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儀

鐘儀

鐘儀(生卒年不詳),羋姓,鐘氏,名儀,春秋時期楚國人,楚國公族,在楚國被封為鄖公,後世尊稱為四德公,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軍被擊敗,鄖公鐘儀等人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

基本介紹

  • 本名:鐘儀
  • 別稱:四德公
  • 所處時代:春秋
  • 職業:古琴演奏家
  • 官職:鄖公
  • :羋
  • :鐘
簡介,左傳,成公七年,成公九年,楚囚對泣,歷史評價,

簡介

鐘儀,春秋時楚國人,在楚國封為鄖公,後世尊稱為四德公,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2年,晉侯到軍中視察,發現了兩年前鄭國獻來的楚國俘虜鐘儀。鐘儀自稱是伶人,晉侯就給他一張琴,命他演奏。鐘儀所彈奏的都是南方楚調。晉侯認為鐘儀未棄本職,不忘故土,受到了感動。為了促進晉楚兩國和平關係,晉侯就把鐘儀送回了楚國。
鐘儀是中國最早見於文史記載的職業琴人。他演奏的曲調,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這說明當時的琴曲,已有地域特點之分別。
當時的樂師地位很低下,他們常常像禮品一樣被送來進去。公元前531年,鄭國送了一批樂師、女樂和樂器給晉國,晉侯又將其中的一半轉送給他的屬下魏絳(《左傳·囊公十一年》。可見這些樂師的地位和一般奴隸是相差不多的,遇到了殘暴的主子,他們的命運就更加悲慘。師曹在教授彈琴的時候,得罪了衛侯的寵姬,竟然遭到了三百鞭的毒打(《左傳·襄公十四年》,就是這類例子之一。

左傳

成公七年

秋,楚子重伐鄭,師於汜。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鐘儀,獻諸晉。
晉人以鐘儀歸,囚諸軍府。
翻譯
秋季,楚國的子重進攻鄭國,軍隊駐紮在汜地。諸侯救援鄭國。鄭國的共仲、侯羽包圍楚軍,囚禁鄖公鐘儀,把他獻給晉國。
晉國人帶著鐘儀回去,把他囚禁在軍府。

成公九年

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伶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問之,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於嬰齊而夕於側也。不知其他。”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従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晉,報鐘儀之使,請修好結成。
翻譯
晉侯到軍府的倉庫視察,見到鐘儀,問人說:“被拘著還戴著南方冠服的人是誰?”
主管倉庫的人回答說:“是鄭國人獻的楚國俘虜。”
晉侯讓人放了他,召見並且慰問他。鐘儀再拜叩頭致謝。
晉侯問他的世官,他回答說“是樂官。”
晉侯說:“能奏樂嗎?”
鐘儀回答說:“這是先父的職官,豈敢另學其它的東西?”
晉侯讓人給他琴,他彈奏南方樂調。
晉侯說:“你們的君王為人怎樣?”
鐘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
晉侯再三問他,他回答說:“他做太子的時候,師保事奉他,早晨向嬰齊請教,晚上向側請教。我就不知道別的了。”
晉景公把這件事告訴範文子,文子說:“這個楚國俘虜,是個君子。說他先父的職宮,是不背棄根本。奏樂奏家鄉的樂調,是不忘記故舊。舉出楚君做太子時候的事,是沒有私心。稱二卿的名字,是尊敬君王。不背棄根本,是仁德。不忘記故舊,是守信。沒有私心,是忠誠。尊敬君王,是敏達。用仁德來處理事情,用信義來固守它,用忠心來完成它,用敏達來推行它,再大的事情也一定能辦成。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讓他結成晉、楚兩國的友好。”
晉景公聽從了範文子的話,以厚禮接待鐘儀,讓他回國代晉國求和。

楚囚對泣

“楚囚對泣”這則成語,《漢語成語辭典》和《漢語成語大辭典》等成語工具書中均予收錄。成語故事典源於《左傳·成九年》,《世說新語·言語》也記載了此典故。典故里的“楚囚”,即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愛國者、時任安陸(古鄖地)的地方長官“鄖公”鐘儀。
鐘儀為楚共王時期(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60年)楚國設在鄖邑的行政長官,稱作“鄖公”,鐘氏,名儀。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鄭國,鐘儀隨軍出征,由於戰敗,鐘儀淪為戰俘,鄭國把他抓住後,又轉送晉國,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間,鐘儀懷念故國,不忘家鄉,他想到楚國的戰敗,不禁潸然淚下,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過了兩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公元前582年),晉景公見到“楚囚”鐘儀,他問別人道:“兵器庫里那個頭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誰?”隨從回答說:“那人是鄭國轉送來的楚囚”。景公對這個被關押了兩年,還仍然帶著自己國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鐘儀釋放出來,並立即召見,以示撫慰。期間,晉景公問起鐘儀的家世,鐘儀回答:“我的先世是職業樂師。”景公當即要他奏樂,鐘儀拿起琴,演奏起楚國的樂曲。景公有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楚共王這人怎樣?”鐘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評論楚共王的為人和其他的事。晉國大夫知道這件事情後對景公說:“這個楚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自己的姓名而說他父親,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國的音樂,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說楚王小時候的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是楚臣,這是表示對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必定能辦得很好。”於是晉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待他,為了促進兩國和好,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鐘儀便被稱為四德公,其後世以其為祭祀祖宗的堂號。鐘儀回到楚國後,如實向共王轉達了晉國願意與楚國交好的意願,並建議兩國罷戰休兵。共王採納了鐘儀的意見,與晉國重歸於好。
鐘儀愛國的故事,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王粲在《登樓賦》中對鐘儀大加讚賞。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在《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中,還把“鐘儀琴”與漢代著名的愛國者蘇武的“蘇武節”相提並論:“鐘儀琴未奏,蘇武節猶新”,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鐘儀那種大義凜然,不顧個人安危,深切懷念故國的愛國情操的深情讚頌。
此事《左傳·成公九年》有相關記載,可見,鐘儀當時彈奏的樂曲,已有鮮明的地方風格,說明在當時古琴就已出現風格與流派的現象。

歷史評價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王粲在《登樓賦》中對鐘儀大加讚賞。王粲者,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王粲的辭賦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與曹植並稱為“曹王”。
“鐘儀琴未奏,蘇武節猶新。受祿寧辭死,揚名不顧身。”初唐四傑之楊炯在《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中,把“鐘儀琴”與蘇武的“蘇武節”並論,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鐘儀不顧個人安危,懷念故國的愛國情操的讚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