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王小春:四川羅江人,博士,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長期從事農制度和玉米高產高效栽培理論與可持續農業發展技術研究、教學和推廣工作。先後主持主研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餘項,研製省部級行業標準2項,主研完成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列為2008年至2015年全國農業主推技術,為西南丘陵旱地增產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曾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授權專利20餘項,參編省部級教材4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小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羅江
  • 職業: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授權專利20餘項。
主要研究內容:
1.西南丘陵旱地多熟套作種植模式研究與示範
西南丘陵地區人多地少,氣候條件具有“三熟不足,二熟有餘”的特點,因此多以三熟套作種植為主,但生產中普遍存在種植模式生態適應性不強,作物搭配不合理和配套栽培技術缺乏等問題,通過對比現有的不同耕作模式,利用作物種間關係和套作原理,挖掘出高效、生態、抗災減災的農作模式,加強其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套用。本研究受到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支助。
2.玉米大豆套作群體玉米高產高效生態栽培技術
新型種植模式-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中作物高產群體構建、田間配置、氮肥利用規律及施氮技術等研究,以期明確玉米大豆套作攻取雙高產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形成該優勢種植模式的配套栽培技術體系,在生產中推廣套用。本研究受到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國家支撐計畫與省育種攻關等項目的支助。
3.西南丘陵地區玉米全程機械化農機農藝配套栽培技術
機械化是農業生產的根本出路,西南地區多以丘陵山地為主,地塊小、坡度大、土質粘重,制約了該區機械化生產,生產水平遠遠低於國家平均水平。該研究針對西南地區農業生產實際,開發引進小型玉米播種機、覆膜機、條帶耕整機、施肥機和植保機等,並對農機農藝配套技術的研究,通過不斷改進完善能在生產中大面積套用,較大程度上減少勞動力和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本研究受到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國家支撐計畫的支助。
代表性論文和成果:
1.多熟制下糧飼兼用型玉米高產優質栽培及青貯技術研究與套用,2009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四證書號:2009-3-0039
2.四川丘陵區沼氣工程清潔型現代循環農業技術研發集成與套用,2014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四證書號:2014-J-2-50-R04
代表性論文:
Feng Yang, Xiaochun Wang, Dunping Liao, Yield Response to Different Planting Geometries in Maize–Soybea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s,Agronomy Journal,2015,107(1):296-304(共同第一)
王小春, 楊文鈺, 鄧小燕, 張群.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差異及氮肥調控效應,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5,23(2):141-149
王小春, 楊文鈺, 鄧小燕, 張群.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乾物質積累與分配差異及氮肥調控效應,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5,21(01):46-57
王小春,楊文鈺,鄧小燕,張群.玉/豆和玉/薯模式下氮肥運籌對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態氮殘留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2014,25(10):2868-2878
王小春, 楊文鈺, 鄧小燕, 張群.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異和氮肥調控效應,作物學報,2014,40(03):519-530
王小春,楊文鈺,鄧小燕,張群.玉/豆和玉/薯模式下土壤氮素養分積累差異及氮肥對土壤硝態氮殘留的影響,水土保持學報,2014,28(06):197-203
王小春,楊文鈺,鄧小燕,張群.小麥/玉米/大豆和小麥/玉米/甘薯套作體系中玉米產量及養分吸收的差異,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2,18(4):803-812
鄧小燕,王小春*,楊文鈺,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特徵及種間相互作用,作物學報,2013.39(10):1891-1898
鄧小燕,王小春*,楊文鈺,“麥/玉/豆”模式下氮肥運籌對玉米碳氮代謝的影響,草業學報,2012.21(8):52-61
張群,王小春*,楊文鈺.玉米品種和大豆播期對冬油菜收穫後玉-豆帶狀複合體系產量和效益的影響,大豆科學,2014,33(3):334-339
文煕宸,王小春*,楊文鈺.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肥運籌對玉米產量及乾物質積累及轉運的影響,作物學報,2015,41(3):448-457
劉國丹,王小春*,楊文鈺.前作和施氮量對玉米-大豆套作體系下大豆乾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大豆科學,2015,34(3):408-413
王小春,楊文鈺,陳 剛,李乾亮,王星斌.噴施烯效唑對玉米葉片衰老特性和產量的影響,玉米科學,2009,17(1):86-88
王小春,楊文鈺,陳岩,盧小龍,陳元帥.玉米不同播種方式對苗期素質和產量效應的比較研究,農機化研究,2009,31(8):130-133
王小春,楊文鈺,龔江洪,盧小紅,李燕蓉.播期對不同株型玉米灌漿特性的影響,作物雜誌,2009,24(2):55-57
王小春,楊文鈺,樊高瓊.小麥不同密度和田間配置對套作玉米苗期素質和產量的影響,《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1):63-67
王小春,楊文鈺,張超,程元帥.川中丘區套作條件下不同株型玉米高產優質群體構建,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9,27(2):153-156
王小春,楊文鈺,雍太文.西南丘陵旱地農作制現狀及旱地新3熟“麥/玉/豆”發展優勢分析,安徽農業科學, 2009,37(9):3962-3963,3982.
夏秋,王小春*,賴雄.播期對盆周山區玉米產量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 2009,37(16):7401-7402,7418
盧小宏,王小春*,李燕容.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玉米雜交種川單418產量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 2010,38(30):16805-16807
標準和專利:
楊文鈺,湯松,雍太文,王積軍,王小春,楊峰,盧學蘭,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標準號:NY/T 2632-2014
王小春,楊文鈺,程新平,徐奎田.套作玉米播種施肥機. 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 ZL 2010 2 0157904.2
楊文鈺,雍太文,王小春,楊峰.一種用於玉米-大豆帶狀套種的方法,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1 1 0210521.6,2013.
楊文鈺,雍太文,王小春,劉衛國,楊峰.一種馬鈴薯套大豆補償栽培方法,發明專利, 專利號:2012031300577460,2012.
楊文鈺,雍太文,王小春,任萬軍,樊高瓊,劉衛國. 大豆玉米時空錯位利用栽培方法,發明專利, 專利號:2012032700616340,2012.
楊文鈺,王小春,劉衛國,馬榮朝,吳維雄,雍太文,楊峰. 一種套作玉米大豆播種施肥機, 實用新型專利, 專利號:ZL 2012 2 0148030.3,2013
在研項目:
西南丘陵避旱減災多熟農作制模式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技(2011-2015), 一級子課題,主持
四川玉米單季稻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國家支撐計畫(2011-2015),二級子課題,主研
主要農作物高產高效生理基礎及栽培新技術研究與套用,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技(2012-2016),一級子課題,主研
四川盆地玉米、小麥節水節肥節藥綜合技術集成與示範,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技(2015-2019),一級子課題,主研
雜交玉米新品種調優高產節水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省育種攻關(2011-2015),二級子課題,主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