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日光性皮炎

植物-日光皮炎是指患者過多食入或直接接觸光敏性植物後,經過較大量日光照射後引發光暴露部位急性皮膚炎症。多發生在夏季戶外活動多的時間內,青壯年女性多見。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病因:患者因食入或直接接觸光敏性植物導致
  • 常見症狀:皮膚水腫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患者因食入或直接接觸光敏性植物,如傘形科(香菜、芹菜、茴香),芸香科(柑橘、檸檬、酸橙),菊科(野菊、黃花蒿),桑科(無花果),豆科(紫雲英),十字花科(野生油菜、芥菜),李科(灰菜、甜菜),牧草,真菌類(木耳、香菇)。有報導光敏性植物還有胡蘿蔔、小白菜、蘿蔔葉、莧菜、菠菜和防風草等。這些植物中含有呋喃香豆素,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光敏物。在UVA的照射下,呋喃雙香豆素與核DNA共價結合,使DNA發生單項內收和嘧啶鹼基的鏈間雙向交聯,前者導致基因突變,細胞死亡,後者放大了這種效應,促使表皮細胞嚴重受損。

臨床表現

1.基本損害
驟然發生接觸植物部位或瀰漫性對稱性紅斑和非凹陷性水腫,邊界不清,質地堅實。眼瞼和嘴唇明顯水腫,睜眼、張口困難。皮損顏色潮紅、紫紅,嚴重者可在水腫部位出現水皰、血皰、淤點或瘀斑,水皰、血皰破潰後出現糜爛、潰瘍甚至壞死,愈後可遺留瘢痕。避光並經過合理治療後皮疹在1~2周慢慢消退。
2.發病特徵
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多發生在夏季,日曬後的潛伏期為4小時至2天。多發生在面、手背、頸及前臂等曝光部位,自覺局部麻木、脹痛、灼痛和瘙癢。少數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全身症狀。

檢查

白細胞總數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尿蛋白陽性,部分患者尿卟啉陽性。

診斷

1.患者起病前大量食用或直接接觸光敏性植物。
2.皮膚受到強烈日光照射後數小時內發病。
3.多發於光暴露部位的皮膚,如面部、頸部、手臂等處。
4.表現為局部皮膚瀰漫性紅斑和水腫,面部高度水腫使患者睜眼、張口困難。皮損顏色潮紅、紫紅或形成瘀斑。嚴重者出現水皰、血皰,愈後可遺留瘢痕。
5.患處灼熱、瘙癢。
6.避光並治療後皮疹慢慢消退。

鑑別診斷

1.日曬傷:患者沒有光敏性植物接觸或進食史。皮損的程度較淺,較少出現如深在性水皰、血皰、壞死和潰瘍等皮膚損害,愈後不留瘢痕。
2.接觸性皮炎:患者有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的歷史,主要表現為發生於接觸部位的皮疹,和光暴露無關。

治療

1.避免接觸光敏性植物
詢問病史,尋找可能引起光敏感的植物,避免食用或接觸。
2.局部治療
急性期紅斑水腫皮損選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冷濕敷,外用收斂性與保護性乳膏。也可外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
3.其他
口服抗組胺類藥物。採用利尿藥、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和煙醯胺等。

預防

不宜大量食用灰菜、莧菜、薺菜、芹菜、萵苣、蘑菇、木耳、無花果等光敏性植物,或少量食用後避免日曬,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