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救貧

楊救貧

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救貧,古竇州馬貴鎮(今高州市馬貴鎮)人。是楊家第127世志能的第四子,唐僖宗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生於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卒於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基本介紹

  • 本名:楊筠松
  • 別稱:楊救貧
  • 字號:字叔茂
    號救貧
  • 所處時代:唐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竇州馬貴鎮(今高州市馬貴鎮)
  • 出生時間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 去世時間: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 主要作品:撼龍經、疑龍經、天玉經  新水經
  • 主要成就:風水學祖師
  • 學術傳承:曾文辿、廖三傳、廖金精、賴布衣
人物經歷,人物著作,人物成就,

人物經歷

楊救貧又稱楊公,名“益”,字“筠松”,號“救貧”。公元854年,楊公入科第,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主管宮廷建築、皇家陵園,天文觀察、皇族祭祀等事宜。公元875年因黃巢起義,楊公攜帶皇宮風水秘籍逃離長安。後在江西贛州一帶收徒,傳授風水之術。後人把由他傳播的風水理論稱之為“楊公風水”。楊公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住宅、墳墓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強調自然山水的選擇,以求趨吉避凶。楊公風水主要流傳於江西贛州一帶,後遂漸散播至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他有兩個兒子名為:楊郎、楊影。楊救貧是宋朝大將軍楊六郎的曾祖父——節選自《貴州省天柱縣通鑑》 《贛州府志》記載:“竇州楊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崑崙山。過虔州,以地理術授曾文辿廖三傳。卒於虔,葬雩都藥口壩”。
楊救貧
出身清貧,為官清廉的楊筠松,雖身為朝廷命官,但視富貴榮華為過眼煙雲,無感戀棧,而心繫山川風水,一旦投身其間,則如魚得水,流連忘返。因此,終於棄官為民,遠離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長的風水地理術行於世。他平素自奉甚儉,而憐貧恤苦,多方周濟,不遺餘力,民間極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稱之為“救貧先生”。
堪輿學的基本理論方面,楊救貧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擇穴,觀察龍脈,分析地勢、方位,從而擇定陰宅、陽宅的最佳伅置,漸漸演變發展成為風水地理的“形法理論”,世稱“形勢派”、“巒頭派”或“江西派”,亦稱“贛派”,被後世堪輿界尊為“形巒派”風水地理祖師,享有很高的聲譽。這個學派源遠流長,迄至於今。海峽兩岸、港澳和東南亞等地,自稱楊救貧若干代傳人的,大有人在。
楊救貧有《疑龍經》、《撼龍經》、《立錐賦》、《黑囊經》、《三十六龍》、《疑龍十問》、《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奧語》、《天玉經》和《天玉經外編》等堪輿學專著流傳於世,並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
在楊救貧居留江西贛南一帶二十多年中,遍游贛南等地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踏勘並擇定了難以數計的陰陽宅址。江西省雩都縣(今于都縣寬田鄉楊公樹的管氏宗祠“繼述堂”的祠址,就是其中享有盛名,至今猶存的。
唐天佑四年(公元九○七年),楊救貧被人暗算,中毒身亡,享年六十七歲。據《雩都縣誌》(清·同治版)載:“卒於贛,葬雩中樂口。”樂口亦名藥口,距楊公村管氏宗祠僅二華里許。《中國風水》一書云:“卒於贛,葬雲中樂口”(今山西大同一帶),實乃南轅化轍矣。
時逾千年,滄海桑田。藥口附近的梅江,河岸幾經崩塌,河床改道,岸邊的楊救貧墓早已淤入河底,跡不可尋。明萬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雩都知縣葉夢熊曾在梅江由藥口河頭村急轉直下,轉入寒信夾的西岸山嘴,正對楊救貧墓的遺址,立了一塊日照碑,以資紀念。幾百年後的今天,碑上的“唐國師楊公”字樣,仍清晰可辨(此碑現為雩都縣博物館收藏)。
那座堂名為“繼述堂”的管氏宗祠,坐落在梅江東岸的河邊,這一帶原名“芒筒壩”,後人為了紀念楊救貧,改名為“楊公壩”,至今仍稱楊公村
歲月易逝,青山永存,多少個世紀過去了。這位富有濃厚傳奇色彩的堪輿祖師楊救貧,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至今仍然膾炙人口,流傳於世。

人物著作

據《人子須知》載,楊救貧著書有:《疑龍經》、《撼龍經》、《畫夾圖》、《四大穴法》、《立錐賦》、《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倒杖法》九部;
據《四庫術數》叢書(九)載楊救貧著書有:《疑龍經》、《撼龍經》、《葬法倒杖》、《青囊奧語》、《天玉經》五部;
其它風水書中關於楊公風水理論著作的記載頗多。經考,最可靠為楊筠松所著的至少有《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疑龍經》、《撼龍經》、《十二倒仗法》等。
自然山水好風水 天生乾坤良雲天;橫批:風生水起 ,據楊救貧國師記載,大門張貼此對聯風水好。

人物成就

楊救貧風水理論,主要體現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思想。在堪輿學理論上力主巒頭形勢為上,強調因地制宜、因龍擇穴。楊公風水理論著作《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人子須知》、《四大穴法》、《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等著作傳世,給研究中國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詳實的文字資料和實物遺產。楊公風水術承繼了晉代郭璞“乘生氣”的堪輿學精髓,強調龍、水、向三者的有機結合,在理氣方面注重龍氣和堂氣的配合,以七十二龍乘龍氣為核心,乘龍氣者為吉,乘旺盛的龍氣者為大吉,不能乘龍氣者為凶,破壞龍氣者為大凶。陰陽宅的吉凶,決定於對內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龍之生氣,對外能不能合理接納堂局之氣。楊公風水術認為,龍氣要配合陰陽宅的“坐山”,而來去之水要配合陰陽宅的“朝向”,這也是楊公風水理論的主要法則。楊救貧在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在為當地民眾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著書立說,授徒傳藝,建宅修墓,使地理堪輿文化流傳於世,供後人學習研究。
楊救貧傳承的風水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在風水的實踐過程中,建築是體現風水文化的重要載體,許多牌樓、橋樑、廟宇、宗祠、住宅及墳墓以及皇宮丘陵都烙有風水文化的痕跡歷代楊公風水的弟子正是這種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如曾文辿廖三傳廖金精、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明代出了廖均卿、曾從政、廖文政等風水國師都是繼續楊公的風水學術,世代相傳至今。楊筠松被尊稱為中國風水術之祖師,楊公風水也就成了贛南客家文化舉足輕重的一個組成部分。贛南也就成了中國堪輿學的故鄉和發源地。凡得到楊公真傳的歷代堪輿師大多技藝精湛。楊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墳、古墓歷經千年而不衰。不但贛南,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各省的許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記載了他們的名字。歷史是最好的證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楊公風水術是中國堪輿學的主流和旗幟。楊救貧的堪輿活動,使堪輿文化迅速傳播,大量的建築實踐,使楊公風水在無意中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