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漢語辭彙,人參行業術語,東北三省養參人、采參人、賣參人喜歡把人參叫做棒槌。
棒槌,漢語辭彙,人參行業術語,東北三省養參人、采參人、賣參人喜歡把人參叫做棒槌。
棒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àng chui,指民間漿洗衣物用具,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其形狀因地域、民族的不同也不盡相同。出自《金瓶梅詞話》第三八回。...
棒槌是山名,1702年康熙皇帝以該峰狀似磬錘,將此山賜名為“磬錘峰”。... 棒槌是山名,1702年康熙皇帝以該峰狀似磬錘,將此山賜名為“磬錘峰”。
棒槌,漢語辭彙,人參行業術語,東北三省養參人、采參人、賣參人喜歡把人參叫做棒槌。... 棒槌,漢語辭彙,人參行業術語,東北三省養參人、采參人、賣參人喜歡把人參...
槌,1、敲打用具:~兒。棒~。鼓~子。2、 古同“捶”,敲打。3、古代架蠶箔的木柱。4、筆畫數:13,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3251514545、組詞:棒槌.槌子...
“老棒槌”選自長白山原始野生山參。採用單株選育,依根莖(蘆頭)認定品系,純系擴繁。...
棒槌果子是以麵粉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是津門(天津)地區特色傳統早點食品。... 棒槌果子是以麵粉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是津門(天津)地區特色傳統早點食品。
棒槌樹是夾竹桃科棒槌樹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原產非洲西南部納米比亞。我國有引種,栽培比較少。植株以觀肉質莖為主,莖呈“棒槌”狀,上小下大。生長期上端...
青州府花邊,俗稱“撂棒槌”,是青州傳統的花邊抽紗工藝,它織工細膩、技藝精湛、圖案美觀、色澤素雅、質量優良,是抽紗編織工藝品中的佼佼者,素有“抽紗之王”的美譽...
飛火槌,亦稱“火飛抓”、“火抓”。古代手擲燃燒性火器。以木製成,形如棒槌,故稱。槌內鏃空裝滿火藥,上安藥線,並開出火孔數個,外釘以倒豻鉤,點燃藥線,...
抽紗工種的一種。是採用上等棉線,按設計樣稿的布局,運用數十乃至上百個特製的小棒槌用手工編織而成,故名。...
棒槌山在磬錘峰國家級森林公園內的山上,有一塊石頭,上粗下細,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該石上部直徑15.04米,下部直徑10.7米,高38.29米,連同棒槌底下...
《棒槌最強》是連載於縱橫中文網的一部奇幻玄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不喘。... 《棒槌最強》是連載於縱橫中文網的一部奇幻玄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不喘。
《棒槌谷》是2017年4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岐成。... 《棒槌谷》是2017年4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岐成。書名 棒槌谷 作者 嚴岐成 ...
踢棒槌,為河南省獲嘉縣的地方傳統舞蹈,獲得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踢棒槌,為河南省獲嘉縣的地方傳統舞蹈,獲得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朝鮮族棒槌又稱“二棒”。朝鮮民間樂器,歷史悠久、構造獨特,常用於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宋代棒槌以“二棒”之名載入史冊。近百年來,朝鮮族人民中為流傳遂改名為...
沙棒槌,指地瓜,沙棒槌是沂南一帶稱呼地瓜的方言。又名白薯、紅薯、山芋、番薯、甘薯、沙奶奶)【異名】土瓜、涼瓜、涼薯、葛瓜、葛薯、土蘿蔔(《中國藥植志》),...
棒槌峰位於江源區大陽岔境內,201國道南側。由兩座巨大的石峰組成,一座奇峰雄壯偉岸,另一座纖細苗條,且小鳥依人,像一對夫妻,相互廝守。...
趙棒槌(1918年-1942年12月),男,河北省平山縣平山鎮鄭家莊村人。生前為游擊隊隊長,1942年12月在平山城犧牲。...
棒槌島名字的來歷是因離岸500米遠處的海面上有一小島突兀而立,遠遠望去,極象農家搗衣服用的一根棒槌,故稱棒槌島。島上主峰海拔48.1米,登臨其上,市區景色和海濱...
棒槌bàngchui[battledore;wooden club used 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 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棒喝bànghè[koan] 佛教禪宗祖師接待來學的人時,常常...
天津人常說的“棒槌”,就是一竅不通的意思。說一個人是“棒槌“已經就夠不客氣的了,天津人在棒槌之上,還說那些外行人是“棗木棒槌”,一般的棒槌已經就不...
“棒棰島”其實是一個形似棒槌的小島 ,在大連灣與老虎灘灣之間,距陸地0.39公里。屬大連市中山區。島形似棒棰故名。長410米,寬120米,陸地面積0.049平方公里,...