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第3版)

植物學(第3版)

《植物學(第3版)》是由馬煒梁主編,馬煒梁、王幼芳李宏慶田懷珍、王健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2年5月出版的新形態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書可供大多數院校的教學實踐使用,兼顧綜合性大學、師範院校、農林院校的教學使用。

該書總計13章,介紹了種子植物形態解剖、植物系統、種子植物分類以及植物與環境的關係等內容。

基本介紹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 修訂情況
《植物學(第3版)》的修訂保持了上一個版本的經典知識編排體系和形態解剖彩圖特色,兼顧各校學時安排和所處地域的差異。結合植物學科發展及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做了如下修訂工作:
  1. 由於藍藻、原綠藻與細菌、放線菌細胞結構的共性,新增“原核生物”一章;又由於地衣的形態和繁殖主要由真菌體現,因而將“地衣”歸入“菌物”一章。
  2. 為方便學習和使用,數字課程中增加了整套的教學課件,包含教材中的全部圖片及文字素材,還補充了一些圖解及注釋,可供教師備課時選用。
  3. 基於現代分子系統學新進展,補充了APG系統的介紹,並對教材中分類學位置有變化的科及相關屬種進行了說明;為體現高等植物各類群間的演化關係,更換了“現生高等植物系統樹”。
  4. 更新了“植物界分門”的排序、“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相關表述、細胞周期的概念、地質年代表等相關內容,調整或替換了16幅圖(表),修改了一些錯漏及文字表述。
這次修訂分工與《植物學(第2版)》時基本一致,數字課程中的教學課件由田懷珍、王健執筆,統稿工作主要由李宏慶、王幼芳完成。
  • 出版發行
2022年5月,《植物學第3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簡介

《植物學(第3版)》總計13章,包括植物細胞和組織、種子植物的營養器官、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原核生物、藻類植物、菌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植物的系統發育、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以及植物對環境的適應等內容。按照經典的植物學知識體系介紹了種子植物形態解剖、植物系統、種子植物分類以及植物與環境的關係等內容。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1章 緒論
第1節 植物界
第2節 植物的命名
一、《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要點
二、《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要點
第3節 植物學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一、植物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任務
二、植物學的發展簡史
三、學習植物學的要求和方法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2章 植物細胞和組織
第1節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一、植物細胞的形狀和大小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第2節 植物細胞的後含物
第3節 植物細胞的繁殖
一、有絲分裂
二、無絲分裂
三、減數分裂
第4節 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一、植物細胞的生長
二、植物細胞的分化
第5節 植物的組織和組織系統
一、植物組織的類型
二、組織系統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3章 種子植物的營養器官
第1節 根
一、根和根系的類型
二、根尖的發育
三、根的初生結構
四、側根的形成
五、根的次生生長和次生結構
六、共生根和寄生根
第2節 莖
一、莖的發育
二、莖的初生生長和初生結構
三、莖的次生生長和次生結構
第3節 葉
一、葉的發育
二、葉的結構
三、葉的生態類型
四、落葉和離層
第4節 營養器官間的相互聯繫
一、營養器官間維管組織的聯繫
二、營養器官在植物生長中的相互影響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4章 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第1節 花
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組成
二、花程式和花圖式
第2節 雄蕊的發育
一、花葯的發育和小孢子的形成
二、花粉粒的發育和形態結構
三、花粉敗育和雄性不育
第3節 雌蕊的發育
一、胚珠的發育
二、胚囊的發育和結構
第4節 開花、傳粉與受精
一、開花
二、傳粉
三、受精
第5節 種子和果實
一、種子的基本形態
二、種子的形成
三、果實的形成
四、果實和種子對傳播的適應
第6節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5章 原核生物(Prokaryote)
第1節 細菌門(Bacteriophyta)
一、細菌的主要特徵
二、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第2節 藍藻門(Cyanophyta)
一、藍藻門的主要特徵
二、藍藻門的代表物種
三、藍藻門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6章 藻類植物(Algae)
第1節 綠藻門(Chlorophyta)
一、綠藻門的主要特徵
二、綠藻門的代表植物
三、綠藻門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2節 紅藻門(Rhodophyta)
一、紅藻門的主要特徵
二、紅藻門的代表植物
三、紅藻門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3節 褐藻門(Phaeophyta)
一、褐藻門的主要特徵
二、褐藻門的代表植物
三、褐藻門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4節 真核藻類的演化
第5節 真核藻類的經濟價值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7章 菌物(Fungi)
第1節 黏菌門(Myxomycota)
一、黏菌門的特徵
二、黏菌門的代表種類
三、黏菌門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2節 真菌門(Eumycota)
一、真菌的主要特徵
二、真菌門的主要類群
三、真菌的經濟價值
四、真菌門的起源及各亞門間的親緣關係
第3節 地衣門(Lichen)
一、地衣的形態和構造
二、地衣的繁殖
三、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8章 苔蘚植物(Bryophyte)
第1節 苔蘚植物的經濟價值
第2節 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徵
第3節 苔門(Marchantiophyta)
一、苔門的主要特徵
二、苔門代表植物
三、苔門分類
第4節 蘚門(Bryophyta)
一、蘚門的主要特徵
二、蘚門代表植物
三、蘚門分類
第5節 角苔門(Anthocerotophyta)
一、角苔門的主要特徵
二、角苔門代表植物
三、角苔門分類
第6節 苔蘚植物的起源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9章 蕨類植物(Pteridophyte)
第1節 蕨類植物的經濟價值
第2節 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徵
第3節 石松亞門(Lycophytina)
一、代表植物
二、石松亞門的分類舉例
第4節 水韭亞門(Isoephytina)
第5節 松葉蕨亞門(Psilophytina)
第6節 楔葉亞門(Sphenophytina)
第7節 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一、厚囊蕨綱(Eusporangiopsida)
二、原始薄囊蕨綱(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三、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第8節 蕨類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10章 植物的系統發育
第1節 植物的起源
第2節 植物的演化
一、植物營養體的演化
二、有性生殖方式的進化
三、植物對陸地生活的適應
四、生活史的類型及其演化
五、高等植物營養體和孢子葉的發展與分化
第3節 植物的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11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第1節 裸子植物與人類的關係
第2節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二、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生活史中兩套名詞間的對應關係
三、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屬植物為例
第3節 蘇鐵綱(鐵樹綱)(Cycadopsida)
第4節 銀杏綱(Ginkgopsida)
第5節 松柏綱(球果綱)(Coniferopsida)
一、松柏綱的主要特徵
二、松柏綱的分類
1.松科(Pinaceae)
2.杉科(Taxodiaceae)
3.柏科(Cupressaceae)
第6節 紅豆杉綱(紫杉綱)(Taxopsida)
1.羅漢松科(Podocarpaceae)
2.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3.紅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第7節 買麻藤綱(Gnetopsida)
1.麻黃科(Ephedraceae)
2.買麻藤科(Gnetaceae)
3.百歲蘭科(Welwitschiaceae)
第8節 裸子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一、起源
二、演化地位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12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
第1節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第2節 被子植物的形態學分類原則
第3節 被子植物分類的主要形態術語
一、根的變態
二、莖的形態及其變態
三、葉的形態及其變態
四、花序形態
五、花及其各組成部分的形態
六、果實類型
七、器官表面形態及質地
八、被子植物形態的多樣性和演化的連續性
第4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
一、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木蘭綱(Magnoliopsida)]
1.木蘭科(Magnoliaceae)
2.樟科(Lauraceae)
3.毛茛科(Ranunculaceae)
4.睡蓮科(Nymphaeaceae)
5.罌粟科(Papaveraceae)
6.榆科(Ulmaceae)
7.桑科(Moraceae)
8.胡桃科(Juglandaceae)
9.殼斗科(山毛櫸科)(Fagaceae)
10.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1.藜科(Chenopodiaceae)
12.莧科(Amaranthaceae)
13.蓼科(Polygonaceae)
14.山茶科(Theaceae)
15.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
16.錦葵科(Malvaceae)
17.堇菜科(Violaceae)
18.葫蘆科(Cucurbitaceae)
19.報春花科(Primulaceae)
20.山礬科(Symplocaceae)
21.杜鵑花科(Ericaceae)
22.楊柳科(Salicaceae)
23.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
24.景天科(Crassulaceae)
25.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6.薔薇科(Rosaceae)
27.豆科(Leguminosae)
28.桃金孃科(Myrtaceae)
29.大戟科(Euphorbiaceae)
30.鼠李科(Rhamnaceae)
31.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32.芸香科(Rutaceae)
33.蒺藜科(Zygophyllaceae)
34.傘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
35.龍膽科(Gentianaceae)
36.夾竹桃科(Apocynaceae)
37.蘿科(Asclepiadaceae)
38.茄科(Solanaceae)
39.旋花科(Convolvulaceae)
40.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
41.木樨科(Oleaceae)
42.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43.桔梗科(Campanulaceae)
44.茜草科(Rubiaceae)
45.忍冬科(Caprifoliaceae)
46.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二、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百合綱(Liliopsida)]
47.澤瀉科(Alismataceae)
48.棕櫚科(Palmae)[檳榔科(Arecaceae)]
49.天南星科(Araceae)
50.莎草科(Cyperaceae)
51.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52.姜科(Zingiberaceae)
53.百合科(Liliaceae)
54.石蒜科(Amaryllidaceae)
55.鳶尾科(Iridaceae)
56.蘭科(Orchidaceae)
第5節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統演化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統演化及其分類系統
三、高等植物各類群之間的演化關係及系統樹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第13章 植物對環境的適應
第1節 植物對高寒山地環境的適應
第2節 植物對乾旱荒漠地的適應
第3節 植物對水生環境的適應
第4節 植物與環境生物的協同關係
複習思考題
數字課程學習資源
索引
參考文獻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配套教材
《植物學(第3版)》配套有輔助教材《植物學實驗指導(第3版)》。
  • 課程資源
《植物學(第3版)》的數字課程針對教材知識體系配備了學習指導、難點分析、拓展閱讀、教學課件、習題及參考答案,以及相關拓展實驗、實踐的方案、方法指導和視頻資料等。
作品名稱
植物學數字課程
出版時間
2022年4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內容提供者
馬煒梁 等
策劃編輯
李融
技術編輯
李翠玲

教材特色

  1. 形象直觀。書中採用了1000餘幅編者原創彩圖,把微觀的、不易理解的、動態的現象連貫起來,還形態各異、色彩豐富的植物界以本來面目。
  2. 加強了種子植物形態術語的配圖和65個代表科的闡述,以期在少量物種的範圍內,熟悉形態術語的含義,掌握檢索表的運用。

作者簡介

馬煒梁,華東師範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
王幼芳,女,1953年生,華東師範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197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植物學專業研究班,留校任教。從事植物學教學與苔蘚植物分類、區系和分子系統學等領域的研究。
李宏慶,華東師範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
田懷珍,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從事種子植物分類、蘭科植物物種多樣性、珍稀瀕危蘭科植物的保護及套用等方向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