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鈺(四川農業大學原副校長)

楊文鈺(四川農業大學原副校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文鈺,男,漢族,1958年12月出生,四川大英人,1982年01月參加工作,1991年07月入黨,研究生學歷,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負責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農業部大豆產業體系崗位專家。中國作物學會作物栽培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農藝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生長物質協會理事。曾榮獲全國星火先進個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全國先進農業科研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和四川省優秀博士後、“十一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先進個人。 主持“973計畫”項目課題、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重大科研項目20多項,出版專著4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70 余篇。獲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 項、三等獎4項。針對四川省川中丘陵生態區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形成了該生態區農業持續高效發展的對策和技術體系,獲四川省2000年科技進步三等獎1 項。主持完成的四川水稻豐糧工程項目獲2009 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主研完成高配合力優良雜交水稻恢復系蜀恢162 選育與套用項目,獲四川省2000 年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獲四川省2006 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曾任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文鈺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1958年12月出生
  • 籍貫四川大英人
簡介,個人履歷,所獲榮譽,科研成就,任免信息,在研究項目,主要獲獎成果,發表論文,

簡介

楊文鈺,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系農業部大豆產業體系崗位專家,農業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農藝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高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作物學會作物栽培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曾榮獲全國星火先進個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全國先進農業科研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四川省優秀博士後和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該同志長期從事作物生理、作物栽培的教學、科研和推廣。教學上改革創新,發表教改論文6篇,主持完成的教改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主研的教改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編或副主編全國統編教材和地區協編教材8部,其中《作物栽培學(南方本)》和《農學概論》獲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優秀教材獎。先後主持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20多項,出版專著4部,在《Plant Growth Regulation》和《作物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80餘篇,主持或主研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專利授權10項,主持研究形成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連續5年被農業部、連續4年被四川省列為主推技術。現承擔國家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部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四川省育種攻關項目等10餘項,主要從事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理論與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個人履歷

1978.03——1982.01,四川農業大學(原四川農學院)農學系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2.01——1991.04,四川農業大學農學系任教(其間:1987.08—1988.12在英國LongAshton研究站進修,1988.12晉升講師,1988.12—1991.04教研室副主任);
楊文鈺教授楊文鈺教授
1991.04——1993.04,四川農業大學農學系副主任(副處級)(其間:1992.12晉升副教授);
1993.04——1999.07,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其間:1997.04—1997.10斯里蘭卡援助雜交水稻項目專家組組長,1995.12晉升教授);
1999.07——2004.09,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院長(其間:1999.09—2002.06山東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學習,獲農學博士學位);
2004.09——2004.12,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
2004.12——2019.01,四川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04.09—2005.07兼任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院長)。

所獲榮譽

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農業部大豆產業體系崗位專家。中國作物學會作物栽培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農藝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2017年)、四川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生長物質協會理事。
楊文鈺博士曾榮獲全國星火先進個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全國先進農業科研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和四川省優秀博士後等。榮獲“十一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先進個人。

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作物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區域農業和植物化控等項目,以及教學教育改革項目,獲國家和省級教學科研成果獎11項。
教學成果獎有:“農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1,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第五);“建立‘一個中心,兩個循環’的實踐教學新模式”,1997,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二等(主持);“構建‘珠鏈式’教學模式,培養植物生產類高素質農業創新人才”, 2000,省教學成果獎三等(第一);“高等農業院校實踐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及四川農業大學的實踐”,2000,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第四);“新世紀農業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2005年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一)。主要科研成果:雜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黴素兩季增產技術及機理研究,1994,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川中丘陵區主要農作物持續增產綜合技術的研究與示範, 2000,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第一);玉米系列化控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2002,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一);高配合力優質雜交水稻恢復系蜀恢162選育及套用,2002,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四);重穗型雜交稻的生理機制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套用,2006,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四);烯效唑乾拌種對小麥的調節機理及套用,2006,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2008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9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2010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3年獲科學技術部、農業部“全國星火計畫先進個人”,2004年獲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2005年獲農業部“全國先進農業科研人員”,2009年獲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2006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優秀博士後”,2011年獲科技部豐糧工程先進個人。現主持研究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理論與技術已在四川等地累計推廣1694.3萬畝,獲社會經濟效益59.5億元,已成為西南地區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糧食生產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現有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研項目近10項,科研經費充足。

任免信息

2019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楊文鈺的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職務。

在研究項目

1.科技部973項目:作物多樣性對病蟲害生態調控和土壤地力的影響(2011CB100400)——作物群落結構對產量與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2011CB100402)
2.農業部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專項(CARS-04-PS19)
3.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現代農作制模式構建與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201103001,2011-2015)
4.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主要農作物高產高效生理基礎及栽培新技術研究與套用(201203096,2012-2016)
5.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西南丘陵地區多熟高產高效生態農作制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nyhyzx07-004-10,200803028)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大豆莖稈耐陰抗倒機理研究(31071373)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大豆葉片光合適應性的生理生化與基因表達譜分析(31171476)

主要獲獎成果

1;主要作物種用化控抗逆壯苗栽培技術體系的研究與套用,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
2. 四川雜交中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推廣,200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
3. 烯效唑乾拌種對小麥的調控機理與套用,2006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持);
4. 烯效唑調控水稻的機理與套用,2008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
5. 多熟制下糧飼兼用型玉米高產優質栽培及青貯技術研究與套用,200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
6. 川中丘陵主要農作物持續增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200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
7. 玉米系列化控技術的研究與套用,2002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

發表論文


1. Jing Zhang, Donald L. Smith, Weiguo Liu, Xingfu Chen and Wenyu Yang. Effects of shade and drought stress on soybean hormones, yield of main-stem and branch.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10(65): 14392-14398;
2. Jing Zhang, Weiguo Liu, Xingfu Chen, Wenyu Yang, and Donald L. Smith. Non-hydraulic root-sourced signaling and grain yield stability under shade of maize during progressive soil drying in soybean.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 6(27): 5905-5910;
3. Zhang Jing, Chen Xingfu, Liu Weiguo and Yang Wenyu. Stability analysis of yield and quality of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by 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model. Research on Crops, 2012, 13(1): 338-345;
4. Zhang Jing, Cao Xiao-Lin, Yong Tai-wen and Yang Wen-Yu. Seed by Uniconazole waterless-dressing induced tolerance of soybean to water deficit stress in relation to changes in 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Research on Crops, 2012, 13(1): 147-154.
5. Dabing Xiang, Taiwen Yong, Wenyu Yang, et al. Effect of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 Nutrition on Growth and Yield of Soybean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 2012, 7(3): 342-351;
6. H. Han, W. Yang.Influence of uniconazole and plant density on nitrogen content and grain quality in winter wheat in South China.PLANT SOIL ENVIRON,2009,55,(4): 159–166
7. Yan Yanhong,Yang Wenyu.Seed treatmnet with uniconazole powder improves soybean seedling growth under shading by corn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2010,13(4):367-374;
8. Yan Yanhong,Yang Wenyu.Effects of spraying S-3307 on yield,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of relay-planting soybean. Research journal of agronomy,2008,2(3):82-86;
9. Yao Xiong, Wang Li, Ren Wan-Jun and Yang Wen-Yu.Introduction of optimized-broadcasting rice technique.RESEARCH ON CROPS,2009, 10(2): 203-205;
10. Wang Zhu,Yang Wenyu.New system of soybean planting in hilly soils of south china.crop research,2007,34(1,2,3):35-38;
11. 向達兵, 郭凱, 雷婷, 楊文鈺等. 磷鉀營養對套作大豆莖稈形態和抗倒性的影響[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0, 32(3): 395-402;
12. 向達兵, 雍太文, 楊文鈺, 等. 不同種植模式對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及作物產值的影響[J]. 套用生態學報, 2010, 21(6): 1461-1467;
13. 向達兵, 郭凱, 楊文鈺, 等. 磷、鉀營養對套作大豆鉀素積累及利用效率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0, 16 (3) : 668-674;
14. 向達兵, 郭凱, 楊文鈺. 套作大豆乾物質積累及鉀肥利用率的動態變化[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2, 34(2): 163-167;
15. 王竹,楊文鈺.玉/豆套作蔭蔽對大豆光合特性與產量的影響.作物學報,2007,33(9):1502-1504;
16. 張含彬,任萬軍,楊文鈺,伍曉燕,王竹,楊繼芝.不同施氮量對套作大豆根系形態與生理特性的影響.作物學報,2007,43(1):36-40;
17. 王竹,楊文鈺,伍曉燕,吳其林.玉米株型和幅寬對套作大豆初花期形態建成及產量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2008,19(2):323-329;
18. 宋艷霞,楊文鈺,李卓璽,於曉波,郭凱,向達兵.不同大豆品種幼苗葉片光合及葉綠素螢光特性對套作遮蔭的回響.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9,(4) ;
19. 閆艷紅,李波,楊文鈺.烯效唑浸種對大豆苗期抗旱性的影響,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9,(4);
20. 雍太文,楊文鈺."小麥/玉米/大豆"套作體系中不同作物間的相互作用及氮素的轉移、吸收.核農學報,2009,23(2):320-326;
21. 雍太文, 楊文鈺, 任萬軍, 樊高瓊, 向達兵.兩種三熟套作體系中的氮素轉移及吸收利用.中國農業科學,2009,42(9):3170-317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