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棕腹鶇體長23~25厘米,體重68~82克。上體橄欖褐色,但尾巴和翅膀都較深,喉嚨具白色與黑色條紋,胸部淺黃棕色,其餘的下體腹部淡橙色。眼環橙黃色,喙暗黃色,頜骨較深,腿部淺灰色。兩性相同。幼鳥類似成鳥,但有條紋斑,兩端上覆羽無橙色,下頦為淺黃色、橙色並有眾多的褐色斑點。下體腹部和肛門部位麂皮色。隨著成長上體消失條紋,腹部淺黃色的變為紅色斑點,但胸部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樹木繁茂的地區,次生林、森林邊緣、灌叢、稀樹草原,也出現在農耕區、村莊、空曠地、公園、花園,包括城市所在的市區和郊區的草坪上。在乾旱地區,活動局限於水源附近。在玻利維亞從海平面到海拔2200米,在巴西南部可以上達海拔2600米的高度。
生活習性
在西部和南部,這是一種容易近人的鳥類,它們也非常害羞和矜持,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隱藏在濃密的枝葉間。有時候可以看到在地面上跳躍或行走,但從來沒有遠離樹木。有時也會冒險進入開闊雪,特別是沿著道路或森林小徑。
這是雜色性鳥類,主要吃無脊椎動物和水果,後者占的比例更大。無脊椎動物包括蚯蚓、土鱉、蜘蛛和昆蟲(尤其是甲蟲,蒼蠅和螞蟻)。食譜中水果不低於28種,也吃蔬菜類、漿果。在地面上覓食,偶爾前往瀉湖和水庫的邊緣,在那裡它們捕捉小魚和青蝦。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烏拉圭。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一般是從8月下旬或9月初,直到12月底。巢是一個寬杯形結構,用草根和植物纖維與泥土混合。內襯乾草和小樹枝。建築物通常放置距地面3米以上的樹杈間,在特殊情況下,距地面可達12米。每窩產卵3~4枚,黃色、綠色或藍綠色,有許多暗棕色或紅色斑點。孵化期持續13天。羽毛13至14天豐滿。每年可產兩窩。有時巢里會有褐頭牛鸝的寄生卵,但後者的作用並不會給幼鳥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
1. | 棕腹鶇巴西亞種 | Turdus rufiventris juensis |
2. | 棕腹鶇指名亞種 | Turdus rufiventris rufiventris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棕腹鶇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