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堃

楊上堃(1914--1984)江西省興國縣江背鎮華坪村人。 1930年就從事革命活動,同年7月 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主力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通信員、班長、排長、連長。參加了長征,團長,支隊、旅參謀長,吉林市警備區副司令兼團長、東北南下幹部大隊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3軍副師長,贛南分區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福建兵團副司令、正軍職顧問等職。1984年5月21日於南昌逝世。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上堃
  • 外文名:Yang Shangku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4.5.5
  • 逝世日期:1984.5.21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江背鎮華坪村人。出生於貧農家庭。青少年時勤勞樸實,秉性剛強。1930年參加革命活動,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軍通信員、班長、排長、連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戰鬥。1934年10月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1934年的最後一天,楊上堃所在的紅4團抵達烏江南岸江界口地段。中央領導非常著急。總部首長下達了命令:堅決強渡烏江,由紅2師完成任務!1935年元月2日拂曉,2連長楊上堃主動向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請纓,帶領16個戰士在船筏工兵和炮兵的強攻掩護下,乘坐一隻小木船搖搖擺擺、迎著急風大浪前進,結果強渡烏江成功。登上北岸之後,2連未等後續部隊到達,主動出擊。一個連猛追敵人3個團,追得敵人直向豬場逃竄,滿地狼籍。紅2連於當天下午5點鐘占領了豬場。對於此役,中央軍委給予署名表彰和嘉獎。1935年9月中旬,紅2連這個先頭連來到了長征最後一站天險臘子口。15日黃昏,紅4團到達甘肅境內的白龍江英牙寺,師部傳來命令說:三日之內奪取天險臘子口。楊上堃的連是前衛先鋒連,接到命令後立即作戰鬥動員,連夜起程前行。從莫牙寺到臘子口足足有二百里。臘子口有魯大昌的國民黨陸軍新編第14師重兵把守。經過縝密偵察,紅軍終於發現敵人的弱點。4團研究決定,迂迴部隊由楊上堃2連、毛振華3連、偵察連和通信主任潘鋒帶信號組組成。部隊來到懸崖絕壁下。這時苗族小戰士“雲貴川”捷足先登。黑幕中只見他那比猿猴還要靈活,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大家的心,楊上堃長時間仰著頭緊緊盯住他,他果然上去了,將隨身帶好的繩子從山上放下來,後面的同志一個個順著長繩爬上去。天已擦黑,2連上去了,6連從正面向敵人展開了猛烈的進攻。“打,不讓兔崽子抬頭!”機槍噴出的火舌映紅了半邊天,子彈打得敵人陣地上直冒火星。正當前沿指揮萬分焦急之際,楊上堃2連在右岸高峰上空發射了一紅一綠兩顆信號彈,接著前指上空回應了三顆紅色信號彈。“總攻開始了!”沒多久,2連搶占了獨木橋,控制了隘口上的兩個炮樓。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連續衝鋒,敵人全線崩潰。紅軍全部占領了臘子口。楊上堃長征那年才21歲。突破烏江天險戰役,創造了一個連猛追敵人3個團的奇蹟,中央軍委授予他們率先搶渡的17個人紅色英雄稱號,史稱“17勇士”。婁山關戰役,他率部迂迴奇襲大勝;天險臘子口戰役,他又一次迂迴奇襲大勝。由此可見,他在長征途中的關鍵時刻、幾個起主要作用的戰鬥中,為黨中央和紅軍長征隊伍開闢前進道路立下了顯赫戰功,被人們稱為紅軍英雄連長,他是當之無愧的!解放戰爭,參加了四平保衛戰、解放長春等戰役、戰鬥。先後任吉林軍區吉林市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兼團長,東北南下幹部大隊副參謀長,南昌支前司令部副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江西省贛州軍分區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參謀長,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黨委常委,江西軍區副司令員、黨委常委。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長、支隊參謀長。參加了平型關黃土嶺等戰役。楊上堃,戒馬生涯五十多個春秋,轉戰南北,屢立戰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始終保持著戰爭年代的革命熱情和拼搏精神,勤奮學習,忘我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被揪斗。1984年5月21日在南昌逝世,享年70歲。
楊上堃楊上堃

人物生平

(一)
1913年2月出生於江西省興國縣江背區水南鄉坪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楊壽君是個樸實勤勞的農民,楊上堃姐弟8人,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維持生活。
楊上堃,9歲起讀了3年國小,因父親病故輟學,給地主放牛,3個姐姐去做童養媳,未成年的哥哥給地主打工。
勞而不獲,貧困交加的遭遇,使幼小的楊上堃心靈埋下了對地主的深刻仇恨。
1929年4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第三縱隊打下興國縣城,並派武裝工作隊到各村組建鄉村蘇維埃政權,建立革命武裝。楊上堃經常和武裝工作隊在一起,幫助貼標語、送信、站崗、放哨,和民眾一起打土豪、分田地。1930年7月,楊上堃同村赤衛隊一起配合紅軍主力,打擊地主武裝,保衛剛剛建立的紅色政權。
1930年9月,赤衛隊編入獨立第六師。在與敵靖衛團作戰後,楊上堃經興國一區共青團書記介紹到少年先鋒隊當隊長。他帶領少先隊員同紅軍一起,宣傳革命思想,動員青年參軍參戰。1931年2月,在楊上堃帶領下,少年先鋒隊集體參加了紅軍。楊上堃被編入一軍團第十二師三十五團,在團部當通訊員兼青年幹事。
1932年春,中央為了開闢革命根據地,組成東路軍,在毛澤東指揮下東征福建漳州。楊上堃在攻打漳州之戰中,不怕苦、不怕死,堅守陣地勇敢、頑強,於1932年7月由支部書記李紹彬介紹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同年8月初,調楊上堃任一軍二師五團團部通訊班長。8月中旬,楊上堃隨部隊參加攻打宜黃等地後,經南城、撫州轉移到白沙鎮,邊參加發動民眾、開闢新的根據地,邊參加整編訓練。
1932年9月,楊上堃參加吉水縣烏江鎮戰鬥,後倒瑞金九堡彭家軍校學習6個月。在這裡,他平生第一次較系統地學習了政治、軍事、文化,提高了軍事、政治素質。學習期滿後,楊上堃到軍團教導隊任排長。
1933年6月,楊上堃調任一軍團二師四團一營二連連長,先後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五次反圍剿鬥爭。1933年末由於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在中央占據了領導地位,使紅軍在反“圍剿”戰鬥中遭受損失。在紅軍面臨困境中,楊上堃隨全師參加了興國縣高興圩的保衛戰,帶領全連戰士在白石山阻擊敵人。戰鬥打得極其艱苦,堅守陣地兩天兩夜,部隊傷亡很大。他所帶的連隊始終思想穩定、鬥志旺盛。在這次反“圍剿”中,和楊上堃一同報名參軍的三哥英勇犧牲。楊上堃忍著悲痛,堅定地跟部隊轉戰各地。
(二)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楊上堃隨一軍團告別了根據地人民,走上長征之途。中央紅軍一離開根據地,就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在天上有敵機轟炸,地面有炮火轟擊,前有瀟、湘二水阻擋,後有多我十幾倍敵兵追擊的情況下,一軍團受命快速掩護後續部隊過封鎖線。10月20日,楊上堃帶領二連作前衛,攻占了金雞,21日渡過信豐河,通過贛州、南雄間公路,進入粵北。11月3日,楊上堃帶領二連攻占天馬,接應後續部隊。11月8日,楊上堃帶領二連攻古臨武渡瀟水,為主力部隊突破第三道封鎖線打開通道。11月25日,一軍團二師受命快速占領道縣,並阻擊敵人向道縣前進,掩護後續部隊順利過湘江。楊上堃所在的團擔任前衛,楊上堃的二連繼續作團的前衛。在團長耿飆,政委楊成武的指揮下,楊上堃率領二連戰士,經長途奔襲,同敵人短兵相接,奮力拚殺,突破敵人沿江陣地,搶渡湘江,為掩護紅軍大部隊渡湘江開闢了通道。
1934年11月底,楊上堃隨部隊日夜不停地行軍打仗,從江西進入貴州,連續攻下黎平、銀屏、劍河等縣城,向遵義進發。遵義是黔北重鎮,桐梓是貴州省主席王家烈窩巢。遵、桐以南有“天險烏江”為天然屏障,江橋附近有婁山關險地,易守難攻。12月下旬,楊上堃所在一軍團二師在攻占老黃平(黃平舊縣城)後,又奉命擔任先頭師迅速搶渡烏江任務。
烏江兩岸高山壁立,江面寬百米,兩岸有敵軍排哨、工事。在迎新年軍人同樂會上,師政委劉亞樓作了戰前動員,宣布把搶渡任務交給楊上堃所在的四團。1935年元月2日,四團第一批強渡戰士因天寒水急,泅到對岸,已無力戰鬥。當日晚,又組織三連長毛振華帶5名戰士,乘筏偷渡,渡後失掉聯繫。第二天,又由楊上堃率10餘名戰士,進行強渡。強渡前,楊上堃作了犧牲的準備,把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包在一起,寫上姓名和老家的地址,交給一位老鄉,並告訴他如果自己犧牲了就請帶給家裡人。天剛蒙蒙亮,楊上坤率領輕裝戰士,分乘3個竹筏,在我軍密集火力掩護下一齊向敵岸划去。敵人竭盡全力向渡筏射擊,楊上堃指揮戰士勇猛前進,終於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登上對岸。同第二次偷渡戰士會合後,立即分成3個戰鬥小組,向敵人猛攻、猛打,衝破敵人的兩道防線。這時,敵人派來3個團的增援部隊,而且居高臨下,壓住了我軍渡江戰士的火力。楊上堃急中生智,立即派1個戰鬥小組,攀登石壁,占領敵人右前方的一個石峰,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敵陣陷於混亂。這時,我軍後續部隊陸續渡過烏江,相繼發動衝鋒,終於把敵人全線擊潰。
強渡烏江成功了。這場戰鬥,殲敵200餘,繳獲步槍200餘支。渡江後,全師開了慶功會,師政委劉亞樓受上級委託,在大會上授予楊上堃等1O餘人“勇士”稱號,並贈給每人一套列寧服,上邊繡著“軍委獎勵”4個字。
1935年1月初,一軍團攻占了遵義城。遵義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從此,楊上堃同廣大的長征指戰員一起,在雲貴高原進行了靈活機動的大規模的運動戰,大踏步前進,大範圍迂迴,打敗數十萬敵軍的堵截、包圍與追擊,戰勝無數天險,相繼攻下號稱“一人守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桐梓城、土城等。3月,楊上堃被調任一連連長。4月,跟隨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三渡赤水,進入川南,然後又直插雲南,並於5月初渡過金沙江,向瀘沽方向前進,通過彝族區後,向大渡河急進。
5月25日,楊上堃帶領全連戰士,隨紅軍主力來到大渡河邊。大渡河水急浪高,數萬紅軍不能只靠幾隻小船渡河。為了搶在前面伏敵和後面追兵的前頭,上級命令楊上堃所在的四團火速搶奪瀘定橋。27日清晨,楊上堃隨團從安順場出發,沿大渡河西岸急奔瀘定橋,全程340華里,必須兩天趕到。時聞急迫,道路崎嶇,敵人增援部隊在河對岸同紅軍齊頭並進,必須搶在敵人前頭到達瀘定橋,勝利才有希望。楊上堃帶一連日夜兼程急行軍。夜黑,又下起大雨,行走異常艱難,楊上堃令戰士扔下背包,偽裝成敵軍,點起火把,火速前進,終於趕在敵人之前到達瀘定橋。在搶奪瀘定橋的激戰中,楊上堃的一連是第二梯隊,掩護突擊隊。經過一場激戰,終於搶渡大渡河,占據了瀘定橋,為毛澤東帶領千軍萬馬渡過天險大渡河打通了道路。紅軍通過大渡河後,乘勝向西北疾進。楊上堃率一連在雅安完成警戒任務後,與主力部隊失掉聯繫,全連戰士克服各種困難,翻越白雪皚皚的大雪山,趕到兩河口才追上部隊。
1935年6月底,中共中央在兩河口舉行會議,確定了“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殲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的戰略方針。此後,楊上堃隨紅一軍團北上,經克隆、毛兒蓋,踏過泥濘的茫茫水草地,攻占臘子口。9月下旬,楊上堃調任為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第一縱隊第四大隊第一連連長。
1935年1O月中旬,楊上堃隨第一縱隊到達陝西省北部吳起鎮,勝利結束了歷時1年,跨越11省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到達陝北後,重新恢復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的建制,楊上堃仍任二師四團第一連連長。11月下旬,率全連參加了著名的直羅鎮戰役,同兄弟部隊一起,粉碎了敵人對陝甘邊區的圍剿,為鞏固和擴大陝北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三)
1936年2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精神,楊上堃率連隊隨一軍團渡黃河東征,途徑山西關上村,襄陵等地,不僅痛擊了閻錫山部隊,而且在沿途做了大量的民眾工作,於5月初,回師陝北。5月中旬,楊上堃進紅軍大學學習,不到一個月,國民黨突襲瓦窯堡,“紅大”隨中共中央遷保全,半年後結業,楊上堃被派到一軍團一師一團任團長。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楊上堃調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一營營長。9月初,楊上堃率一營隨大部隊從浦城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後至冉莊集結。9月下旬,在一一五師統一部署下,楊上堃率一營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大戰。在這次戰役中,楊上堃奉命率部隊插到靈丘與淶源之間,經猛烈襲擊和肉搏戰,截斷了敵人的交通線,阻擊敵人增援,為部隊主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平型關大戰後,楊上堃所在的獨立團被留在山西、河北、察哈爾三省邊界,開創晉察冀根據地,一個月中,獨立團擴大成3個團,改稱八路軍獨立師。
1939年3月中旬,部隊轉移到松山一帶休整,上級調楊上堃任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參謀長。不久,又調任晉察冀一分區一支隊參謀長。這時,楊上堃對其“降職”使用產生不滿情緒,以致犯了錯誤。1940年2月,楊上堃在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偵察科長袁彪的拉攏下,帶領3個人與袁彪帶領的20餘人一起攜械出走,到河北省徐水縣擴大部隊,準備鬧出點名堂後再歸隊。後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7天后即回軍分區認錯領罪。組織上考慮到楊上堃對革命有過貢獻,又能知錯即改,故給予從寬處理,行政撤職,開除黨籍。5個月後,組織認為楊上堃對錯誤有深刻認識,轉變很大,又派他到抗大二分校高級幹部科一隊學習。1941年底又轉到陝北抗大總校學習,並在整黨整風運動中嚴格地檢查自己的錯誤,表示一定接受教訓,加倍努力,以彌補給黨和革命造成的損失。
(四)
1945年5月,黨的“七大”勝利閉幕,楊上堃在抗大的學習也結束了,組織決定調他隨楊尚奎率領的南下廣贛幹部大隊去開闢新區工作。幹部隊行至洛陽附近,日本無條件投降,接到轉赴東北的命令。這時,在晉東南潞城,經北上幹部大隊黨委批准,恢復楊上坤的黨籍。他曾在自傳中寫道:“恢復我的黨籍,使我真正體會到黨對一個革命同志永遠是關心和愛護的,永遠不會拋棄的,我深受感動,暗下決心,努力工作,報答黨的關懷。”10月下旬,楊上堃隨楊尚奎一行抵達瀋陽,由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分配,11月初到吉林市,又由楊尚奎率領幹部10餘人到敦化縣組建中共敦化縣工委。
敦化位於吉林省東部,抗戰剛剛勝利,國民黨就在敦化縣掛起黨部的牌子,國民黨分子劉化一聯絡當地士紳、偽警察、地痞,組織了治安維持會,不久,又當上敦化縣縣長。8月下旬,原抗聯幹部沈風山、李文章、劉建平先後隨蘇聯紅軍進駐敦化,發動民眾,組織武裝,並於9月成立縣保全司令部。隨後,又收編了地方武裝4OOO餘人,編成8個保全大隊。這支隊伍的成份嚴重不純,土匪頭子李忠玉等人竊據了大隊長、中隊長的職務,繼續為非作歹,欺壓百姓。
1945年11月,楊尚奎、楊上堃等進駐敦化成立縣工委,楊尚奎任縣工委書記,楊上堃、劉建平為工委委員。同時,楊尚奎任保全司令部政委,楊上堃兼參謀長。縣工委成立後的第一次會議,討論敦化形勢。會後,楊上堃與組織部長危秀英一起到縣保全大隊調查,發現多數大隊成份不純,領導權被壞人控制。為了純潔隊伍,他們提出了整頓、改組保全隊的建議,並著手對各大隊領導層進行政治審查。為了能使縣委掌握一支可靠的武裝,楊上堃和危秀英按縣委指示,挑選一批較好的幹部戰士,重新組建一個教導大隊。這是一支在縣工委直接領導下的隊伍,楊上堃在教導大隊開展政治思想教育,抓軍事訓練,選派一些政治可靠、立場堅定的幹部分別到幾個大隊任政委,去改造那些成份複雜的大隊。
這時,國民黨吉林省黨部以及軍統特務紛紛以“中央先遣軍”“第十五集團軍”“軍統局敦蛟工作組”等名義,秘密拉攏縣保全大隊的頭目,發給“上校團長”、“中校營長”等委任狀。11月16日國民黨主力攻占山海關之後,沿北寧線東進,敦化敵偽勢力乘機欲動。中共敦化縣工委和保全司令部,按統一敦化蘇軍要求,撤至城郊。縣工委、保全司令部剛剛出城,駐額穆的第八大隊的李忠玉率部叛變,並直趨官地策動三大隊叛變。縣工委分析形勢後,決定由楊上堃協助楊尚奎赴官地做工作。他們剛到那裡,張東湖率三大隊叛變。他們只好衝出包圍,回到城邦。接著,駐黃泥河的一大隊唐玉,駐大蒲柴河二大隊張永春、黑龍等也相繼率隊叛變。
12月初,楊上堃和劉建平率縣教導大隊和一大隊鄭基斗部,按縣工委指示,積極開展剿匪鬥爭。首先在紅石砬子打掉唐玉叛徒,接著又進軍馬號、夾皮溝、三道荒溝、四道荒溝等地攻打李玉保叛軍。在戰鬥中教導大隊長李公發負傷,部分戰士陣亡,部隊只剩200餘人。正當部隊寡不敵眾,準備向樺甸縣境轉移時,從太行山挺進東北的朝鮮義勇軍一個支隊路過敦化,在黃泥河子會合。兩支隊伍共1000餘人,聲勢大振。經兩支部隊負責人共同商討,制定了聯合攻打叛軍的計畫,並決定由劉建平、楊上堃等人回敦化縣城請求蘇軍協助。
1946年1月2日晚,蘇軍派車將楊尚奎、劉建平、楊上堃及部隊隱蔽地接進敦化縣城。次日,蘇軍以剿匪為名,把駐守飛機場掛國民黨旗的叛軍繳誡。1月13日,楊上堃又率教導隊向駐縣城敵警察大隊進攻,經過激烈巷戰,活捉劉化一,國民黨的縣政權垮台,建立了人民民主新政權。2月,吉遼軍區派鄧克明率領警備二旅到敦化、安圖一線剿匪。3月中旬,警備二旅和敦化縣保全司令部決定,採取分路進軍,鉗形包圍的方針,幾路大軍齊發,猛攻叛軍,斃敵300餘名,叛匪張永春率殘部400餘人逃往大蒲柴河。楊上堃又率保全大隊一部,配合吉東警備二旅乘勝追擊,迫使張永春帶部分頑匪逃往樺甸林區。
1946年3月底,楊上堃調任樺甸縣保全團長,楊上堃到樺甸後,遇到的第一項任務仍是剿匪。當時,樺甸境內有大小土匪1O余股,擾得民不聊生。縣政府領導研究,決定採取重兵圍剿與分散消滅相結合、武力攻擊與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針開展剿匪鬥爭。當時在樺甸境內危害較大的土匪有兩股。一股活動在橫道河子,一股活動在夾皮溝。楊上堃決定先對橫道河子的股匪,集中力量,兵分兩路,圍而殲之。一天晚上,楊上堃率兩個營的兵力,把橫道河子的股匪團團圍住,戰鬥不到兩個小時,全部殲滅。另一部由副團長宋茂璇帶一個營的兵力,在常山屯國殲另一股土匪。至此,橫道河子一帶的土匪全部肅清。緊接著,楊上堃命令全團分成兩支部隊,分別圍剿夾皮溝和小紅石砬子匪股。這兩個地方相距35公里,共有土匪300人。天剛拂曉,夾皮溝和紅石砬子先後經一個小時戰鬥,兩地土匪全部被殲,繳獲步槍380支,輕機槍8挺。至此樺甸境內只剩下零星殘匪,楊上堃又派兵,逐一清剿,很快就把境內的土匪殲滅了。
1946年5月,我軍撤出四平,實行戰略轉移。5月下旬,樺甸縣委、縣政府撤離縣城,楊上堃帶領保全團擔任警戒,掩護縣黨政機關轉移到松花江東。5月23日,楊上堃同副團長宋茂璇率兩個連趕到磐石縣呼蘭鎮,以公路兩側的山地為依託,堵截向樺甸進犯的國民黨新六軍二〇七師。他們邊打邊退,途中破壞了1O多處橋樑。一直堅持到5月28日,保證了縣黨政機關安全撤出後才離去。為了使撤退人員迅速渡江,楊上堃派保全團五連事前趕到樺樹林子渡口組織船隊,維持渡江秩序,保證了松花江以西部隊、機關安全渡江。完成任務後,楊上堃帶領幹部戰士撤到松花江東岸,奉命防守以樺樹林子為中心的沿江防線,以阻擊國民黨軍渡江東犯。
樺甸縣撤至江東後,按中共吉林省委的指示,決定建立鞏固的江東根據地。楊上堃率領縣保全團,一方面堅守沿江防線,一方面積極參加除奸剿匪、武裝民兵、發動民眾等工作。6月中旬,叛匪安海峰帶領80多人竄到紅石砬子鎮,準備建立據點。楊上堃指揮保全團進行突擊,安海峰聞訊逃回江西。8月下旬,楊上堃又派保全團從達營溝過江,插入密勝、北柳樹、橫道河子、常山屯一帶襲擾敵軍,以擴大影響。6月底,國民黨樺甸縣長鄧世松帶領縣保全隊和土匪竄入江東,企圖占領大紅石砬子鎮。楊上堃立即派一營教導員李燦世帶三連駐大紅石砬子阻擊敵人。由於部趴連續作戰,夜裡酣睡,土匪趁機偷襲,部隊雖英勇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18名同志英勇犧牲。楊上堃接到訊息後,心急如焚,馬上與宋副團長分別帶領部隊於次日馳援大紅石砬子。這時土匪已逃到夾皮溝,楊上堃率部於當夜配合吉南二十四旅一部奔夾皮溝,圍剿匪部,土匪見我軍來勢兇猛,不敢接觸,退至東山炮台,據險抵抗,經一天一夜激戰土匪逃遁,夾皮溝重獲解放。
1946年秋,國民黨向我南滿根據地大舉進攻,東北民主聯軍發動“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以反擊敵軍的諾攻。為了配合主力部隊正面作戰,楊上堃奉命率團從紅石砬子過松花江,經那爾轟,配合輝南縣大隊、李紅光支隊攻打輝南,阻止敵人北進。又於12月8日,率部同兄弟團在鴨綠溝伏擊國民黨六十軍和青年軍各一部。戰鬥打了三天兩夜,斃敵57人,俘敵250人。1947年1月8日楊上堃率團協同警備二旅一團向樺甸縣樺樹林子守敵發起進攻,經9小時激戰,斃敵160多人,俘敵200餘人,收復出入東滿的要道口樺樹林子。部隊連續作戰後,在短暫的休整期間,按吉南地委和軍分區的指示,樺甸保全團編為吉南軍分區七十二團,楊上堃任團長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夏季攻勢期間,楊上堃率七十二團,在八道河子阻擊從樺甸縣城撤逃的敵軍700餘人,經過5小時激戰。斃傷俘敵上百人,國民黨的樺甸縣公安局局長被生俘。
1948年3月8日,駐吉林守敵六十軍分兩路撤向長春。楊上堃奉命率七十二團和吉北軍分區一個騎兵營,從煙筒山、燒鍋街出發,火速開往岔路河一線,阻擊從吉林撤向長春的一路敵人。煙筒山到岔路河約70華里,他們經幾個小時的急行軍,趕在敵人的前面到達岔路河,與據了有利地形,布好了陣地。當敵保全旅兩個團進入我軍陣地後,楊上堃果斷地命令部隊,對敵斷前截後,分割穿插,經3小時激戰,打退敵人多次反撲,並斃俘敵一部。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後,楊上堃被任命為吉林市警備區副司令員兼吉林軍區警備團團長,楊上堃帶領全團進城擔任衛戍任務,旋即又奉命率領警衛團圍困長春,承擔從東南郊圍困長春守敵任務。駐守長春東郊的國展黨六十軍,先後派出兩個團竄到東郊騷擾民眾,均被楊上堃指揮警衛團擊潰。在圍困長春期問,楊上堃始終與戰士同吃、同住、同戰鬥,白天帶領幹部戰士堅守陣地,夜裡同戰士一起挖交通溝。根據上級指示,疏散封鎖區的民眾,安置從城內逃出的“難民”。他們在自己的陣地上,持續不斷地向敵人發動攻勢,宣傳黨的政策,分化瓦解敵人,直至曾澤生率六十軍起義、長春解放。
(五)
1949年4月,按中共中央指示,吉林省委組織幹部南下,楊上堃出任吉林省南下幹部大隊參謀長,協助大隊長陳正人、政委楊尚奎率領千名幹部經瀋陽、天津等地,歷時1個多月,於1949年6月下旬抵達南昌。江西省委、江西軍區任命楊上堃為南昌支前司令部副參謀長。8月底,江西軍區調楊上堃到贛南軍事指揮部負責。此時贛南剛剛解放,各地土匪和敵軍殘餘武裝經常騷擾民眾,楊上堃指揮四八六團,採取逐個擊破的辦法,開展了清剿土匪的鬥爭,使贛南的革命秩序很快穩定下來。
不久,楊上堃調任贛州軍分區副司令員。1960年5月調任贛西南行署公安處副處長。10月楊上堃再次任贛州軍分區副司令員。1962年9月,開始任贛州軍分區司令員。在贛州的15年裡,楊上堃始終保持戰爭年代那么一股革命勁頭和拚命精神,忠心耿耿,兢兢業業,勤奮學習,忘我工作,為部隊建設貢獻了力量。
1965年,楊上堃被調任江西省軍區參謀長。“文革”期間,他處於逆境,身受迫害,卻能堅持原則,敢於鬥爭,堅持對黨、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表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氣節。
1970年恢復工作後,楊上堃任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為了發展林業,他跋山涉水,努力工作,實行營林工作制,為綠化祖國作出了貢獻。
1975年,楊上堃被調回江西省軍區任副司令員。1982年楊上堃按正軍職離休,1984年5月21日因病醫治無效,於南昌逝世,終年7l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