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扇尾鶯普通亞種

棕扇尾鶯普通亞種

棕扇尾鶯普通亞種(學名:Cisticola juncidis tinnabulans)屬於雀形目鶲科,是棕扇尾鶯的一個亞種。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北京山東甘肅陝西四川、華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棕扇尾鶯普通亞種
  • 拉丁學名:Cisticola juncidis tinnabulan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鶲科
  • :扇尾鶯屬
  • 棕扇尾鶯
  • 亞種:棕扇尾鶯普通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Swinhoe,1859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體長10厘米,具褐色縱紋,腰黃褐色,尾端白色清晰。與非繁殖期的金頭扇尾鶯的區別在於白色眉紋較頸側及頸背明顯為淺。
虹膜-褐色;嘴-褐色;腳-粉紅至近紅色。
大小量度:體重♂8-10g,♀7-9g;體長♂91-110mm,♀90-115mm;嘴峰♂8-10mm,♀9-10mm;翅♂45-54mm,♀44-52mm;尾長♂34-50mm,♀36-54mm;跗蹠♂18-20mm,♀18-19mm。(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多呈3-5隻或10餘只的鬆散群。性活潑,整天不停地活動或覓食。多在草叢中、灌木或雜草枝葉和植物莖上,有時也棲於灌木上或電線上休息。繁殖期間雄鳥常在領域內做特有的飛行表演,起飛時沖天直上,在高空翱翔和做圈狀飛行,然後兩翅收攏,急速直下,當接近地面時又轉為水平飛行,或鑽入草叢中或棲於突起的草莖上,當沖入高空時同時發出尖銳而連續的“ji~ji~ji”的叫聲,收翅下降時則發出“dza~dza~”聲。飛行時尾常呈扇形散開,並上下擺動。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北京、山東、甘肅、陝西、四川、中國南方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草叢中,距地高10-50厘米。巢呈梨形、橢圓形或吊囊狀,開口於上面或上側方,主要由撕裂的草葉、植物纖維等編織而成,有的外面還被有蛛網,內墊有絨毛和柔軟植物。巢高7-8厘米,內徑約5厘米,營巢由雌鳥承擔,雄鳥協助搬運巢材。每窩產卵通常4-5枚;偶爾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的情況。卵白色或淡藍白色,被有紅褐色或紫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3.8-16.8毫米×10.2-12.3毫米。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