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
1. 玉米/大豆套作系統氮素高效利用的根際微生態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3-2016),主持
2. 玉米一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體系一體化施肥技術及其環境效應研究,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2012-2015),主持
3. 丘陵旱地帶狀複合種植系統高產栽培生理及關鍵技術研究,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2-2016),主研
4. 西南地區避旱減災高效多熟農作制模式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1-2015),主研
5. 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方大豆栽培崗位,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專項(2011-2015),主研
6. 盆周丘區糧食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012-2016),主研
主要成果
1. 張明榮,雍太文,吳海英,梁南山,劉衛國,謝樹果,梁建秋. 耐蔭高產高蛋白套作大豆新品種的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
2. 張明榮,雍太文,吳海英,於曉波,劉衛國,謝樹果,梁南山,陳靜,楊洪理,韓文斌,王小春,戴傑帆,任勝茂,楊峰,武曉玲. 耐蔭高產高蛋白套作大豆新品種的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 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科研類成果二等獎, 2015
3. 王積軍,湯松,趙建興,周廣生,劉憲,雍太文,方永豐,熊迎,陳海濤,陳四龍,曾英松,魏亦文. 油料耕作栽培新模式集成創新與示範. 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一等獎, 2013.12
4. Taiwen Yong, Xiaoming Liu, Feng Yang, Chun Song, Xiaochun Wang, Weiguo Liu, Benying Su , Li Zhou and Wenyu Yang.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uptake, use and transfer in a wheat-maize-soybean relay intercropping system[J].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2015,18(3):388-397
5. 雍太文,劉小明,劉文鈺,周麗,宋春,楊峰,蔣利,王小春,楊文鈺. 減量施氮對玉米-大豆套作系統下作物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5,35(13):4473-4482
6. 雍太文,劉小明,宋 春,周 麗,李星辰,楊峰,王小春,楊文鈺. 種植方式對玉米-大豆套作體系中作物產量、養分吸收與種間競爭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5,23(6):659-667
7. 雍太文,董茜,劉小明,劉文鈺,宋春,楊峰,王小春,楊文鈺. 施肥方式對玉米-大豆套作體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4,36(1):084-091
8. 雍太文,劉小明,劉文鈺,蘇本營,宋春,楊峰,王小春,楊文鈺.減量施氮對玉米-大豆套作體系中作物產量及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J].套用生態學報,2014,25(2):474-482
9. 雍太文,董茜, 劉文鈺,劉小明,徐婷,宋春,楊峰,王小春,楊文鈺.施氮方式對玉米-大豆套作體系下大豆根瘤固氮、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3,32(6):791-796
10. 雍太文,劉小明,肖秀喜,劉文鈺,徐婷,楊洋,楊文鈺.不同種子處理對苗期乾旱脅迫條件下大豆農藝性狀、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3,32(5):620-624
11. 雍太文,楊文鈺,向達兵,朱貞穎. 小麥/玉米/大豆和小麥/玉米/甘薯套作對根際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響[J]. 作物學報, 2012, 38(2): 333-343
12. 雍太文,楊文鈺, 向達兵,萬燕,劉衛國,王小春. 小麥/玉米/大豆和小麥/玉米/甘薯套作對土壤氮素含量及氮素轉移的影響[J]. 作物學報, 2012, 38(1): 148-158
13. 雍太文,楊文鈺,向達兵,陳小容. 不同種植模式對作物根系生長、產量及根際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J]. 套用生態學報, 2012,23(1) : 125-132
14. 雍太文,楊文鈺,向達兵,陳小容,萬燕. 小麥/玉米/大豆套作的產量、氮營養表現及其種間競爭力的評定[J]. 草業學報, 2012, 21(1): 50-58
15. 雍太文,楊文鈺,向達兵,陳小容. 不同種植模式對土壤氮素轉化及酶活性的影響[J]. 套用生態學報, 2011,22(12) : 3227-3235
16. 雍太文,向達兵,張靜,萬燕,劉衛國,楊文鈺. 小麥/玉米/大豆和小麥/玉米/甘薯套作的氮素吸收利用及氮肥殘效研究[J]. 草業學報, 2011, 20(6): 34-44
17. 楊文鈺,湯松,雍太文,王積軍,王小春,楊峰,盧學蘭.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 NY/T 2632-2014, 2015
18. 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副主編
19. 作物栽培學各論(南方本),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參編
20. 農村發展研究方法,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參編
21. 一種玉米-大豆帶狀套作的播密協調栽培方法,國家發明專利,ZL 2013 1 0097852.2, 2015,主持
22. 一種種子計數裝置,
實用新型專利,ZL 2014 2 0665139.3, 2015,主持
23. 一種玉米套作大豆的一體化施肥方法,國家發明專利,ZL 2012 1 0150078.2, 2014,主持
24. 一種根箱培養裝置,實用新型專利, ZL 2014 2 0153009.1,2014,主持
25.一種大豆脫落花莢的收集裝置,實用新型專利, ZL 2014 2 0081228.3, 2014,主持
二、成果及專利
1、主研.川產道地藥材良種選育及規範化種植技術研究和產業化,2009.09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四川省人民政府2、主研. “馬鈴薯周年生產技術體系構建於推廣” 2013.12獲2011-2013年度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推廣技術合作獎,農業部
3、鑑定成果“紫色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及關鍵技術研究、示範與推廣套用”,2014
4、主研.“農村發展專業發展技能3+1全程實踐模式研究” 09年獲
四川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5、授權專利,一種華重樓種苗快速、高效繁殖的方法(CN102870564A),主持
6、授權專利,紫色馬鈴薯原原種肥團育苗的裝置(201320594299.9),主持
7、授權專利,一種重樓人工栽培方法(CN102301876A),主研
8、授權專利,一種提高烏頭種子發芽率的方法(CN101715665A),主研
9、授權專利,鑑別川牛膝道地藥材的核苷酸序列和方法(CN101445827),主研
10、授權專利,一種川芎揮髮油提取測定新裝置及其使用方法(CN201210077405.6),主研
11、授權專利,一種大量、快速獲得健壯羌活幼苗的種子繁殖方法(CN201210466726.5),主研
12、申請專利,一種紫色馬鈴薯的富硒方法(201330356228.X),主持
13、申請專利,一種馬鈴薯套玉米連作下輪作栽培方法(CN201410245085.X),主持
14、申請專利,一種川芎專用複合肥及其施用方法(CN102424618A),主持
15、申請專利,一種華重樓一次種苗投入,重複種植多次收穫的栽培方法(CN201410143654.X),主持
17、主研,藥用植物新品種“寶膝1號”,2012年
18、主研,馬鈴薯新品種“
川芋117”,2011年
三、主持項目
1、寶興縣華重樓標準化栽培示範基地建設,市校合作重點科學技術項目,主持,2013-2016
2、紫色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及優質高產技術研究、示範、推廣與開發套用,四川科技支撐項目,主持,2011-2014
3、紫色馬鈴薯的引種、標準化種植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主持,縣校合作課題,主持,2013-2015
4、有機產業發展模式探索,縣校合作課題,主持,2013-2014
主要社會兼職:雅安市雨城區政協委員,寶興縣專家大院受聘專家。
所獲榮譽
個人榮譽:民革雅安市委社會服務先進個人。
2023年5月,被授予第四屆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