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春,男,1943年生,枝江市問安鎮四崗村農民,枝江市政協委員。從1966年開始長期從事楠管藝術創作和表演,至今已有48年藝齡。1980年加入枝江縣民間藝人協會;2000年被枝江市文化局表彰為枝江市優秀民間藝人;2002年被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宜昌市文化局表彰為宜昌市優秀民間藝人;同年被授予宜昌市首批“農村文化中心戶”;2003年,被表彰為枝江市優秀政協委員。2001年、2005年先後兩次被授予湖北省“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5年1月8日,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欄目中,用15分鐘的時間講述了楊和春的楠管人生。2008年12月30日,他被湖北省文化廳確立為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和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枝江
- 出生日期:1943年
- 職業:枝江楠管藝人
- 職務:教師
- 主要成就: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主要成就,
個人經歷
楊和春,男,1943年生,枝江市問安鎮四崗村農民,枝江市政協委員。
1966年開始長期從事楠管藝術創作和表演,至今已有48年藝齡。
1980年加入枝江縣民間藝人協會;2000年被枝江市文化局表彰為枝江市優秀民間藝人;
2002年被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宜昌市文化局表彰為宜昌市優秀民間藝人;同年被授予宜昌市首批“農村文化 中心戶”;
2003年,被表彰為枝江市優秀政協委員。2001年、2005年被授予湖北省“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 個人榮譽稱號。
2005年1月8日,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欄目中,用15分鐘的時間講述了楊和春的楠管人生。
2008年12月30日,他被湖北省文化廳確立為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主要作品
楊和春,湖北省枝江市問安鎮四崗村一位普通農民,年輕時拜師學得一手很好的楠管表演技藝,雖然已滿72歲,但仍出口成章,表演的精彩節目贏得廣大民眾追棒,因此無論是家庭紅白喜事、門店開業慶典,還是市、鎮黨委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舉行大型宣傳活動,都少不了請他到場演出。
幾十年來,他鐘情於人口計生事業,經常學習人口計生政策,收集人口計生工作典型,自采自編自排自演《黨的政策好》《婚育新風進萬家》、《話說優生》等30多個楠管節目,為促進人民民眾婚育觀念的轉變立下了汗馬功勞。幾屆國家、省計生委主要領導在觀看他表演的節目後,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被推薦為枝江市計生協會骨幹會員、問安鎮計生協會理事,被表彰為全省人口計生“十大新聞人物”、全省人口計生協會工作“十大新聞人物”,由他傳承的枝江楠管被申報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要成就
一、鐘情楠管,潛心表演,觀眾稱他“楊本山”
楊和春儘管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勤奮好學,他說出來的段子,很難挑出語病。為了把楠管唱好唱活,他經常到民眾中尋找創作靈感。他把表演楠管藝術當成自己的事業,走到哪裡,就說唱到哪裡,常常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屋場院落,禮堂舞台,一手懷抱楠管和單面鈸,一手拿著雲板,以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壓韻的台詞、樸實流暢的語言,風趣幽默的表演,讓觀眾無不感到耳目一新,捧腹叫絕,所以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楊本山”或“枝江趙本山”。由於他鐘情楠管藝術,潛心創作和表演,他的楠管作品先後多次獲得省、地市級創作和表演獎。2001年,他在宜昌市民間藝術表演電視大賽上獲得了“最佳表演獎”,2006年12月,他獲首屆“宜化杯”樂在新農村歌舞樂電視大獎特等獎。2008年,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人口計生委、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廣電總台、湖北省文聯聯合舉辦的“生育文明之光”文藝匯演,楊和春的枝江楠管節目《婚育新風進萬家家家盛開幸福花》,以總分第三名的成績榮獲二等獎。楊和春在自己執著追求的楠管藝術領域裡,堅持不懈,孜孜以求,努力挖掘民間文學,蒐集整理民間故事,說新創新,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使得枝江楠管藝術聞名於荊楚大地。他的表演範圍從問安、枝江擴展到周邊宜都、當陽、秭歸、荊州、仙桃、恩施等縣市。
二、緊跟時代,弘揚正氣,市民稱他“加油泵”
楊和春積極參“枝江市文藝輕騎隊”,常年走村串戶,為民眾帶去喜聞樂見的楠管節目,反映枝江市改革和發展新面貌,他的激情表演不僅僅是一種藝術享受,還可以給觀眾勵志、鼓勁,所以市民都稱讚他是和諧社會的“加油泵”。近年來,枝江市在全市農村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他積極主動投身到楠管創作和表演中來。“農村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是農村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佳形式。如果是低星,出門無顏見鄉親,如果是滿星,人人都要敬三分。得多星的,想增星,得少星的,想添星,得滿量的,怕摘星。人人都有自尊心,戶戶都在搞競爭,農村改革面貌新,致富路上好前程,幸福家園一齊上,萬眾一心奔小康。”這便是楊和春創作的枝江楠管說唱段子《爭星》中的一段。這個段子如春風化雨般悄然影響著枝江農民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他還利用楠管藝術宣傳計畫生育國策,使枝江楠管成為宣傳計畫生育政策的重要媒介。“說句實在話,女人要比男人強,家裡事都是女人擋。自古常言說得好,姑娘心好有孝道,兒子心野增煩惱,從小家教是絕招,思想素質要提高,‘三德’意思記得牢。婚姻政策新變化,婚育新風進萬家,提倡男的到女家,一對夫婦一個娃,雙手澆開幸福花。”這是楊和春創作演出的枝江楠管說唱段子《婚育新風》中的一段,它使枝江人的生育觀念在楠管藝術的薰陶中逐漸發生改變。楊和春針對法制教育、工商稅收、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土地流轉、新農村建設等農村工作中的難點、熱點問題,根據真人真事進行藝術加工,塑造出各類典型人物形象100多個。1995年,問安鎮為了落實農民奔小康的措施,發動農戶栽銀杏,他創作了《搖錢樹》,硬是逐村唱了個遍,很快銀杏樹就落實到了農戶;朱家灣村黨支部在發動農民辦保險時遇到了農民不願辦的難題,請楊和春去“做工作”,他創作了《保險好》,一連演唱了8個晚上,結果,農民在歡笑聲中看到了保險的好處,邊聽戲邊找辦保險手續的人現場辦起了保險;鎮派出所為了挽救一批走向邪路的青少年,請他去做“教育工作”,他創作並演唱了《一方平安》,經他形象化的演唱,給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啟迪,使不少違法犯罪的青少年走上了勤勞致富的正道。當他了解到有些工商戶偷稅漏稅時,就主動創作表演有關納稅光榮的楠管段子:“修鐵路,建大壩,哪樣不把稅錢花;辦學校,建醫院,樣樣都要用稅錢;這好比,國家是身體,稅收是血液,兩者千萬不能離。”這些由楊和春自編自演的稅收段子,在大街小巷廣為流傳。楊和春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也嘗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給農民民眾帶來的實惠,他在心裡暗暗立下了用楠管表演藝術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決心。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胡錦濤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等大會精神和黨的民眾路線觀點,與枝江改革和發展的實際結合起來,創作和表演了大量楠管作品,利用楠管這樣一個農村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讓黨的理論方針傳遍千家萬戶。他幾十年如一日,甘當宣講員,凝聚正能量。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枝江楠管成為枝江市黨的理論宣講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傳承文化,授業傳道,同行稱他“看得遠”
枝江楠管最輝煌的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1985年,枝江市楠管藝人達120餘名,各種表演曲目200餘篇。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枝江市楠管藝人越來越少。楊和春對枝江楠管的未來非常擔憂,他常說:“現在年輕人對楠管接受不了,形成了斷層,對民間藝術傳承來說,這是致命的。枝江楠管創立已有百年,如果它消亡了,那就是我們楠管藝人最大的痛。”為此,他不僅自己酷愛楠管藝術,還樂當這門藝術的傳承人。他從27歲就開始帶徒弟,先後帶了四代徒弟,現有很多傳人,所傳第四代徒弟有3人,分別為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枝江楠管課題組主持人余遠國、三峽大壩旅遊集團專職演員彭士榮、枝江市幹部馮一平。楊和春說,有了這些徒弟,枝江楠管的路會走得更遠。他表示在有生之年將為把枝江楠管一代代地繼承和流傳下去,培養更多更出色的演唱新人作出應有的貢獻。
改革開放前,楊和春除了上級部門請他去參加各類演出活動村里給他點工分外,其餘的如為農戶辦理紅白喜事演唱,他只吃頓飯,抽抽菸,從不計較報酬。隨著市場經濟逐漸形成,人們才開始給他支付演出費,每場少則20元,多則50元。困難戶請他演唱,他一律免費。有人說:“您真是憨老頭,一場弄這么點錢,划不來。”勸他說每場至少可以收取200元報酬,他卻說:“好說不好聽,能贏得大家的笑聲和掌聲,能換來一方安寧祥和就心滿意足了。”許多單位搞活動或當地居民操辦紅白喜事邀請他去捧場,他樂此不疲,從不與邀請他的單位和個人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