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爛果病是棗在采前、采後及貯藏期間常發生的現象,是由眾多的病害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棗輪紋爛果病、棗軟腐病、棗紅粉病、棗麴黴病等。最主要的是棗輪紋爛果病和棗軟腐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棗樹爛果病
- 類型:棗在采前、采後及貯藏期間常發生
- 原因:眾多的病害引起的
- 最主要的:是棗輪紋爛果病和棗軟腐病
概述,症狀,發病規律,防治方法,中藥防治,農業防治,
概述
棗爛果病是棗在采前、采後及貯藏期間常發生的現象,是由眾多的病害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棗輪紋爛果病、棗軟腐病、棗紅粉病、棗麴黴病等。最主要的是棗輪紋爛果病和棗軟腐病。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既漿爛型、黑疔型、褐皮型。主要治病菌為囊孢殼菌,黑疔型病果的主要致病菌為細鏈格孢菌,褐皮型病果的主要致病菌為毀滅莖點黴菌和細鏈格孢菌。
症狀
1、輪紋爛果病:主要發生在脆熟期,果實受害後,病斑以皮孔為中心,先出現水漬狀淺褐色小斑,而後迅速擴大為紅棕色圓形斑,受害部位果肉變褐發軟,有酒臭味,重者全果腐爛易脫落。病斑上有的具有深淺顏色交錯的同心輪紋,導致大量棗果脫落,損失嚴重。
2、棗軟腐病:主要發生在棗採收前後和貯藏期,造成棗果霉爛,不能食用,損失很大。果實受害後,果肉發軟、變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長出白色絲狀物,而後在白色絲狀物上長出許多小黑點。
發病規律
爛果病多種病原菌可在棗樹樹體的多個部位及病殘體和棗園周圍的多種樹體上越冬。其中主要致病菌囊孢殼菌7月上旬侵染棗果,8月下旬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為田間發病盛期,晾曬存貯過程中繼續發病。病害的發生與8月中、下旬降雨量關係密切,降雨多、濕度大時易引起爛果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
中藥防治
6月底至7月初,將相應藥物400~600倍液+指定藥物1500倍液,兌水15公斤;7月上旬以後,每隔半個月噴一次。
農業防治
(1)加強管理,增強樹勢,從根本上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可噴施葉面肥。
(2)發病後及時摘除病果,集中予以深埋,以便有效地減少該病再侵染的機會。
(3)果實採收時儘量防止損傷,減少病原菌侵入的機會。
(4)採收後的棗果要及時涼曬或烘乾,以減少霉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