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田謙吉

植田謙吉

植田謙吉(1875-1962),日本陸軍大將。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1923年任第一騎兵旅團長,同年晉升少將,次年任第三騎兵旅團長。1926年任軍馬部部長。1928年晉升中將,翌年轉任中國駐屯軍司令。1930年改任第九師師團長。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指揮第九師團侵略上海。1933年任參謀次長。1934年任日本駐朝鮮軍司令,晉升大將。1935年任軍事參議官。1936年調任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大使。1939年因諾門罕戰役失敗去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田謙吉
  • 國籍:日本
  • 民族:和族
  • 出生地:日本大阪
  • 出生日期:1875年
  • 逝世日期:1962年
  •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
  • 信仰:軍國主義
生平簡介,受困上海灘,關東軍司令,諾門坎之敗,退休之後,

生平簡介

植田謙吉(うえだ けんきち,1875.3.8-1962.9.11),日本陸軍大將,“一二八”事變時任日軍第九師團長,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時是第13任關東軍司令官,後因對蘇發動諾門坎戰役失敗而被解職。
植田謙吉植田謙吉
大阪府人,陸軍二等軍吏植田謙八次子。曾就讀於東京高等商業學校。1898年11月25日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0期騎兵科,翌年6月27日授予騎兵少尉軍銜。歷任騎兵第12聯隊附,陸士生徒隊附,騎兵監部員。1909年12月3日畢業於陸軍大學校第21期。第18師團參謀,騎兵第9聯隊附,第16師團參謀,陸軍省軍務局課員,參謀本部附(歐洲出差),騎兵監部員。西伯利亞出兵歷任浦鹽派遣軍參謀,浦鹽派遣軍司令部附,浦鹽派遣軍作戰課長。教育總監部附,騎兵第1聯隊長。1923年8月6日晉升陸軍少將。陸軍航空部附,騎兵第3旅團長,陸軍軍馬補充部附,軍馬補充本部長,支那駐屯軍司令官,第9師團長九一八事變,後率部參加上海一·二八事變作戰。),參謀本部附,參謀次長,朝鮮軍司令官。1934年4月29日授予勛一等旭日大綬章,11月28日晉升陸軍大將。軍事參議官。1936年3月6日就任第13任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大使),參謀本部附。1939年12月1日轉入預備役。後曾任戰友團體聯合會會長,日本鄉友聯盟會長。1962年9月11日去世。曾獲三級金鵄勳章

受困上海灘

植田謙吉是大阪府人。大將中只有他和戰死特晉的小畑英良大阪人。與佐賀熊本、大分等地出身的“九州男兒”不同,大阪人一向是以精明、會做生意而出名的。植田早年也是學做生意的,後來才改行上了士官學校。1932年他帶著金澤第九師團出征上海,他搞的中央突破沒有成功,屬下的第7聯隊長林大八大佐十九路軍擊斃。和海軍的關係也不好,仗沒法打下去了。最後是陸軍大臣白川義則親自帶兵增援,在中國軍隊防線後方登入,才逼退19路軍。在戰後的祝捷會上,植田謙吉被王亞樵派遣的義士尹奉吉投擲炸彈當場炸掉了左腳掌,左小腿送醫院後因傷勢過重被迫截去。他的上級白川義則大將則被炸成重傷不治身亡。

關東軍司令

腿雖然瘸了,官卻升了,傷好後他立即升任了參謀次長。他在陸軍中沒什麼派別,和中村孝太郎田代皖一郎一樣被視為軍隊中比較穩健的中立派,他既不支持作風激進的皇道派,也不贊成和財閥勾結的統制派,這種機會主義立場讓他左右縫隙。果然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後接替南次郎當上了關東軍司令官。當時除開皇族的兩個元帥,他在排名上僅次於陸相寺內壽一和教育總監西義一,被稱為陸軍三高峰之一。他上任不到一個月4月14日,便親自面見溥儀,通知他:關東軍以“反滿抗日”和“通蘇”罪名逮捕了興安北省省長凌升,並宣判了死刑。植田謙吉最後直言不諱地強調:“這是殺一儆百!”凌升事件對溥儀震動極大,日本殖民統治者就是要通過“殺一儆百”,叫偽官吏們老老實實地當走狗,否則必遭凌升的下場。偽滿洲國陸軍最高顧問佐佐木到一為這事對植田很不滿,認為他破壞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日滿和諧關係。
植田謙吉就任關東軍司令官後,開始在中國東北大力推行為日本侵略服務的所謂“產業開發五年計畫”。植田謙吉在任三年半期間,他的另一重大“政績”是對偽協和會進行了一系列強化措施,使偽協和會得以飛速發展,會員猛增。1938年11月末統計,協和會員比1936年9月末,增加了698萬餘人。1936年9月18日,植田謙吉發表《滿洲帝國協和會之根本精神》的聲明,聲明中除闡明偽協和會的性質、特點和作用外,還宣稱:“滿洲國的政治是哲人的政治,關東軍司令官是哲人,為天皇之代表”。
在植田謙吉直接掌管和利用下,偽協和會在配合偽軍警討伐,實施殘酷壓榨,掠奪糧食、物質等,及精神奴化等方面,均大賣其力。僅舉一例:1938年春,植田謙吉發出旨意,叫偽協和會會員捐款15萬元,用來購買一架飛機支持“聖戰”。最後共攤派刮取了17萬餘元,購買了一架240馬力的運載傷病員的飛機。

諾門坎之敗

早在1934年10月1日,日本陸軍省在軍中散發的小冊子中就說:戰爭是“創造之父,文化之母”。1939年的諾門坎事件小松原道太郎中將(陸大27期)帶的第23師團剛開始就吃了敗仗,這時辻政信服部卓四郎兩個參謀就去找關東軍參謀長磯谷廉介說要換掉第23師團,改由老部隊第七師團上。這時植田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還是第23師團上吧,換了第7師團小松原的面子不好看。”這句話可把第23師團送上了死路,蘇聯紅軍的強大機械化作戰能力把這個師團幾乎全殲。該師團參戰的15040人中有11958人死傷(整場戰役日本戰死失蹤8717人,而蘇軍陣亡失蹤9700餘人)。小松原師團長則在鬱悶中病死。這是日本陸軍歷史上第一次吃到如此大的敗仗,以植田謙吉為首的關東軍領導班子全都丟了烏紗帽。中國過去書藉常稱諾門坎事件結束了日本北進南進之爭,但事實上日本的北進論抬頭反而是二戰爆發後受德國鼓舞而出現的。具體標誌是田中新一土居明夫1940年完成的拿下東南亞後向北用兵的綱要。
即使他在向溥儀辭行時,也未忘早已在日本軍部醞釀很久、尚未實施的一件重要事情向溥儀交代,說什麼:“日滿親善,精神如一體,因此滿洲國在宗教上也該與臨時工本一致。”過後,溥儀頗費腦筋,還不知這是要他將日本的“天照大神”接到中國東北來奉立為“國教”。

退休之後

1939年12月,植田謙吉辭去關東軍司令官一職後便被轉入預備役,此後就再也沒有被啟用。在日本陸軍中參謀和主官的關係就是這樣,仗打好了大家一起加官進爵,仗要是打輸了主官肯定要倒霉,而參謀一般沒什麼事。而這次以植田謙吉為首的關東軍領導班子全都丟了烏紗帽是因為這是自明治維新成立日本帝國以來日本陸軍歷史上第一次吃到如此大的敗仗。這對於植田謙吉本人、關東軍和日本帝國來講都是極大的恥辱。
實際上如果他沒有戰爭失敗下台,也幹不了幾年了。畢竟都已經64歲半了的人了。日本大將的退休年齡被定為65歲,除非65歲之前獲得元帥稱號,才可以終身現役。而植田謙吉也知道自己的情況,晉升元帥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一是因為自己在陸大的成績很一般,陸軍五大要職只做了一個參謀次長。二是因為大日本帝國可以批准一個瘸子擔任大將司令官,但是絕不會允許出現拐子元帥。也就是說,即使植田沒有在諾門坎戰役中慘敗被解職,他最多也只能在軍隊裡面乾半年了。
退役後1940年還曾會見過老部下、時任航空總監的東條英機陸軍中將,並和他談了自己對今後戰局的看法和侵華構想。由此可見,植田雖人已退休,但仍然對侵略和侵華戰爭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構想。戰後曾先後擔任戰友團體聯合會會長和日本鄉友聯盟會長。1962年9月11日去世,享年8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