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昌(明朝官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文昌,男,1573出生,1631年去世,享年58歲,明朝官吏。其在朝是忠臣,在家是孝子。

生平,評價,

生平

楊文昌(1573—1631),字六星,號階平,河南長垣人。祖上世有德行。文昌自幼性敏好學,尚書李化龍有知人之鑑,見其文章奇佳,遂收執門下,悉心培養。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鄉試中順天丙午科舉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己未科進士,名列三甲第五十一名。初授河南汝陽知縣。此地為豫、楚之要衝,地勢險要。上任後提倡學習文化,學生供給皆一致,其供給費用取之市場收入和由官錢置備,不給民眾增加負擔。時山東妖寇徐鴻儒作亂,汝、潁盜賊韓應龍等聚眾數千遙相呼應,作為聲援,大肆搶劫掠奪。楊文昌秘密請調官兵。設計擒獲韓應龍,餘黨一轟而散,汝、潁邑遂平。
天啟四年(1624年),擢升為兵科給事中。時正值逆賊魏忠賢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楊文昌上疏說:“內臣太監權勢太盛,對國家非常不利,應恢復太祖舊制,不許太監讀書識字,干預朝政。”魏忠賢知後大怒,必欲置楊文昌死地而後快。時文昌家母病重,請假回家。此時正逮問楊漣、左光斗諸君子下獄之事,未顧及文昌,尚躲過一劫。
莊烈帝崇禎即位,補文昌戶科右給事中。時魏忠賢雖已被誅,但餘黨尚盛。文昌乃上疏言李實許顯純協助魏賊殘害忠良。並說今天時大旱無雨,乃是遇害忠魂含冤,上觸天條所致,若斬此二人必下雨,如若不雨,臣甘受妄言之罪。後查實二人罪狀,下旨將其二人斬首,天果降大雨。崇禎帝大悅,贈文昌金匾,上刻有御筆親題“心見回天”四字。
此時崇禎帝寵妃田貴妃服飾過制,文昌上言說對妃子寵愛過甚,是朝政致亂之本,崇禎帝大怒,文昌幾乎遭到譴返。遷刑科左給事中,又對皇帝上疏.條列四事:一、杜勝營當三省要衝,軍民雜處、宜設朝臣,以便彈壓管制。二、涿州、良鄉為京師咽喉,宜駐大兵,以保障京師安全。三、天津、通州是漕運重要關口,應設重臣、駐重兵。四、遵、永間宜選將練兵,以重戍守。此疏上後並未實行。崇禎三年,以病乞歸。崇禎四年卒,年僅58歲。

評價

楊文昌在朝是忠臣,在家是孝子,對母親備極關心,細心贍養,其母94歲始卒。居鄉里為不平事東奔西走。有舉人李在公曾和四個生員打官司,將四生員除名,幾乎構成大獄。經文昌多次協調說服,此事方平息,恢復四生員學籍,鄉人皆稱頌。所著有《心得錄》、《瑣聞紀事》。祀鄉賢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