠;五要嚴格遵守練拳的宗法。
四梢
四梢指兩手和兩足。
四手
在太極拳術語中,四手是指掤、捋、擠、按四式連綴起來的四正推手,或指采、挒、肘、靠四式連綴而成的四隅推手。
三節
三節指梢節、中節、根節。就上肢而言,手是梢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形意拳則稱頭、頸為上節,軀幹及上肢為中節,下肢為下節。
鐵砂掌
指用掌反覆拍擊、搓擦裝有鐵砂和銳鐵片的粗帆布包,經過長期訓練,包的重量漸增,掌也獲得可擊破、拍碎硬度較高物體的能力。
外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外家"說法始於清康熙八年(1669),黃宗羲為王征南撰寫的《王征南墓志銘》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博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然而,少林拳家和一些武術家對此說法持不同觀點,認為少林拳是內外兼修的拳法。
梅花樁
指在呈梅花形的固定木樁上練習武術基本功和拳術套路,以達到身體輕靈、躍高落穩、步伐敏捷、視野寬闊的目的。
二指禪
用二指著地倒立(多以食指、中指)的弓法訓練。
十三勢
十三勢是太極拳的另一種稱法。太極拳古籍有"掤、捋、擠、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向成,乾、坤、震、兌及八卦,進、退、顧、盼、定"之說。五行乃金、木、水、火、土,比喻太極拳的五種步法。八卦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比喻太極拳的八中手法。五行八卦為十三勢,姑有太極拳一名。
童子功
指練武術的柔韌性好,即使是古稀老人仍能柔如孩童。
內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內家"起始與"外家"相同。黃白家在《內家拳法》中詳述了內家拳法的內容,其中有應敵打法、穴法、所犯禁病法、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和十段錦中等。晚清時有人把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統稱為內家拳。
二十四要
尾閭中正
這是練習太極拳的技術要領之一。尾閭,指骶骨和尾骨處。練習時,要求臀部不偏斜,使骶尾骨始終處於中正位置。
虛領頂勁
這是練習太極拳的技術要領之一。練習時,要求頭向上頂,但頸部肌肉不要僵直,頭部動作應與身體位置和方向的轉換協調一致。
百兵之帥
大刀也是武術中的大型兵器,刀刃寬闊,刀身沉重,威武起來氣勢雄偉。刀法有劈、砍、撩、掛、抹、帶、格、抽、斬、雲等,變化多端,攻防力強,故被稱為"百兵之帥"。
百兵之君
劍術的演練剛柔相濟,吞吐自如,輕快飄灑,氣勢連貫,造型優美。在器械中,其表現形式較雅觀,因而被稱為"百兵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