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雙博士、人民日報記者)

楊立新(雙博士、人民日報記者)

楊立新,男,新聞學和書法學雙博士,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分別師從方漢奇先生、歐陽中石和劉守安先生。現為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一讀室主任,主任編輯;併兼任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書寫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文化部中國詩酒文化協會天恆詩書畫院顧問、遼寧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苑春秋》雜誌社顧問等職。為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文化、書法和新聞學的研究以及書畫創作、書畫文物鑑定,出版有《習近平用典》、《錯字的尖叫》、《“左”傾錯誤時期的〈人民日報〉》、《楊守敬書法思想研究》等專著,發表各類學術論文百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立新
  • 外文名:yang lixin
  • 別名:楊新、穆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鹽城
  • 出生日期:1968-09—09
  • 職業:學者、報人、書家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 信仰:儒學
  • 主要成就:文字學、書法、紅學、新聞學、詩詞創作、書畫創作、書畫文物鑑定
  • 代表作品:《習近平用典》、《錯字的尖叫》、《“左”傾錯誤時期的〈人民日報〉》、《楊守敬書法思想研究》
個人履歷,個人作品,

個人履歷

1988.8—1989.11安徽淮北礦建公司幹校、幹事
1989.11—1993.8安徽淮北日報社、周末版編輯
1993.8—1996.7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
1996.8—北京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主編
2002.8—2005.8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2004.8—2009.8首都師大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博士

個人作品

主要論文和著述有:
新聞類:
《新聞衝擊波——北京青年報現象掃描》(參與寫作,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向讀者讓利——中國報刊發行大戰的新趨勢》(《新聞愛好者》,1994年第十二期)
《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新聞界穩定報價讓利讀者》(《新聞出版報》,1994年11月25日二版頭條)
《報格——新聞機構的立世之本》(《新聞研究》,1995年第二期)
《淺談淳化閣帖中的“狀”和“狀報”》(《新聞春秋》,1995年第二期)
《中國古代報紙起始於何時?——〈淳化閣帖〉中的“狀”和“狀報”考》(《新聞愛好者》1995年第四期)
《新聞職業道德滑坡的思考》(《新聞界》,1996年第一期)
《新聞工作的德與才》(《新聞采編》,1996年第六期)
《報格論》(碩士論文,1996年)
《試論新聞職業道德進步的社會制約因素》(收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傳播學術報告會論文集》,199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試論新聞工作者的人品和文品》(《新聞采編》,1997年第三期)
《社會風尚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愛好者》,1997年第六期)
《文清——走在生活與<生活》之間》(《新聞愛好者》,1997年第十期)
《〈開元雜報〉質疑》(《新聞大學》2003年春字號,收入當年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
《“左”傾錯誤時期的〈人民日報〉》(博士論文,2005年;2013年9月由台灣花木蘭出版社出版,該書為方漢奇先生主編的《中國新聞史研究輯刊初編》(12冊)第一冊)
《一代詩魂今去矣!——痛悼七月派著名詩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徐放先生》(該文獲《文苑春秋》2011年度文學獎)
《煉就“火眼金睛”,當好媒體“把關人”》(《青年記者》,2012年7月上)
《人民日報歷史上的24個休刊日》(人民日報《社內生活》,2013年7月18日)
《大躍進新聞啟示錄》、《建國六十五周年美展中的<人民日報>》等;
書法類:
《楊守敬書法思想研究》、《楊守敬的碑帖並重思想》、《書法傳播學》、《中國銀行標牌書法溯源》、《從書法看毛澤東蔣介石個性差異》、《中共高層“毛體書法群”》、《周恩來 :偉人遺墨彪青史》、《罕見的鄧小平手跡“還我河山 ” 》、《朱鎔基:頗有可觀的政治家書法》、《康生:不可小覷的書法大家》、《沈從文: 玩票“玩”出的書法大家》、《美麗哀愁的林徽因書法》 、《柳如是:墨香得氣美人中》、《王羲之密碼》、《探春為何鐘愛顏真卿書法?》、《賈寶玉是書法家》、、《“懷素書蕉”背後的秘密 》、《一身書卷氣 出手翰墨香》、《翰墨生香的臺靜農信札》等;
文字類:
《錯字的尖叫》《簡化漢字指瑕》《李敖少見多怪糾“錯字”》、《范曾笑蘇軾寫錯字失公允》、《<新五代史>“謝瞳”辨》《新聞史上的“一字之誤”》《這十六個字,難倒多少人》《“目不識丁”話“丁”字》《“我”是什麼?》《<教育學>有傷大雅之“硬傷”》《慎用“和葉社稷如一統”》《莫道“州郡”是基層》《<百年潮·中國夢>兩處文史錯誤》《請君慎用“鎂光燈”》《“長公主”是大公主?》《須知“恥”字當從“心”》《讓“愛”成為“愛”!》《“錢鐘書”坐困圍城》《清涼台前文字辯》《高適、胡適將何適?》《“乾手器”咋成“乾手器”?》《劉知幾知道什麼?》《知否?知否?應是“木昜為楊”》《眾水成冰為哪般?》《北大圖書館沒有<後漢書>》《董卿念錯字誰之過?》《錢文忠怪解武大郎綽號》《陝西人不識“陝西”》《武松緣何成“武松”?》《不知何處是“故裏”》《“風起於青萍之末”是語文錯誤》《北京奧運之“醜”》《天宮神仙也愛鬥牛?》《有“毒”的漢字》《華僑敢吃刀削麵嗎?》《“還我頭來!”》《名勝古蹟“著名錯字”辯誣》《西遞“錯字聯”本無錯誤》《被誤讀的平遙古縣衙》《績溪胡氏宗祠“錯字大鐘”解密》《破解武夷山文字之謎》《“琅琊”幾欲迷人眼》《濟南名士軒上的“三點”謎團》《長壽石讓人過一年小一歲?》《孔子墓前鬧文字笑話》《雲居寺“怪字”難倒專家》《棲霞寺的文字之爭》《揚州個園裡的怪字》《宜昌要給大書法家米芾改“錯字”? 》《李鴻章:錯字暗藏“中國夢”?》《張謇為何寫三條腿的“馬”?》《康熙為何寫三點水的“魚”》《蔣介石:“烈”字少一點,烈士少一點?》《為“出現最多的錯字”平反》《辨“善”》《古人為何愛“缺德”?》《古人為何喜“少慧”?》《從“廈”字看古今人的不同心理》《山海關人為啥字爭論不休? 》《怪哉!兩名校學生不識校名校訓 》《曹操唯一傳世書法竟有錯字?》《真娘為何成了“假娘”?》《歐陽修:“文章太守”咋成“風流太守”?》《乾隆去“巫”為哪般?》《“天下第一錯字”原是謬說》《想說“第一”不容易 》《“峰”字暗藏康熙尋父秘密?》《“碑”字少一撇林則徐自寓丟“烏紗”?》《磐陀石下文字辯》《聰明泉咋讓人糊塗? 》《濟南名士軒上的“三點”謎團》《鄧小平題“南浦大橋”有錯字?》《風雨滄桑話“國”字》《請君莫笑孔乙己》《神秘大佛的神秘文字》《試解“碧山吟社”之謎》《白馬寺解“文字禪”》《紹興沈園“井”中探秘》《郭沫若50年後的文字公案》《亂解“蘇堤春曉”令人噴飯》《戲說孔府楹聯斯文何在》《“徐園”中藏有一隻虎 ?》等。
鑑定類:
《齊白石<向日葵>有鬼》《拍出4.368億天價的<砥柱銘>是彌天大謊!》《美拍賣西安事變毛澤東署名密件疑為贗品》《破解岳飛“天書”》《江青“毛澤東手跡贗品”揭密》《發現孫中山章太炎贗品》《文物修復,不要率爾操觚!》《國博:推介偽錢不應該!》《陝西日報“偷”人民日報報頭》《 乾隆走眼<三希堂法帖>》等;
文史類:
《“鏡子論”的隱喻》《“正衣冠”的隱喻》《“洗澡論”的隱喻》《錯字的尖叫》《莫言<生死疲勞>copy<聊齋·三生>》《怎樣化解漢字書寫危機》《中國古代的題壁詩》《誰是清朝真正的掘墓人》《〈蔣介石日記〉不可信》《讓中國文化引領“中國製造”》《解析諸葛亮、林黛玉的白日夢》《新版<紅樓夢> 錯謬知多少》《從名人絕筆探其臨終心境》《從反詩看“反賊”》《海參崴,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海參崴淪陷150周年祭》 《江澤民的絕妙好詞》《清華,別冷落了<王靜安碑>》《趵突泉500年難解之謎》《再探頤和園“復殿留景”背後秘密》《李白:分身三處題“壯觀”》《聚訟紛紜的比干墓碑》《書院怎成了沒文化的地方》《明年又是甲午年》《384年前北京驚心動魄的大地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