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態學(第3版)》是由段昌群、蘇文華、楊樹華、王崇雲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0年3月18日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該書主要供高等學校生態學、生物科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師生使用,也可供從事生態學、環境保護領域以及農、林、水等行業的科技工作人員使用和參考。
該書共13章,從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地位出發,依次分析群落、種群、個體等不同層次上植物應對環境的生態現象,並將每個層次的基礎理論與實際套用有機結合。
基本介紹
- 書名:植物生態學(第3版)
- 作者:段昌群、蘇文華、楊樹華、王崇雲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3月18日
- 頁數:331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29623
- 版面字數:500千字
- CIP核字號:2019281274
成書過程
修訂背景
修訂狀況
出版工作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封面設計 | 責任印製 |
高新景 | 田紅 | 張楠 | 田甜 |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一部分 導論 第1章 緒論 1 生態學的學科範疇 1.1 人與自然 1.2 生態學的定義 2 植物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2.1 植物與環境 2.2 植物種群與植物群落 2.3 植物、生態系統及全球變化 3 植物生態學的認識論 4 植物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5 植物生態學發展簡史 5.1 植物生態學的歷史前期 5.2 植物生態學的建立 5.3 植物生態學的進展 第2章 植物的生存環境 1 地球的物理環境圈層 1.1 大氣圈 1.2 水圈 1.3 岩石圈(及土壤圈) 2 生物圈 2.1 生物圈的概念 2.2 生物圈中的植被 3 環境因子的分類 4 環境因子的生態學分析 4.1 生態因子作用的綜合性 4.2 主導因子和限制因子 5 環境的尺度 5.1 環境的尺度和植物的層次 5.2 空間和時間尺度 6 環境的變化 6.1 正常環境 6.2 脅迫環境與極端環境 第3章 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1 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1.1 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1.2 植物在生態系統中與其他功能成分之間的協同關係 2 初級生產 2.1 初級生產力的概念 2.2 影響初級生產的主要因素 2.3 初級生產力的分布 3 植物與生態系統的功能 3.1 植物與生態系統的物質生產 3.2 植物與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3.3 植物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4 植物對生態環境的改良與調節 4 植物與生態系統的平衡 4.1 植物在生態平衡中的基礎地位 4.2 植物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 5 植物與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 5.1 資源保障 5.2 環境支持 第二部分 植物群落生態 第4章 植物群落的結構 1 植物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 1.1 群落的最小面積 1.2 群落種類成分的數量特徵 1.3 群落組成成分的分析 2 群落的垂直與水平結構 2.1 群落的垂直結構(成層性) 2.2 群落的水平結構 3 群落的外貌 3.1 層片結構(生活型組成) 3.2 生活型譜 3.3 層片與層次 4 群落構建 4.1 群落構建理論 4.2 植物功能性狀與群落構建 第5章 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 1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發育 1.1 植物的遷移、定居和競爭 1.2 植物群落形成的階段 1.3 植物群落髮育的時期 1.4 群落的周期性和年際變化 2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模式 2.1 旱生演替系列 2.2 水生演替系列 2.3 演替的進展和逆行 2.4 關於演替頂極理論 3 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3.1 次生演替的一般類型 3.2 次生演替的規律及套用 3.3 植被的恢復與重建 4 地上-地下關聯性與群落變化 4.1 地下分解者對地上群落的影響 4.2 地上植物群落對地下群落的影響 第6章 植被分類及植被製圖 1 植被分類及其研究途徑 1.1 植被分類的目的 1.2 植被分類的途徑 2 基於植物區系的群落分類 2.1 群落類型的綜合特徵 2.2 群落分類的一般步驟 3 中國植被分類的系統和單位 4 地球上的主要植被類型及其特徵 4.1 常雨木本群落 4.2 雨綠木本群落 4.3 照葉木本群落 4.4 硬葉木本群落 4.5 夏綠木本群落 4.6 針葉木本群落 4.7 雨綠乾燥草本群落 4.8 夏綠乾燥草本群落 4.9 中生草本群落 4.10 濕生草本群落 4.11 水生草本群落 4.12 乾荒漠群落 4.13 凍荒漠群落 5 植被製圖 5.1 植被圖的種類 5.2 植被製圖的基本要求 5.3 植被製圖的步驟 5.4 3S技術在植被製圖中的套用 6 數位化植被 6.1 數位化植被的概念 6.2 數位化植被的研究 6.3 數位化植被的套用 6.4 大樣地 第7章 植被的分布和植被區劃 1 氣候與植被 1.1 氣候 1.2 植被在“理想大陸”上的分布圖式 2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帶性 2.1 緯度地帶性 2.2 經度地帶性 | 2.3 中國植被的水平地帶性分布 3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帶性 3.1 植被分布的垂直帶 3.2 植被垂直帶與水平帶 3.3 經度對植被垂直帶譜的影響 4 地帶性植被的過渡類型 4.1 緯度地帶性植被的過渡帶 4.2 經度地帶性植被的過渡帶 5 區域性植物群落的分布 5.1 區域性的植物群落調查 5.2 區域內植被類型的多樣性分析 5.3 地形對群落分布的影響 5.4 植物群落的邊界 6 植被區劃 6.1 植被區劃的原則和依據 6.2 中國植被分區的單位和系統 6.3 植被區劃成果的套用 第三部分 植物種群生態 第8章 植物種群的分布與數量 1 種群概念與植物種群的特點 1.1 種群概念 1.2 種群的特徵 1.3 植物種群的特性 2 種群的分布 2.1 種群的空間分布 2.2 種群內個體的分布格局 2.3 集合種群 3 植物種群的數量特徵 3.1 植物種群的數量取樣 3.2 種群的數量和密度 3.3 種群的年齡結構 3.4 植物的構件種群 第9章 植物種群的動態和調節 1 植物種群數量動態的描述 1.1 生命表及其編制 1.2 Leslie矩陣 1.3 存活曲線 1.4 種群增長模型 1.5 植物構件增長與個體增長 2 影響植物種群動態的因素 2.1 生殖生態學特徵 2.2 種群生活周期 2.3 干擾與災變 3 植物種群調節 3.1 密度制約 3.2 非密度制約 3.3 無性系生長 第10章 植物種群的質量與種間關係 1 植物種群適應與分化的遺傳基礎 1.1 植物種群遺傳結構概述 1.2 植物種群的遺傳多樣性 2 植物種群的基因頻率變化 2.1 Castle-Hardy-Weinberg定理 2.2 引起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 3 植物種群的生態分化與進化 3.1 植物種群的生態分化 3.2 表型可塑性 3.3 種群生態分化的成因與遺傳來源 3.4 植物種群的生態分化與物種形成 4 種群的數量與質量變化 4.1 種群數量與質量的關係 4.2 遺傳多樣性與進化靈活度 4.3 過度利用與物種滅絕 5 植物種群生態分化中形成的種間關係 5.1 競爭 5.2 他感作用 5.3 偏利共生 5.4 互利共生 5.5 寄生植物 5.6 植物與草食者 5.7 食蟲植物 第四部分 植物個體生態 第11章 植物的生態適應 1 植物對環境的適應 1.1 生態適應的概念 1.2 環境與植物的適應性 2 植物的生活史格局 2.1 資源配置 2.2 生活史格局的類型 3 植物對極端環境的適應與進化 3.1 植物對極端自然環境的適應與進化 3.2 植物對環境污染的適應與進化 4 植物的趨同適應和趨異適應 4.1 植物的生態型 4.2 植物的生活型 第12章 植物與自然生態因子的關係 1 植物與光的生態關係 1.1 光對植物的生態作用 1.2 植物對光的生態適應 1.3 光合作用的不同碳代謝途徑對環境的適應 2 植物與溫度的生態關係 2.1 溫度的生態作用 2.2 植物對溫度的適應 3 植物與水的生態關係 3.1 水對植物的生態作用 3.2 植物對水因子的生態適應 3.3 以水分為主導因子的生態類型 3.4 植物對極端水分條件的適應 4 植物與土壤的生態關係 4.1 土壤的性質與植物的生態關係 4.2 以土壤為主導因子的植物生態類型 5 植物整體的生態學 5.1 植物的熱量平衡 5.2 植物的水分平衡 5.3 植物的營養平衡 5.4 植物的碳平衡 第13章 植物與人類活動的生態關係 1 人類最佳化植物生存環境,擴大植物分布 1.1 植物的引種 1.2 植物引種的基本原則 2 環境污染與植物的生態關係 2.1 環境污染對植物的影響 2.2 利用植物防治環境污染 3 植物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 3.1 生物入侵的概念 3.2 植物生物入侵帶來的生態問題 4 轉基因植物的釋放及生態風險 4.1 轉基因作物的潛在生態影響 4.2 轉基因植物釋放的生態風險評估 5 植物與全球變化 5.1 全球氣候變化對植物的影響 5.2 植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回響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作品名稱 | 植物生態學(第3版)數字課程 |
---|---|
出版時間 | 2020年3月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內容提供者 | 段昌群等 |
策劃編輯 | 高新景 |
技術編輯 | 李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