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囚對泣
- 出處:《晉書·王導傳》
- 拼音:chǔ qiú duì qì
- 拼音代碼:cqdq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解釋】: 楚囚:原指被俘到晉國的楚國人,後泛指處於困境,無計可施的人。比喻在情況困難、無法可想時相對發愁。
成語典故
【出處】:
《左傳·成公九年》:
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問之,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於嬰齊而夕於側也。不知其他。”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従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晉書·王導傳》:“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今日之行,榮於登仙,諸君何至作楚囚對泣耶? ★清·陳康祺《郎潛記聞》�
【反義詞】:談笑自若、敗而不餒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相對發愁
【英文】: the captives from Chu weeping with each other
【故事】:
鐘儀為楚共王時期(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0年)楚國設在鄖邑的行政長官,稱作“鄖公”,鐘氏,名儀。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鄭國,鐘儀隨軍出征,由於戰敗,鐘儀淪為戰俘,鄭國把他抓住後,又轉送晉國,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間,鐘儀懷念故國,不忘家鄉,他想到楚國的戰敗,不禁潸然淚下,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公元316年,劉曜率軍滅了西晉。司馬睿在王導的擁護下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王朝。一些貴族及大臣每當天氣晴朗時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飲酒,武城侯周凱發感慨引發大家都哭了起來,丞相王導說要收復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樣相對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